首頁 > 詩文 > 白居易的詩 > 贈元稹

      贈元稹

      [唐代]:白居易

      自我從宦游,七年在長安。

      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難。

      豈無山上苗?徑寸無歲寒。

      豈無要津水?咫尺有波瀾。

      之子異于是,久要誓不諼。

      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桿。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

      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

      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贈元稹”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自從我做官,已經在長安呆了七年了。

      所交到的朋友只有元稹一個,這才知道成為摯交有多艱難。

      難道沒有小人物么?有卻經不住一年一度的寒風。

      難道沒有身居要職的大人物么?近在咫尺,但臉色說變就變。

      元稹與他們的不同就是,即使經過很長時間也不會忘記自己的誓言。

      像是沒有波瀾的古井之水,又像是秋天節節分明的竹桿。

      我們結為好友已經滿三年了。

      二人一起騎馬賞花,也一起在雪中共飲。

      在家中迎接彼此,根本不需要穿戴發帶與發冠。

      二人既可以在春日睡到太陽高照,也可以在秋夜暢聊到深夜。

      二人交好不是因為一起登科,也不是因為同署官位。

      只是因為二人心意相契合,內心深處沒有異念雜想。

      注釋

      宦游:做官。白居易從二十八歲時考科舉,開始走上入仕道路。

      七年:從二十八歲到三十五歲,白居易均在長安先后參加進士、特科等考試。

      元君:元稹。

      定交:成為摯交。

      山上苗:比喻奸佞小人,以同利為朋。經不得風吹雨打。

      要津:比喻顯要的地位,其本義指水陸沖要之地。

      之子:這人,即元稹。

      諼(xuān):忘記。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說結為好友,已滿三年。歲闌,歲終。

      衡門:指代白居易長安居所。

      具:穿戴。

      為:因為。

      方寸:指心。

      心源:內心。

      “贈元稹”鑒賞

      賞析

      這首詩通過寫二人一同出游,一起飲酒,暢談至深夜的經歷,寫出作者對元稹的欣賞之情,以及對他們友誼的珍惜之情。詩句短小精悍,情真意切。

      從這首詩可以見出,詩人在長安做官的這幾年,在交友方面是有教訓的,他曾真誠地想結交一些年相若道相近的同輩人,但在政治的風浪中很多人都放棄了自己的節操,也曾為了事業、前途而去攀附過一些達官貴人,但人家時不時地給臉色看。正是在詩人處于交友的怪圈時,元稹出現了。

      元稹是白居易最好的朋友之一,二人同登科,同署官,又有同樣的文學觀念,他們共同倡導了中唐時期的文學革新運動,史稱“元白”,是彼此一生的知己。這首詩寫的就是作者與元稹的友情。唐詩中吟詠友情的詩很多,此詩當屬其中佳作之一,詩中所謂“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的生活情狀,是二人交游生活的生動描繪。只有相知甚深的朋友,才能如此不拘俗禮。這樣的生活大有出世之感,充滿了一種士大夫式的理想情致。在這樣的描寫之后,篇末突然一個簡括的收筆,點出了二人友誼的實質:“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只有知心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這當是亙古不變的交友之道。

      “有節秋竹竿”是全詩的主旨。元稹在后來的和詩中,也拈出此句著筆。這是元白彼此對“孤且直”的贊許,也是元白為人處世做官的原則,足以說明元白的相同志趣及其在當時剛正不阿的處世態度。

      創作背景

      從《酬元九對新栽竹有懷見寄》題下作者原注知,這首詩約作于元和元年(806年)。元和元年元稹以左拾遺屢上疏論時事直言,被貶為河南縣(今屬洛陽),這首詩就寫在這個時候。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詩(53篇)

      猜你喜歡

      與殷晉安別

      魏晉陶淵明

      殷先作晉安南府長史掾,因居潯陽,后作太尉參軍,移家東下。作此以贈。

      游好非少長,一遇盡殷勤。

      信宿酬清話,益復知為親。

      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

      負杖肆游從,淹留忘宵晨。

      語默自殊勢,亦知當乖分。

      未謂事已及,興言在茲春。

      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難為因。

      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

      脫有經過便,念來存故人。


      沉醉東風·息齋畫竹

      元代徐再思

      葛陂里神龍悅形,丹山中彩鳳棲庭。風吹粉籜香,雨洗蒼苔冷,老仙翁筆底春生。明月闌干酒半醒,對一片兒瀟湘翠影。


      漁家傲·與趙康靖公

      宋代歐陽修

      四紀才名天下重。三朝構廈為梁棟。定冊功成身退勇。辭榮寵。歸來白首笙歌擁。

      顧我薄才無可用。君恩近許歸田垅。今日一觴難得共。聊對捧。官奴為我高歌送。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

      唐代柳宗元

      廢逐人所棄,遂為鬼神欺。

      才難不其然,卒與大患期。

      凌人古受氏,吳世夸雄姿。

      寂寞富春水,英氣方在斯。

      六學成一貫,精義窮發揮。

      著書逾十年,幽賾靡不推。

      天庭掞高文,萬字若波馳。

      記室征兩府,宏謀耀其奇。

      車酋軒下東越,列郡蘇疲羸。

      宛宛凌江羽,來棲翰林枝。

      孝文留弓劍,中外方危疑。

      抗聲促遺詔,定命由陳辭。

      徒隸肅曹官,征賦參有司。

      出守烏江滸,左遷湟水湄。

      高堂傾故國,葬祭限囚羈。

      仲叔繼幽淪,狂叫唯童兒。

      一門即無主,焉用徒生為!

      舉聲但呼天,孰知神者誰?

      泣盡目無見,腎傷足不持。

      溘死委炎荒,臧獲守靈帷。

      平生負國譴,駭骨非敢私。

      蓋棺未塞責,孤旐凝寒颸。

      念昔始相遇,腑腸為君知。

      進身齊選擇,失路同瑕疵。

      本期濟仁義,合為眾所嗤。

      滅身竟不試,世義安可支!

      恬死百憂盡,茍生萬慮滋。

      顧余九逝魂,與子各何之?

      我歌誠自慟,非獨為君悲!


      送客歸京

      唐代白居易

      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

      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

      有酒留行客,無書寄貴人。

      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


      滿江紅·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國還朝

      宋代蘇軾

      天豈無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來底事,尚飄輕雪。君過春來紆組綬,我應歸去耽泉石。恐異時、懷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難必。人縱健,頭應白。何辭更一醉,此歡難覓。欲向佳人訴離恨,淚珠先已凝雙睫。但莫遣、新燕卻來時,音書絕。


      菱溪石記

      宋代歐陽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臥于溪側,以其難徒,故得獨存。每歲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見其可怪,往往祀以為神。

      菱溪,按圖與經皆不載。唐會昌中,刺史李漬為《荇溪記》,云水出永陽嶺,西經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無所謂荇溪者。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楊行密有淮南,淮人諱其嫌名,以荇為菱;理或然也。

      溪旁若有遺址,云故將劉金之宅,石即劉氏之物也。金,偽吳時貴將,與行密俱起合淝,號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愛賞奇異,為兒女子之好,豈非遭逢亂世,功成志得,驕于富貴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臺榭、奇木異草與此石稱,亦一時之盛哉!今劉氏之后散為編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廢興,惜其可愛而棄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負城而近,以為滁人歲時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棄沒于幽遠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劉金者雖不足道,然亦可謂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豈不偉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孫泯沒而無聞,況欲長有此石乎?用此可為富貴者之戒。而好奇之士聞此石者,可以一賞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禁中夜作書與元九

      唐代白居易

      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

      五聲宮漏初鳴夜,一點窗燈欲滅時。


      減字木蘭花·銀箏旋品

      宋代蘇軾

      銀箏旋品。不用纏頭千尺錦。妙思如泉。一洗閑愁十五年。

      為公少止。起舞屬公公莫起。風里銀山。擺撼魚龍我自閑。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唐代杜甫

      使君高義驅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

      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

      路經滟滪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

      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jjzzjjzz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人成依人成综合网| 亚洲午夜在线电影|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