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評事永樂閑居見寄”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幽靜的白社只是你暫時的居處,而平步青云的才能學問我卻是一竅不通完全生疏。
不久的將來你就可升任誄官回到鸞臺,而今在這簡陋的房屋不過是養精蓄銳等待朝廷的詔書。
蓮花峰高聳靠近潼關去京華之路已不太遠,只可惜你去后那荷池庭院將寥落空虛。
每日里我獨自翻檢典籍已把名利置之度外,侍著枕頭讀書常常見書頁里掉下蠹魚。
注釋
劉評事:其名不詳。《新唐書·百官志》:“大理寺,評事八人,從八品下。掌出使推按。”永樂:河東道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芮城縣。劉評事閑居永樂,寄詩贈義山,故義山以詩和之。
白社:隱士所居之地。《抱樸子·雜應》:“洛陽有道士董威輦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陳子敘共守事之,從學道。”
青云:喻高官顯職。
看:行看,不久。
諫草:諫書的草稿。
鸞掖:鸞臺。唐代門下省的別名。
賁(bì):裝飾。
衡門:橫木為門,喻簡陋的房屋。
鶴書:征召的詔書。因詔版所用書體如鶴頭,故稱鶴書。《北山移文》:“鶴書赴壟。”
關路:人關進京之路。
自:自然,當然。
欹(qī)枕:落枕。蠹(dù)魚:蛀書蟲,即蟫;一名衣魚,亦蛀衣服。
“和劉評事永樂閑居見寄”鑒賞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寫劉評事雖暫時隱居,不久當復起用,而自己則事業無望;頷聯寫劉有諫草將由門下省采納,尚待鶴書赴壟,詔請入朝;頸聯寫劉暫居蓮峰之下,不久當入京師;尾聯稱美劉評事寵辱皆忘,欹枕讀書,時驚蠹魚從書中落下。這是一首應酬之作,用“君”與“我”相對,采用對偶的方式成文,詩中四句都是一些善頌善禱之語,并無深意,表達了詩人對仕途不順的感嘆。
首聯即以對比手法寫劉評事之居永樂是暫時閑休,但自己的閑居卻不同于劉評事。劉評事只是一時退隱暫休,是將升遷的休閑,自己則全無本事和劉評事一樣升遷,委婉曲折地寫出自己難言之隱。
頷聯是為劉評事不久即將升遷表示祝愿,兩句實為倒裝句。
頸聯首句以望蓮花峰可見寫劉評事晉京之路已不遠,以物寄意,顯得生動突出,永樂地近潼關,蓮花峰西峙,到蓮花峰即與長安靠近,因而望蓮花峰就可見晉京之路并不遠,這也是勸慰祝愿之語;次句則為劉評事將來歸京后這閑居之處將變得冷落空虛而惋惜。
尾聯說自己已經完全忘卻名利,每日惟有倚枕讀書自樂,顯然是自我排解之詞。其心中難言之痛隱然見于言外。詩人在永樂閑居時始終不忘國事,急于用世之心理見于不少詩中,所以此篇詩之所謂忘名利,只能是強自排解之辭。
這首詩旨義甚明,在第二句。李商隱感嘆“青云器業”之離已遠去,“君”、“我”對舉,劉乃“幽閑暫居”,我則“器業全疏”,相比照而寓心中感慨。三、四回應“暫居”。“封諫草”即“上封事”似劉評事暫離大理寺而將調諫職,如補闕拾遺之任,故下云“待鶴書”也。五、六“蓮聳碧峰”、“水堂翠扇”,回應“幽閑”。七、八回到自身,照應“青云器業我全疏”:如今我惟日日與典籍圖書為伴,枕落蠹魚矣。七句寫“忘名利”,是所謂“全疏”,此義山憤激之辭,而不是真忘其匡國之心、青云之志者。落句“驚”字妙,亦《贈田叟》之云“在野無賢心自驚”也。
創作背景
會昌三年(公元843年),李商隱在京居母喪,本年為安葬諸親事,嘗往來奔波于洛陽、河陽、懷州、鄭州等地。李商隱退居太原時,曾移家永樂縣,適劉評事亦此寄居,這是劉評事寄詩之后的相和之作。其時李商隱因仕途不順,心緒不佳,故謂青云事業無望,羨慕劉的隱居,李商隱作此和之。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李商隱的詩(63篇)〕猜你喜歡
減字木蘭花·維熊佳夢
秘閣古《笑林》云:“晉元帝生子,宴百官、賜束帛,殷羨謝曰:‘臣等無功受賞。’帝曰:‘此事豈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為笑。”余過吳興,而李公擇適生子,三日會客,求歌辭,乃為作此戲之,舉座皆絕倒。
維熊佳夢,釋氏老君親抱送。壯氣橫秋,未滿三朝已食牛。
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寒雞號荒林,山壁月倒掛。
披衣起視夜,攬轡念行邁。
我來夏云初,素節今已屆。
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
微風動涼襟,曉氣清余睡。
緬懷京師友,文酒邈高會。
其間蘇與梅,二子可畏愛。
篇章富縱橫,聲價相磨蓋。
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
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沛。
譬如千里馬,已發不可殺。
盈前盡珠璣,一一難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
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后輩。
文詞愈清新,心意雖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態。
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
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
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
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
二子雙鳳凰,百鳥之嘉瑞。
云煙一翱翔,羽翮一摧鎩。
安得相從游,終日鳴噦噦。
問胡苦思之,對酒把新蟹。
齊天樂·會江湖諸友泛湖
曲塵猶沁傷心水,歌蟬暗驚春換。露藻清啼,煙夢淡碧,先結湖山秋怨。波簾翠卷。嘆霞薄輕綃,汜人重見。傍柳追涼,暫疏懷袖負紈扇。
南花清斗素靨,畫船應不載,坡靜詩卷。泛酒芳筩,題名蠹壁,重集湘鴻江燕。平蕪未剪。怕一夕西風,鏡心紅變。望極愁生,暮天菱唱遠。
驀山溪·題錢氏溪月
與鷗為客,綠野留吟屐。兩行柳垂陰,是當日、仙翁手植。一亭寂寞,煙外帶愁橫。荷苒苒,展涼云,橫臥虹千尺。
才因老盡,秀句君休覓。萬綠正迷人,更愁入、山陽夜笛。百年心事,惟有玉闌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