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大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ù gù dà jú不顧大局 | 不考慮整個局面或形勢。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6回:“似此不顧大局,自便私圖,若非欽派親信大員,前往各省詳細稽查,認真清理,將來財政竭蹶,根本動搖,其弊當不可勝言……” |
xiǎo chéng dà jiè小懲大誡 | 懲:懲罰;誡:警告,勸告。有小過失就懲戒,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錯誤。 | 《周易 系辭下》:“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
bǎi nián dà yè百年大業 | 指關系到長遠利益的重要計劃或措施。同“百年大計”。 | |
jù jiān dà huá巨奸大猾 | 奸:奸詐;猾:狡猾。指閱歷深而非常陰險狡猾的人。 | 唐·韋嗣立《論刑法多濫疏》:“務于窮竟,連坐相牽,數年不絕,遂使巨奸大猾,伺隙乘間?!?/td> |
xīn xiǎo zhì dà心小志大 | 辦事小心,抱負遠大。 | 《淮南子·主術訓》:“凡人之論,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td> |
fú yī dà bái浮一大白 | 浮:違反酒令被罰飲酒;白:罰酒用的酒杯。原指罰飲一大杯酒。后指滿飲一大杯酒。 | 漢·劉向《說苑·善說》:“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td> |
chén tóu dà qǐ塵頭大起 | 指塵沙塵土高高揚起。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0回:“山后塵頭大起,必有伏兵?!?/td> |
lì dà wú bǐ力大無比 | 形容力量巨大。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7回:“這兄弟兩個各使一根鐵棍,力大無比?!?/td> |
dà dù huò dá大度豁達 | 大度:氣量大;豁達:開朗。形容人寬宏開通,有度量,能容人。 | 清·許奉恩《里乘》第五卷:“公大度豁達,殊不介意?!?/td> |
dà pēng wǔ dǐng大烹五鼎 | 烹:燒煮;五鼎:古代士大夫祭祀用的祭品。指吃飯食物精美。形容生活奢侈豪華。 |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一回:“就使住的是深居九重,吃的是大烹五鼎,看來似是快樂無比的,卻是心窩兒里頭常做個天人的戰場?!?/td> |
dà gōng zhì zhèng大公至正 | 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辦理,毫不偏心。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一章:“來懲辦林、鄧,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td> |
nǚ dà xū jià女大須嫁 | 同“女長須嫁”。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國太曰:‘男大須婚,女大須嫁,古今常理。’” |
qí chǐ dà rǔ奇恥大辱 | 奇:罕見的。極大的恥辱;罕見的恥辱。 | 清 程道一《鴉片之戰演義》:“回憶當年的議和,不止喪權失利,實為獨立國的奇恥大辱?!?/td> |
dà pò dà lì大破大立 | 大舉擊毀舊物,大力建立新事物。 | |
dài dà mào zǐ戴大帽子 | 比喻給人加上夸大了的罪名。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8回:“中丞穿的是件接衫,也沒有戴大帽子。” |
kuān hóng dà dù寬洪大度 | 見“寬宏大度”。 |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折:“學士寬洪大度,何所不容,便喚幾個來唱于俺聽,學士休聽便了?!?/td>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 難:災禍。遇到巨大的災難而沒有死掉,將來必定有幸福。 | 宗璞《南渡記》第六章:“豈不聞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李姐姐身體會好起來。” |
hóng dà bù jīng閎大不經 | 博大而不尋常。閎:宏大。經:尋常。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騶衍]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圣》之篇十馀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于無垠。” |
dà jié xiǎo jié大桀小桀 | 桀:古代暴君夏桀。指程度不同,本質相同。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欲輕之于堯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堯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td> |
jiǔ jiān dà diàn九間大殿 | 見“九間朝殿”。 | |
shēn chóu dà hèn深讎大恨 | 見“深仇大恨”。 | |
xīn fù dà huàn心腹大患 | 見“心腹重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誅剿,他日養成賊勢,難以制伏。” |
cū xīn dà qì粗心大氣 | 粗:粗疏;氣:人的精神狀態。指做事不細心,隨便馬虎。 | 宋·朱熹《朱子語類·讀書法》:“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終骨方見髓,使粗心大氣不得?!?/td> |
zhēn xiàng dà bái真相大白 | 真相:佛教用語;指本來面目;大白:徹底弄清楚了。真實情況完全弄清楚了。 |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瘋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xióng cái dà lüè雄材大略 | 杰出的才能和偉大的謀略。 |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贊》:“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
zhèng dà guāng míng正大光明 | 公正無私、胸懷坦白的樣子。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卷三十八 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固無宿怨,而惓惓之義,實在國家?!?/td> |
míng yàn dà xiào明驗大效 | 見“明效大驗”。 | 宋·張琰《<洛陽名園記>序》:“后十五年,無一不如公料者,至今明驗大效,與始言若符節。” |
fēng hēng yù dà豐亨豫大 | 形容富足興盛的太平安樂景象。 | 宋 魏了翁《代南叔兄上費參政》:“自豐亨豫大之名立也,而財用日耗?!?/td> |
zhì xiǎo yán dà智小言大 | 謂才智低下,說話口氣卻很大。 | 《舊唐書·江夏王道宗傳》:“君集智小言大,舉止不倫,以臣觀之,必為戎首?!?/td> |
dà pú sān rì大酺三日 | 酺:聚飲。大聚飲三天。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饒安縣言白雉見?!迸崴芍⒁段簳罚骸百n饒安縣田租,勃??ぐ賾襞>?,大酺三日?!?/td> |
gāo tán dà lùn高談大論 | 指不切實際的言談、議論。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20卷:“江西學者自以為得陸刪定之學,便高談大論,略無忌憚?!?/td> |
dà yǎn dèng xiǎo yǎn大眼瞪小眼 | 大眼看著小眼,沒有解決的辦法。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幾句話,把個馬連福說得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嗖嗖地冒涼氣?!?/td> |
yí jiān tóu dà遺艱投大 | 見“遺大投艱”。 | 明·海瑞《贈廖錦臺膺首薦序》:“人不深責之官,變之于遺艱投大、人所屬心之日乎?” |
dà lāo yī bǎ大撈一把 | 乘機放手攫取利益。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八章:“而科股長呢,還不是每人乘機大撈一把?!?/td> |
yuán è dà jiān元惡大奸 | 見“元惡大憝” | 《后漢書·陳蕃傳》:“元惡大奸,莫此之甚?!?/td> |
xù yǐ dà yì勖以大義 | 勖:勉勵。以大義相勉勵。 | 孫中山《孫文學說·心理建設》第八章:“予乃招集當地華僑同志會議,勖以大義,一夕之間,則醵資八千有奇?!?/td> |
dà lái xiǎo wǎng大來小往 | 指陰暗面逐漸消失,光明面逐漸增長。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 |
dà chū fēng tóu大出風頭 | 指成為輿論注意的中心,出頭露面,顯示個人的表現。 | 林語堂《談中西文化》:“記得民國二十四年,中國戲劇詩文在外國大出風頭?!?/td> |
qī dà yā xiǎo欺大壓小 | 欺騙強大的,壓迫弱小的。 | 元 馬致遠《漢宮秋》楔子:“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壓小,全憑諂佞奸貪?!?/td> |
dà fǎ xiǎo lián大法小廉 | 舊時指大臣盡忠,小臣盡職。 | 《禮記·禮運》:“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td> |
yī bǐng dà gōng一秉大公 | 謂言論行事全秉公心。 | 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仆近來用人處事,一秉大公。” |
bǐ dà rú chuán筆大如椽 | 椽:房椽;放在檀上架屋頂的木桿。筆大得好像椽子。多形容大毛筆。 | 《晉書 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td> |
dà yǒu jiàn dì大有見地 | 很有見解。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43回:“這等人如何能夠相與,怪不得帝君要召回令師兄,正是大有見地?!?/td> |
luò luò dà zhě犖犖大者 | 犖犖:明顯。明顯的重大的方面。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天官書》:“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變,不可勝道?!?/td> |
dà cè dà wù大側大悟 | 形容徹底醒悟。 | 到這時候,我仿佛大徹大悟了不是? |
dà huò quán shèng大獲全勝 | 戰勝對方;取得全部勝利。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葛令公生遺棄兒》:“唐代被梁家殺得七零八落……梁家大獲全勝?!?/td> |
bù dēng dà yǎ不登大雅 | 大雅:高貴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廳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 見“不登大雅之堂”。 |
lǎo dà wú chéng老大無成 | 老大:年老。年紀已老,無所成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寡母又憐他是個獨根孤種,未免溺愛縱容些,遂致老大無成?!?/td> |
duì tú mén ér dà jué對屠門而大嚼 | 屠門:肉鋪。比喻心里羨慕而不能如愿以償,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 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則對屠門而大嚼?!?/td> |
kuā dàn dà yán夸誕大言 | 夸誕:荒誕不經;大言:大話。指荒誕不切實際的大話 | 《魏書·釋老志》:“夸誕大言,不本人情?!?/td> |
gāo xìng dà míng高姓大名 | 詢問人家姓名時的客氣用語。同“高名大姓”。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五回:“宋江、花榮慌忙下馬,扶起那兩位壯士道:‘且請問二位壯士高姓大名?’” |
dà shā fēng jǐng大殺風景 | 破壞興致的意思 | 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為“殺風景”的事情。 |
dà zhèng fāng zhēn大政方針 | 重大的政策與措施,引導事業前進的方向和指針。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38回:“頗欲展施抱負,造成一法制國,所以一經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針宣言書,擬向國會宣布?!?/td> |
dà hǎn dà jiào大喊大叫 | 大聲叫嚷,形容大肆宣傳,大造輿論。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59章:“吳毓鱗首先大喊大叫,‘內閣不能統一,我們不如及早下臺。’” |
pí fú hàn dà mù蚍蜉撼大木 | 撼:搖動。螞蟻想搖動大樹。比喻不自量力。 | 宋·趙與時《賓退錄》第二卷:“蚍蜉撼大木,多見不知量也?!?/td> |
niú pí dà wáng牛皮大王 | 牛皮:指虛套的話。指會吹噓而不干實事的人。 | 李曉明《平原槍聲》:“都是牛皮大王!” |
wán shì dà jí完事大吉 | 指事情結束了,或東西完蛋了(多含貶義)。 | 廬隱《東京小品》:“用肥皂亂擦了一遍,又跳到池子里洗了洗,就算完事大吉?!?/td> |
qióng dà shī jū窮大失居 | 形容多而不適用。 | 《周易 序卦》:“窮大者必失其居?!备吆嘧ⅲ骸皹O大者則驕奢淫暴,必覆敗而失其所。” |
kuò kāi dà jì廓開大計 | 廓開:闡述,發揮。闡發遠大的謀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魯肅傳》:“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td> |
huàn hàn dà hào渙汗大號 | ①謂帝王號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復收。②謂帝王發布號令。 | 《易·渙》:“九五,渙汗其大號?!笨追f達疏:“人遇險厄驚怖而勞,則汗從體出,故以汗喻險厄也。九五處尊履正,在號令之中,能行號令以散險厄者也。” |
qí dà fēi ǒu齊大非偶 | 指辭婚者表示自己門第或勢位卑微,不敢高攀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六年》:“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
kuān huái dà dù寬懷大度 | 胸懷寬闊,度量大。 | 郭澄清《大刀記》第五章:“他怎能不對主子的‘寬懷大度’感激涕零?” |
xiǎo dào dà chéng小道大成 | 小道:儒家稱禮樂外的學說或技藝。雖是小技藝,卻能取得大成就。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 |
wǔ dà sān cū五大三粗 | 形容人高大粗壯,體格魁梧。 | 梁斌《播火記》:“猛回頭,身后站著一個五大三粗的人,仔細一看是大貴。” |
dà yǎ jūn zǐ大雅君子 | 大雅:對品德高尚,才學優異者的贊詞。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 《漢書·景十三王傳贊》:“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之矣。”《論語·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 |
jiàn xiǎo àn dà見小暗大 | 指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 《孔子家語 五儀解》:“而不知所務,從物如流不知其所執,此則庸人也?!?/td> |
dà zhí ruò qū,dà qiǎo ruò zhu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 直:正直;屈:理虧;巧:靈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靈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td> |
dà shì huà xiǎo,xiǎo shì huà wú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 化:變。經過妥善處理,將大事化成小事,小事變成沒事,息事寧人。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大事化為小事,小事化為無事’,方是興旺之家?!?/td> |
dà yǒu bì yì大有裨益 | 裨益:益處、好處。形容益處很大。 | 《北齊書·唐邕傳》:“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漸虛,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td> |
dà shēng jí hū大聲疾呼 | 疾:急。急切地大聲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覺。現多指就某一問題向社會發出了強烈的呼吁。 | 唐 韓愈《后十九日復上宰相書》:“行且不息,以蹈于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聲而疾呼矣?!?/td> |
yīn xiǎo shī dà因小失大 | 因貪圖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 漢 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td> |
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不以一眚掩大德 | 以:因;眚:過失,錯誤;掩:遮蔽,遮蓋;德:德行。不因為一個人有個別的錯誤而抹殺他的大功績。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td> |
rén xiǎo guǐ dà人小鬼大 | 指年紀小而頭腦卻很精明,為人調皮,鬼主意多。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1回:“人小鬼大,你竟敢弄這樣的戲法?!?/td> |
zì gāo zì dà自高自大 | 認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為了不起。 | 三國 韋昭《國語》集解:“求掩蓋人以自高大,則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
dà yì miè qīn大義滅親 | 為了維護正義;對犯了罪的親屬不包庇;使之受到應得的懲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
dà dāi dà hé大開大合 | 形容文思跌蕩,放得開,收得攏。 | 清·趙翼《憂旱》:“今年天作奇文章,大開大合為弛張?!?/td> |
tōng qú dà yì通衢大邑 | 同“通都大邑”。 | 清·王瑬《鈔幣議》:“又令通衢大邑設立官局,民以他省鈔至者,驗明準其換本省鈔行用?!?/td> |
chuī dà fǎ luó吹大法螺 | 法螺:做佛事時用的樂器。原比喻佛之說法廣被大眾。后借以諷刺吹牛皮,說大話。 | 《妙法蓮花經·序品》:“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
wāng yáng dà sì汪洋大肆 | 形容文章、言論書法等氣勢豪放,瀟灑自如。同“汪洋自肆”。 | 《新唐書 韓愈傳贊》:“當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陳言,橫騖別驅,汪洋大肆,要之無抵捂圣人者。” |
féi ròu dà jiǔ肥肉大酒 | 肥:富饒,富足;大酒:美酒。指美好豐盛的飲食 | 唐·杜甫《嚴氏溪放歌》:“費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 |
dù cháng xié dà度長絜大 | 謂比量長短大小。 | 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
dà gōng wú sī大公無私 | 一心為公;沒有私心。也指處理事情公平正確;不偏袒任何一方。 | 清 龔自珍《論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謂大公無私也已。” |
xiǎo zhōng jiàn dà小中見大 | 指從小事中可以窺見到更大的問題或更深的道理。 | 清·沈復《浮生六記》第二卷:“又在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td> |
shēn zhái dà yuàn深宅大院 | 房屋多廁而有圍墻的院子。舊時多指富貴人家。 |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待強巴劫深宅大院,便待折摧了舞榭歌樓?!?/td> |
míng gōng dà bǐ名公大筆 | 名家的大手筆。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8回:“名公大筆,卻是本家風味。” |
dà hán suǒ qiú大寒索裘 |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十分慌亂。 | 漢·揚雄《法言·寡見》:“大寒而后索認裘,不亦晚乎?” |
cái dà rú hǎi才大如海 | 多用來稱譽對方的才學淵博。 | |
kuā dà qí cí夸大其辭 | 見“夸大其詞”。 | 孫犁《談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我從來不好夸大其辭。” |
dà zhàng zé zǒu大杖則走 |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親用大棍子打他時,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親于不義。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 | 漢·劉向《說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 |
dà shū tè shū大書特書 | 書:寫;記載 。大寫特寫。指對重大的事情著重突出地述敘或宣揚。也作“特書大寫”。 | 唐 韓愈《答元侍御書》:“而足下年尚強,嗣德有繼,將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td> |
dà shān xiǎo shān大山小山 | 原指作品分類,后指同時被稱譽的兄弟 | 漢·王逸《楚辭章句·招隱士序》:“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td> |
cháng zhěn dà qīn長枕大衾 | 比喻兄弟友愛。 | 《朱子語類》卷五八:“唐明皇于諸王為長枕大衾,雖甚親愛,亦是無以限制之,無足觀者?!?/td> |
dà quán dú lǎn大權獨攬 | 攬:把持;掌握。指獨自一人把持處理重要事情的權力。 | 清 曾樸《孽海花》第六回:“兵士又沒感情,他卻忘其所以,大權獨攬,只弄些小聰明,鬧些空意氣?!?/td> |
gāo mén dà hù高門大戶 | 高門:舊時指富貴之家;大戶:聲勢顯赫的家族。有錢有勢的人家。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滿少卿饑附飽揚》:“因他是個市戶出身,一時沒有高門大族來求他的?!?/td> |
qīng shuǐ wú dà yú清水無大魚 | 指待人處事不能求全責備。 | 語出《漢書 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dà fù pián pián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樣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內空虛而言。現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邊韶傳》:“韶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
dà tiān bái rì大天白日 | 白天。強調跟暮夜黑暗對照。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2回:“大天白日人來人往,你就在這里也不方便?!?/td> |
dà chù luò mò大處落墨 | 畫畫或寫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筆墨;著意下功夫。也比喻做事從大處著眼;抓住關鍵。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你老哥也算得會用的了,真正闊的筆!看你不出,倒是個大處落墨的!” |
yāng yāng dà fēng泱泱大風 | 泱泱:宏大的樣子。指氣魄宏大的大國風度。 | 《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 |
dà zhì rú yú大智如愚 | 謂才智極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來好象愚笨。 |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