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樂閑
[元代]:張可久
鐵衣披雪紫金關,彩筆題花白玉欄,漁舟棹月黃蘆岸。幾般兒君試揀,立功名只不如閑。李翰林身何在,許將軍血未干,播高風千古嚴灘。
鐵衣披雪紫金關,彩筆題花白玉欄,漁舟棹月黃蘆岸。幾般兒君試揀,立功名隻不如閑。李翰林身何在,許將軍血未幹,播高風千古嚴灘。
“水仙子·樂閑”譯文及注釋
譯文
鐵甲披滿雪花守衛紫荊關,揮灑彩筆以詠牡丹歌詠貴妃在白玉欄干,一葉漁觥月下橫陳黃蘆岸,這幾般情事兒由你去挑揀,追求功名還不如休閑。你且看,翰林李白如今在哪里?當年的許將軍沉冤流血還未干。只有那嚴光高風亮節千古流名在嚴灘。
注釋
鐵衣:鐵甲。古代所穿用鐵片制成的戰衣。紫金關:宋時名金坡關,金元時改為紫荊關。在河北易縣紫荊嶺上,為古代軍事重地。此指邊防要塞。
彩筆題花:暗用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寫《清平調詞》三首以詠牡丹花歌詠楊貴妃的典故。
幾般兒:指以上武將立功邊塞、文人供奉翰林、漁翁垂釣江三種行事。
李翰林:即李白。曾任翰林供奉。
許將軍:指唐玄宗朝睢陽太守許遠,安史之亂,他與張巡奮力守城數月,城破被俘不屈而死。
嚴灘:又名七里灘、子陵灘等。相傳為東漢著名隱士嚴光(字子陵)拒絕漢光武帝片召隱居垂釣處。
“水仙子·樂閑”鑒賞
賞析
“將軍鐵甲夜巡關,丞相朝衣曉立班。日上三竿僧未起,算來名利不如閑。”這是元雜劇中的上場詩。詩中的“閑”偏于“閑暇”之意,而本曲的“閑”則作“閑散”解。兩者的內涵雖不盡相同,但在支持結論的方法上卻異曲同工,即都使用了比照。
曲中的比照法比較獨特,分作兩個層次。
第一層是以互成鼎足對的三句并列,分別出示武將、文臣、漁父的日常生活景象。將軍鎮守雄關勁隘,雪花紛紛落滿鐵衣,氣象凜肅,這一句代表了建功;文臣在宮中的白玉陛欄旁,應制賦詩,花團錦簇,氣象富貴,這一句代表了揚名;漁父一葉扁舟,徜徉于月夜的黃蘆江岸邊,氣象超逸,這一句顯然是代表清閑。三句在表面上不分軒輊,提供讓“君試揀”,但作者隨即便亮出論點:“立功名只不如閑”。也就是點出了“樂閑”的題面。
而第二層則運用李白、許遠及嚴光的三則典故,分別作為第一層三句的詮釋和補充。由于兩層間本身存在著從現象到本質的躍進,令人憬然惕然,于是“名”、“利”與“閑”的孰優孰劣,頓時高下立判。而作品的警拔峭嚴,也就活脫脫地表現出來了。
元代·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
? 張可久的詩(230篇)〕
元代:
張可久
鐵衣披雪紫金關,彩筆題花白玉欄,漁舟棹月黃蘆岸。幾般兒君試揀,立功名只不如閑。李翰林身何在,許將軍血未干,播高風千古嚴灘。
鐵衣披雪紫金關,彩筆題花白玉欄,漁舟棹月黃蘆岸。幾般兒君試揀,立功名隻不如閑。李翰林身何在,許將軍血未幹,播高風千古嚴灘。
清代:
黃景仁
絡緯啼歇疏梧煙,露華一白涼無邊。
纖云激蕩月沉海,列宿亂搖風滿天。
誰人一聲歌子夜,尋聲宛轉空臺榭。
聲長聲短雞續嗚,曙色冷光相激射。
絡緯啼歇疏梧煙,露華一白涼無邊。
纖雲激蕩月沉海,列宿亂搖風滿天。
誰人一聲歌子夜,尋聲宛轉空臺榭。
聲長聲短雞續嗚,曙色冷光相激射。
元代:
劉方平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魏晉:
陶淵明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
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寒松。
明代:
袁中道
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
流泉得月光,化為一溪雪。
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
流泉得月光,化為一溪雪。
元代:
揭傒斯
黃鶴樓前鸚鵡洲,夢中渾似昔時游。
蒼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鋪七澤流。
鼓角沈雄遙動地,帆檣高下亂維舟。
故人雖在多分散,獨向南池看白鷗。
黃鶴樓前鸚鵡洲,夢中渾似昔時遊。
蒼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鋪七澤流。
鼓角沈雄遙動地,帆檣高下亂維舟。
故人雖在多分散,獨向南池看白鷗。
五代:
毛熙震
梨花滿院飄香雪,高樓夜靜風箏咽。斜月照簾帷,憶君和夢稀。
小窗燈影背,燕語驚愁態。屏掩斷香飛,行云山外歸。
梨花滿院飄香雪,高樓夜靜風箏咽。斜月照簾帷,憶君和夢稀。
小窗燈影背,燕語驚愁態。屏掩斷香飛,行雲山外歸。
南北朝:
吳均
王孫重離別,置酒峰之畿。
逶迤川上草,參差澗里薇。
輕云紉遠岫,細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螢飛。
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歸。
王孫重離別,置酒峰之畿。
逶迤川上草,參差澗裡薇。
輕雲紉遠岫,細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螢飛。
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歸。
宋代:
辛棄疾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懷趙丞相經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誰來照影,臥龍山下。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待細把江山圖畫。千頃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馬。中有句,浩難寫。
詩人例入西湖社。記風流重來手種,綠陰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國,十里水晶臺榭。更復道橫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問當年魚鳥無存者。堂上燕,又長夏。
三山雨中遊西湖有懷趙丞相經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誰來照影,臥龍山下。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待細把江山圖畫。千頃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馬。中有句,浩難寫。
詩人例入西湖社。記風流重來手種,綠陰成也。陌上遊人誇故國,十裡水晶臺榭。更複道橫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問當年魚鳥無存者。堂上燕,又長夏。
明代:
王夫之
湘水經東安縣東,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綠蘿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飛哀瀉。冰玉半灣塵不惹,停凝欲挽東流駕。
百尺危崖誰羽化。一捻殘香,拈插莓苔隙。憶自尋香人去也,寒原夕陽燒悲灺。
湘水經東安縣東,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雲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綠蘿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裡飛哀瀉。冰玉半灣塵不惹,停凝欲挽東流駕。
百尺危崖誰羽化。一撚殘香,拈插莓苔隙。憶自尋香人去也,寒原夕陽燒悲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