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棄微名去來心快哉”譯文及注釋
譯文
拋棄那微不足道的名位,歸隱后多么暢快,笑聲傳到白云外。三五個知心朋友相聚,無所顧忌地開懷痛飲又有什么妨礙?酒足飯飽后揮袖起舞,只嫌天地太窄。
注釋
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屬仙呂入雙調;北曲又叫《江兒水》,屬雙調。五句。字數定格為七、五、五、五、七。多用為小令。
微名:微不足道的名聲。這里指作者視功名權力如浮塵。去來:源于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指歸隱。
白云:比喻歸隱。
知音三五人:典出《論語》。三五,本是約數,表示人數不多。
“清江引·棄微名去來心快哉”鑒賞
賞析
此曲開頭便以“棄微名去來心快哉”直陳主題。視功名為微名,體現了其不追名逐利的性格態度。“棄”是主動放棄,貫云石本是將門勛臣的后裔,年紀尚輕便仕途暢達,將來必定大有作為,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毅然辭官而去,這種與眾不同的選擇,自然比平常人的境界要高出一等。
接著,“一笑白云外”正是對“心快哉”的進一層闡釋。此時,作者已擺脫了丑惡官場,身處“白云外”,即回歸田園,樂享自然之趣。這對于熱愛自由的貫云石而言,的確值得放聲“一笑”。這五個字承接上文,語氣短促,暢快淋漓。
“知音三五人”句中隱含了作者辭官后南游路上與志同道合之人相遇相知之事,其中包括他在梁山泊與漁翁吟詩夜話,在普陀山同詩僧魯山共賦美景,與各路知音詩酒唱和。擺脫世俗桎梏,回歸本性,又兼有好友相伴,自然生起“痛飲何妨礙”的豪興。這幾句描寫環環相扣,意境渾成,充分展現了作者的自在與痛快。而最后一句“醉袍袖舞嫌天地窄”夸張而不張揚,體現了作者率真自然、豪邁奔放的性情。這種酒后流露真性情的描寫,更顯出作者對自由的追求。
這首散曲貫穿著不羈奔放之情,筆調率真,性情豪放,生動展現了作者蔑視功名、豪放不羈的形象。
創作背景
貫云石在任翰林學士期間,對朝廷險惡的政治斗爭有深刻的了解。他在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 “稱疾辭還江南”,結束官場生涯,即為此故。此曲是作者于延祐元年(1314年)辭官之后在南游途中所作,寫于作者辭官初至杭州之時。 ?
貫云石簡介
元代·貫云石的簡介

貫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號成齋,疏仙,酸齋。出身高昌回鶻畏吾人貴胄,祖父阿里海涯為元朝開國大將。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貫只哥,即以貫為姓。自號酸齋。初因父蔭襲為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讓爵于弟,北上從姚燧學。仁宗時拜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不久稱疾辭官,隱于杭州一帶,改名“易服”,在錢塘賣藥為生,自號“蘆花道人”。今人任訥將他的散曲與自號“甜齋”。
...〔? 貫云石的詩(8篇)〕猜你喜歡
滿江紅·屈指興亡
屈指興亡,恨南北、黃圖消歇。便幾個、孤忠大義,冰清玉烈。趙信城邊羌笛雨,李陵臺上胡笳月。慘模糊、吹出玉關情,聲凄切。
漢宮露,梁園雪。雙龍逝,一鴻滅。剩逋臣怒擊,唾壺皆缺。豪杰氣吞白鳳髓,高懷眥飲黃羊血。試排云、待把捧日心,訴金闕。
法惠寺橫翠閣
朝見吳山橫,暮見吳山縱。
吳山故多態,轉側為君容。
幽人起朱閣,空洞更無物。
惟有千步岡,東西作簾額。
春來故國歸無期,人言悲秋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錦,更看橫翠憶峨眉。
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
百年興廢更堪哀,懸知草莽化池臺。
游人尋我舊游處,但覓吳山橫處來。
水龍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當年紫禁煙花,相逢恨不知音早。
秋風倦客,一杯情話,為君傾倒。
回首燕山,月明庭樹,兩枝烏繞。
正情馳魏闕,空書怪事,心膽墮,傷殷浩。
禍福無端倚伏,問古今、幾人明了。
滄浪漁父,歸來驚笑,靈均枯槁。
邂逅淇南,歲寒獨在,故人襟抱。
恨黃塵障尺,西山遠目,送斜陽鳥。
獄中上書
臣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修甲兵,飭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剋畫,平斗斛、變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王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長亭怨·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作
記燒燭、雁門高處。積雪封城,凍云迷路。添盡香煤,紫貂相擁夜深語。苦寒如許。難和爾、凄涼句。一片望鄉愁,飲不醉、壚頭駝乳。
無處,問長城舊主,但見武靈遺墓。沙飛似箭,亂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關南,更重作、并州門戶。且莫吊沙場,收拾秦弓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