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驚沙獵獵風成陣”譯文及注釋
譯文
北風獵獵吹起陣陣風沙,白雁鳴叫,報道了霜天的降臨。王昭君戎裝騎馬,手抱琵琶,一路彈奏著思歸的曲調,回頭遠望著紫臺,一步一步地走遠。
昭君當初在寂寞宮中,無人過問,昔日曾那么珍惜自己的容貌,如今卻無比的悔恨?她那微微皺起的兩眉間含著無限的愁緒,似如重重疊疊的遠山。
注釋
玉樓春:詞牌名,據云此名取自顧復詞中:“月照玉樓春漏促”句語意。又稱為《木蘭花》《轉調木蘭花》、《玉樓春令、《西湖曲》《呈纖手》《東鄰妙》《春曉曲》《惜春容》《夢相親》《歸風便》《歸朝觀令》《續漁歌》等。雙調,上片四句,押三仄韻,二十八字,下片四句。共五十六字。
獵獵:風聲。伊
紫臺:即紫宮,指漢都長安宮廷。
春山:喻眉。
顰:皺。
“玉樓春·驚沙獵獵風成陣”鑒賞
賞析
借詠史以抒懷,本是詩人家數,昭君出塞,又是傳統的詩歌題材,如杜甫的《詠懷古跡·群山萬壑赴荊門》,王安石的《明妃曲》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但元好問不畏前賢,推陳出新,突破了體裁和題材本身的局限,拓寬和加深了同類作品的內涵。
這首詞的上片寫塞外秋肅,昭君觸景生懷,回顧漢宮舊事,心潮難平;下片前兩句繼續抒寫昭君情懷,揭示了昭君悲憤之深,揭示了這種悲劇的歷史延續性。全詞音節瀏亮宛轉,沉郁頓挫;字面綺麗溫潤,震撼人心,可謂寓剛健于婀娜,變溫婉成悲涼。
朔風驚沙,白雁掠霜,詞人面對荒涼蕭想的北地風光,俯仰千古,引人昭君出塞的歷史畫面?!鞍籽恪痹谶@里,不僅點明了時令,而且渲染了情境,昭君就是在這揪心的悲秋時節去國出塞的。“琵琶腸斷”二句,是懸想昭君出塞的情景。傳說謂昭君戎裝騎馬,手抱琵琶,一路彈奏著思歸的曲調,則更把昭君的形象詩意化了。“紫臺”,即紫宮,指長安宮廷。
過片二句說昭君當初寂寞宮中,無人過問。直到決定嫁給呼韓邪單于,臨行之時,“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官,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后漢書·南匈奴列傳》)?!芭f愛”句言昭君一向顧惜自己的美艷容顏,“人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后漢書·南匈奴列傳》),因此而致遠嫁匈奴,故翻自恨其有此“玉顏”也。元好問不像前代詩人或后世戲劇家那樣,停留在同情或怨憤的情調,而是透過一層,把目光轉向那些沒有出塞、因而也不為后代詩人注意的千百宮女。
言“深宮桃李”,自不只謂昭君一人,不妨理解為:廣大的閉鎖深宮的女,雖然艷如桃李,卻只能空自凋謝。年復一年,花開花落,她們只能伴隨著遲遲鐘鼓、耿耿星河,終此一生。她們并不比王昭君更幸福,而是同樣可悲。正如《明妃曲》云:“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p>
結尾兩句,詞人筆鋒又轉。從黛青的遠山,想到昭君含愁感恨的雙眉;因為有了前兩句的鋪墊,昭君就成為當時及后代所有言女的代表,“萬古春山顰不盡”,揭示了昭君悲憤之深,也揭示了這種悲劇的歷史延續性。作者所指斥的不是--個漢元帝,他所同情的也不是一個王昭君,他憑著詞人的直覺意識到,宮女的悲劇乃是封建專制王朝的一種社會病,后人復哀后人,此恨綿綿,有如萬古春山。
這首詞寫作的具體時間不可確考,聯系當時整個時代背景來看,可以說它也反映了元好問內心的愁苦。歲月流逝,風物依舊,離井懷鄉之情亦復相似。白雁驚心,青山含愁,不僅基于對昭君的同情,也是詞人心態的外化。故吊古與傷今,憐人與自傷,實不可分。
創作背景
這首詞似為有感于公元1233年(金哀宗天興二年癸巳)兩宮北邊事件(蒙古軍掠走金后宮宮女)而作。
元好問簡介
金朝·元好問的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元好問的詩(100篇)〕猜你喜歡
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
偶檢叢紙中,得花瓣一包,紙背細書辛幼安“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乃是京師憫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戲為也,泫然得句。
人天無據,被儂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里,風痕雨點斕斑里。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
丁酉歲,吾北征。出自薊門,歷觀燕之舊都,其城池霸異,跡已蕪沒矣。乃慨然仰嘆。憶昔樂生、鄒子,群賢之游盛矣。因登薊丘,作七詩以志之。寄終南盧居士。亦有軒轅之遺跡也。
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臺。
應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
尚想廣成子,遺跡白云隈。
南登碣石阪,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悵已矣,驅馬復歸來。
王道已淪昧,戰國競貪兵。
樂生何感激,仗義下齊城。
雄圖竟中夭,遺嘆寄阿衡。
秦王日無道,太子怨亦深。
一聞田光義,匕首贈千金。
其事雖不立,千載為傷心。
自古皆有死,徇義良獨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劍誠已矣,感我涕沾衣。
大運淪三代,天人罕有窺。
鄒子何寥廓,漫說九瀛垂。
興亡已千載,今也則無推。
逢時獨為貴,歷代非無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絕命辭
玄云泱郁將安歸兮,鷹隼橫厲鸞徘徊兮。
矰若浮猋動則機兮,叢棘棧棧曷可棲兮。
發忠忘身自繞罔兮,冤頸折翼庸得往兮。
涕泣兮萑蘭,心結愲兮傷肝。
虹霓曜兮日微,孽杳冥兮未開。
痛入天兮鳴謼,冤際絕兮誰語?
仰天光兮自列,招上帝兮我察。
秋風為我唫,浮云為我陰。
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
游曠迥兮反亡期,雄失據兮世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