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內(nèi)”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試著說說旅途中的風景,你才能知道與你分別后我的心情。
夕陽西墜暮色蒼茫,路上行人稀少,亂山深處風雪迷蒙,凄清冷寂。
注釋
寄內(nèi):寄給妻子的詩。內(nèi):內(nèi)人,妻子。
別后心:分別后的心情。別,《說文》分解也,《玉篇》分別也,江淹《別賦》黯然銷者,惟別而已矣。
“寄內(nèi)”鑒賞
賞析
此詩是作者寄給妻子的詩,首句提出“途中景”,以途中景色,見別后離情,末兩句實寫途中景色,于所寫景色中表現(xiàn)作者情懷之極苦、極亂。全詩以景抒情,寫得簡略含蓄,但作者的別后心情,所謂“黯然消魂”者,卻又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
以途中景色,見別后離情,這是古代詩詞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實處見虛,則實處皆虛。不說“心情”,而只說沿途風物,風物雖是早已客觀存在,而行人此時此地之心頭滋味卻是個人所有。其深度和其濃度作者均未明言。且別情之濃,別情之亂,若一一說去,將不知費去幾許筆墨,愈說得多,愈不能將此彌漫四野、飄忽怊悵之心情說全、說清,故將虛化實,使實處全虛,則更易感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這種表現(xiàn)手法。
按一般敘述方法,詩之順序應(yīng)為:“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后心。”今將句倒轉(zhuǎn),是作者獨具匠心處。第一聯(lián)為第二聯(lián)作鋪墊,第二聯(lián)陡轉(zhuǎn),轉(zhuǎn)折頗險而陡,因奇特而見警策,可謂能于險中求警;若按意思順序來寫,則是平鋪直敘,而無跌宕之勢。讀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時,說出風雪亂山中之感受,及因此感受而思念家人之心情,雖流暢而失之淺淡。此則不同,讀首聯(lián)竟不知所云“別后心”究竟如何,讀次聯(lián)不僅可知“途中景色“,亦可于所寫景色中感知作者情懷之極苦、極亂。
首聯(lián)提出“途中景”,卻全無一字說此“景”字,提出“別后心”,既不作心情之描述,又無形象以見意。而此詩卻又轉(zhuǎn)回頭去接第一句去寫“途中景”。如此安排,使讀者自知景即心,心即景,與其寫不易著筆之抽象心情,不如寫引起此種情懷之實景,于實景中見到此極苦、極亂之心情。一如劉長卿之《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只著一“貧”字,使下聯(lián)之實寫“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實處全虛,一片蒼茫凄寒之感,彌天而來,別人多少言語說不盡者,只以十字勻染出矣。孔平仲此詩的妙處也在于此。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093年(宋元祐八年),哲宗開始親政,因孔平仲屬元祐黨人,被貶知衡州,又貶惠州別駕。此詩應(yīng)作于赴惠州途中,題為“寄內(nèi)”,可知是寄給作者的妻子的。
孔平仲簡介
宋代·孔平仲的簡介

孔平仲 北宋詩人。字義甫,一作毅父。新喻(今江西新余縣)人。生卒年不詳。治平二年(1065)舉進士,曾任秘書丞、集賢校理,又提點江浙鑄錢、京西刑獄。
...〔? 孔平仲的詩(2篇)〕猜你喜歡
淡黃柳·空城曉角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蝶戀花·春江暖漲桃花水
陳浩然招游觀音山,宴張氏樓。徐姬楚蘭佐酒,以琵琶度曲。郯云臺為之心醉。口占戲之。
春江暖漲桃花水。畫舫珠簾,載酒東風里。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斷山中起。
過眼韶華渾有幾。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枉殺云臺標內(nèi)史,斷腸只合江州死。
絕句漫興九首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謂誰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nèi),更接飛蟲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fù)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