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內
[宋代]:孔平仲
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后心。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後心。
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寄內”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試著說說旅途中的風景,你才能知道與你分別后我的心情。
夕陽西墜暮色蒼茫,路上行人稀少,亂山深處風雪迷蒙,凄清冷寂。
注釋
寄內:寄給妻子的詩。內:內人,妻子。
別后心:分別后的心情。別,《說文》分解也,《玉篇》分別也,江淹《別賦》黯然銷者,惟別而已矣。
“寄內”鑒賞
賞析
此詩是作者寄給妻子的詩,首句提出“途中景”,以途中景色,見別后離情,末兩句實寫途中景色,于所寫景色中表現作者情懷之極苦、極亂。全詩以景抒情,寫得簡略含蓄,但作者的別后心情,所謂“黯然消魂”者,卻又充分地表現出來。
以途中景色,見別后離情,這是古代詩詞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實處見虛,則實處皆虛。不說“心情”,而只說沿途風物,風物雖是早已客觀存在,而行人此時此地之心頭滋味卻是個人所有。其深度和其濃度作者均未明言。且別情之濃,別情之亂,若一一說去,將不知費去幾許筆墨,愈說得多,愈不能將此彌漫四野、飄忽怊悵之心情說全、說清,故將虛化實,使實處全虛,則更易感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這種表現手法。
按一般敘述方法,詩之順序應為:“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后心?!苯駥⒕涞罐D,是作者獨具匠心處。第一聯為第二聯作鋪墊,第二聯陡轉,轉折頗險而陡,因奇特而見警策,可謂能于險中求警;若按意思順序來寫,則是平鋪直敘,而無跌宕之勢。讀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時,說出風雪亂山中之感受,及因此感受而思念家人之心情,雖流暢而失之淺淡。此則不同,讀首聯竟不知所云“別后心”究竟如何,讀次聯不僅可知“途中景色“,亦可于所寫景色中感知作者情懷之極苦、極亂。
首聯提出“途中景”,卻全無一字說此“景”字,提出“別后心”,既不作心情之描述,又無形象以見意。而此詩卻又轉回頭去接第一句去寫“途中景”。如此安排,使讀者自知景即心,心即景,與其寫不易著筆之抽象心情,不如寫引起此種情懷之實景,于實景中見到此極苦、極亂之心情。一如劉長卿之《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只著一“貧”字,使下聯之實寫“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實處全虛,一片蒼茫凄寒之感,彌天而來,別人多少言語說不盡者,只以十字勻染出矣??灼街俅嗽姷拿钐幰苍谟诖?。
創作背景
公元1093年(宋元祐八年),哲宗開始親政,因孔平仲屬元祐黨人,被貶知衡州,又貶惠州別駕。此詩應作于赴惠州途中,題為“寄內”,可知是寄給作者的妻子的。
宋代·孔平仲的簡介

孔平仲 北宋詩人。字義甫,一作毅父。新喻(今江西新余縣)人。生卒年不詳。治平二年(1065)舉進士,曾任秘書丞、集賢校理,又提點江浙鑄錢、京西刑獄。
...〔
? 孔平仲的詩(2篇)〕
清代:
查慎行
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
行過淇園天未曉,一痕殘月杏花香。
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
行過淇園天未曉,一痕殘月杏花香。
元代:
薩都剌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
絳袍春淺護云暖,翠袖日暮迎風涼。
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
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好顏色。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兒將斷腸。
絳袍春淺護雲暖,翠袖日暮迎風涼。
鯉魚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
蕩舟何處采蓮人,愛惜芙蓉好顔色。
宋代:
范成大
結束晨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
行沖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灣。
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
結束晨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
行沖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疊疊山。
碧穗炊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灣。
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
宋代:
晏殊
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難禁滟滟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游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難禁滟滟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遊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元代:
唐珙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清代:
厲鶚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日日綠盤疏粉艷,西風無處減。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日日綠盤疏粉豔,西風無處減。
元代:
高克恭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顏改。
我問滄海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閑。
不是閑人閑不得,能閑必非等閑人。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顔改。
我問滄海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閑。
不是閑人閑不得,能閑必非等閑人。
清代:
納蘭性德
脂粉塘空遍綠苔,掠泥營壘燕相催。妒他飛去卻飛回。
一騎近從梅里過,片帆遙自藕溪來。博山香燼未全灰。
脂粉塘空遍綠苔,掠泥營壘燕相催。妒他飛去卻飛回。
一騎近從梅裡過,片帆遙自藕溪來。博山香燼未全灰。
清代:
厲鶚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彌漫與天永。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影。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彌漫與天永。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影。
明代:
袁凱
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
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
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