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浮橋至南臺”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客居在外病魔纏身不能登山臨水,聽說勝境南臺山,試著前去尋它一尋。
無數的車馬緩緩行駛在浪高流急的江面浮橋上,千百條船兒連結在一起,橫跨于大江的中心。
光孝寺樓里,鐘鼓聲聲,從早到晚催著時光逝去,四周村落云煙裊裊,從古至今一直飄散著。
白發已生,卻不能消除我心中的豪氣,帶著酒后的淺醉,在一片榕樹的樹蔭里吹起橫笛。
注釋
浮橋:用船或筏作為橋墩、上鋪木板的橋。此處浮橋橫跨南臺江,后建成萬壽橋。
南臺:南臺山,一作釣臺山,在福州市南二十余里。
登臨:登山臨水。
九軌:指浮橋上多輛車子。九,表示多數,形容浮橋之寬。軌,車子兩輪之間的距離,此處指代車。
千艘:指浮橋作為橋墩的船只。千表示多數,形容浮橋之長。
系:系上、縛往。
寺:指光孝寺,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王袓道建。
墟落:村落。
豪氣:桀驁蠻橫的習氣。《三國志·陳登傳》:“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
在:存。
榕:常綠喬木,氣根細瘦,樹冠大。
“度浮橋至南臺”鑒賞
賞析
《度浮橋至南臺》是陸游早期律詩中的佳作。詩人病后登臨南臺,在躍躍欲出、急于欣賞外面風景的心情的驅使下,他緩步前行,臨江眺望。在詩中表現了浮橋的偉麗、南臺的雄渾,借江山來抒發心中的萬千豪情。全詩意境闊大豪邁,于曉暢流動中顯示了豪壯瑰偉的風格。
詩從去南臺寫起。開頭卻從題外落筆:“客中多病廢登臨”,詩本來是寫登臺覽勝,卻故意宕開去,先從久不登臨說起,“聞說南臺試一尋”,才歸到正題,就顯得曲折有致了。
詩人早就懷有馳騁疆場、橫掃胡塵的雄心壯志,可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奮發。詩人的偉大抱負,終成泡影,郁郁不得志。到了福州,詩酒殆廢,困于文書,身體多病。因多病而久不登山臨水了。是聽說南臺壯闊之景才特意去“一尋”,而不是興之所至,到處游覽。
“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兩句寫浮橋,這是一異常壯觀的景象。到這里才能理解詩人為什么抱著久病之身,為南臺而“試一尋”了。“長橋跨江,奔濤觸石”,可見詩人聽說的不是茂林修竹的幽秀,而是一種氣勢磅礴的壯觀,因而才引起詩人的興致,渴望一睹為快。個中也透露出詩人的向往、意趣和追求。
“九軌徐行”,仿佛隨著視線,那寬實的橋面緩緩通向對岸,然而橋的下面卻是“奔濤觸石”的“怒濤”。“徐行”與“怒濤”形成強烈的對比。在怒濤奔騰的江面上,緩步徐行,從容悠閑。這是詩人眼中的浮橋的客觀寫照,同時也是詩人主觀思想的外現,這是寫實,也是抒情,抒發了詩人的壯闊心懷,是一種蔑視一切艱難險阻的意緒的流露。而這也正是在多病廢卻登臨之后,特意為南臺而“一尋”這一行動所包含的深層的意蘊,是詩人渴望奮發有為的寫照。對句“千艘橫系大江心”,則體現了一種征服自然的氣魄。“橫”字用得極有氣勢。無數的船只,橫鎖江面,境界已是十分壯闊;何況橫鎖住的是一條大江,一條怒濤奔騰的大江,氣魄更為壯大。在客觀的景象描繪之中,鎔鑄著詩人創功立業的熱望。
五六句拓開境界,以景抒情,從內心情感的抒發中體現客觀的物。“寺樓鐘的物鼓催昏曉,墟落云煙自古今”,是寫至南臺所見所聞。詩人登臺而聽到寺樓的鐘鼓聲,看到升騰在村落間的云煙,頓生感想,思緒悠悠。因鐘鼓聲而想到,它在早晚催促人們須及時有所作為。繼而放眼遠望,閩江兩岸村落之間,云霞掩映,煙霧升騰,頓悟古往今來,人世變遷,悠悠不盡;而自然界的變化,自循軌跡,并不因人的意志而變更。兩句一急一緩,感嘆不已而余味無窮。
尾聯仍以直寫自己作結束。和開頭互相照應,又是中間兩聯所表露的意緒的自然歸結。因景象的壯闊雄渾,激發了豪情;因光陰的迫促,更覺須及時努力。“白發未除豪氣在”,《三國志·陳登傳》:“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詩人認為自己雖然因多病而早生華發,但豪情壯志依然存在,仍將奮發拚搏。而言外之意,卻也正是事業并無成就,抱負尚未實現,不禁略覺傷感,于是,“醉吹橫笛坐榕陰”。詩人醉中拈笛,在榕蔭下,抒發情懷。這里頗有抑郁之感,但并不消沉,而是一種更強烈的渴望。放曠之中,仍抱有堅定的信念。也正是這種信念,激勵著詩人在以后的歲月中,時刻不忘恢復大業,慷慨激昂地奮擊抗爭,謳歌吶喊。
這首詩是陸游步入仕途不久,渴望有作為、施展抱負的心情的寫照。 這與陸游后期詩作中常常表露的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嘆息和憤慨,有著顯著的差別。這里更多的是一種奮進之氣。雖是記游之作,也仍然鎔鑄著詩人激烈的壯懷,讀來慷慨激昂。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高宗紹興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秋天。當時陸游35歲,由寧德縣主薄調任福州決曹。出仕半年,便得升遷,雖客中多病,卻躊躇滿志。
陸游簡介
宋代·陸游的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 陸游的詩(44篇)〕猜你喜歡
過陰山和人韻
陰山千里橫東西,秋聲浩浩鳴秋溪。
猿猱鴻鵠不能過,天兵百萬馳霜蹄。
萬傾松風落松子,郁郁蒼蒼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臺羅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巒突兀何雄雄。
古來天險阻西域,人煙不與中原通。
細路縈紆斜復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風蕭蕭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橋橫雁行,勝游奇觀真非常。
臨高俯視千萬仞,令人凜凜生恐惶。
百里鏡湖山頂上,旦暮云煙浮氣象。
山南山北多幽絕,幾派飛泉練千丈。
大河西注波無窮,千溪萬壑皆會同。
君成綺語壯奇誕,造物縮手神無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遙思山外屯邊兵,西風冷徹征衣鐵。
絕句漫興九首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謂誰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