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藥花”譯文及注釋
譯文
久旱無雨,綠色的原野和青色的田垅漸漸干成了塵土;而豪門之家的花園因有井水澆灌,還在一天天擴大,景色一天天變新。
時值四月,許多達官顯要把從外面買來正在開花的芍藥花移植到新擴充的花園中,真不知道他們之中還有誰以國計民生為念?
注釋
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年,貞元為唐德宗年號。
垅:亦作“壟”,田埂。成塵:田野嚴重干旱,土干塵起。
汲井:一作“汲水”。
“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藥花”鑒賞
鑒賞
呂溫是一位頗具政治才能的歷史人物,其文章和詩歌,都忠實地記錄了他在政治斗爭生涯中所留下的足跡。《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門移芍藥花》是在他初踏入仕途的那年所作,詩中譴責了貴族特權階級只顧自己享樂,不管人民死活,不憂國家前途的丑惡行經(jīng),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詩意與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相類似。
首句“綠原青垅漸成塵”,落筆便把題中“旱甚”二字,變成生動的形象狀入讀者眼簾,讓人們看到在旱魔面前,土地龜裂,禾苗枯焦,黃塵四起的嚴重災情。一個“漸”字,說明旱情的發(fā)展是有一個緩慢的過程的,也透露出當權者并沒有采取積極措施來抗御旱情。從下文的“汲井”二字更可見出,只要執(zhí)政者措施得力,旱象是不會發(fā)展到如此嚴重地步的。句“汲井開園日日新”,緊接上句而來,但這里所書的“汲井開園”者并非是焦慮于垅畝之間的農民,而是指“權門”貴族。在特大干旱面前,特權貴族的府第里也忙得不亦樂乎,他們不僅派人“汲井”抗旱保花,而且還在不停地擴建新園,在花匠奴仆汗水的澆灌下,各種花卉長勢奇好,簡直是一天一個樣兒。這里的“日日新”與首句中的“漸成塵”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愈顯出達官貴人們所真正關心的不是社稷百姓,而是一己享樂。
第三句“四月帶花移芍藥”,寫在嚴重旱災面前“權門”的所作所為,點出題中“移芍藥”三字。芍藥帶花移植本不易成活,但是,在“權門”的新“開園”中,沒有怒放的奇花是不夠愜意的,于是,“權門”就急令花匠奴仆“帶花移芍藥”。這里,“權門”所忙碌的是“移”花,而農民所忙碌的則是抗旱保苗,從這一對比中,就更可看出“權門”全然不念農民的疾苦,其關心的只是自己的享樂,從而顯露出其官服下所掩蓋著的丑惡來。
結句“不知憂國是何人”,是詩人針對“權門移芍藥”一事所抒發(fā)的感慨。“權門”本有君命在身,重權在握,理應以國家社稷為重,以黎民的苦樂為念,但是,當嚴重的自然災害襲來的時候,他們卻置民生于不顧,這就說明了他們并不是“憂國”憂民的賢達,而是禍國殃民的罪人。“不知”二字是明明知道,卻故作糊涂,含有濃烈的諷刺意味。“憂國”二字是詩人思索問題的核心。聯(lián)系“永貞革新”的歷史來看,結句不啻是從本質上宣布了特權貴族不恤民苦、不憂國事的一大罪狀,具有劍與火的戰(zhàn)斗作用。
除了把深刻的政治思想附麗于鮮明的藝術形象這一特色之外,這首詩的詩題對詩句的提領也頗值稱道。詩句中并沒露出“權門”的字樣,要不是詩題中點明“移芍藥”的主體是“權門”,詩的戰(zhàn)斗性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似劍如火的地步的;有了“權門”二字的提領,讀者就可以明白“汲井開園”的主體為何人,從而深化了詩歌的主題。
另外,語言清新,對比鮮明,詩意含蓄,也都是這首詩歌不容忽視的藝術特色。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公元798年(唐德宗貞元十四年)。是時詩人中了進士,看到京城大旱,卻有權貴之家?guī)Щㄒ圃陨炙帲懈卸鞔嗽姟?/div>呂溫簡介
唐代·呂溫的簡介

呂溫(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濟市)人。德宗貞元十四年(798)進士,次年又中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殿校書郎。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薦任左拾遺。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為入蕃副使,在吐蕃滯留經(jīng)年。順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參與“永貞革新”。永貞元年 (805)秋,使還,轉戶部員外郎。歷司封員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與宰相李吉甫有隙,貶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聲,世稱“呂衡州”。
...〔? 呂溫的詩(1篇)〕猜你喜歡
蘇武令·塞上風高
塞上風高,漁陽秋早。惆悵翠華音杳,驛使空馳,征鴻歸盡,不寄雙龍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歸黃閣、未成圖報。
誰信我、致主丹衷,傷時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調鼎為霖,登壇作將,燕然即須平掃。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奉迎天表。
打馬賦
歲令云徂,盧或可呼。千金一擲,百萬十都。樽俎具陳,已行揖讓之禮;主賓既醉,不有博奕者乎!打馬爰興,樗蒱遂廢。實博奕之上流,乃閨房之雅戲。齊驅驥騄,疑穆王萬里之行;間列玄黃,類楊氏五家之隊。珊珊佩響,方驚玉蹬之敲;落落星羅,急見連錢之碎。若乃吳江楓冷,胡山葉飛,玉門關閉,沙苑草肥。臨波不渡,似惜障泥。或出入用奇,有類昆陽之戰(zhàn);或優(yōu)游仗義,正如涿鹿之師。或聞望久高,脫復庾郎之失;或聲名素昧,便同癡叔之奇。亦有緩緩而歸,昂昂而出。鳥道驚馳,蟻封安步。崎嶇峻坂,未遇王良;跼促鹽車,難逢造父。且夫丘陵云遠,白云在天,心存戀豆,志在著鞭。止蹄黃葉,何異金錢。用五十六采之間,行九十一路之內。明以賞罰,覈其殿最。運指麾于方寸之中,決勝負于幾微之外。且好勝者,人之常情;小藝者,士之末技。說梅止渴,稍蘇奔竟之心;畫餅充饑,少謝騰驤之志。將圖實效,故臨難而不四;欲報厚恩,故知機而先退。或銜枚緩進,已逾關塞之艱;或賈勇爭先,莫悟阱塹之墜。皆因不知止足,自貽尤悔。況為之不已,事實見于正經(jīng);用之以誠,義必合于天德。故繞床大叫,五木皆盧;瀝酒一呼,六子盡赤。平生不負,遂成劍閣之師;別墅未輸,已破淮淝之賊。今日豈無元子,明時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長沙博局之投,正當師袁彥道布帽之擲也。
辭曰:佛貍定見卯年死,貴賤紛紛尚流徙,滿眼驊騮雜騄駬,時危安得真致此?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誰能志千里,但愿相將過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