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張衡的詩 > 四愁詩

      四愁詩

      [兩漢]:張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從之湘水深,側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琴瑯玕,何以報之雙玉盤。

      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

      我所思兮在漢陽。

      欲往從之隴阪長,側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月珠。

      路遠莫致倚踟躕,何為懷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

      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


      “四愁詩”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泰山。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但泰山支脈艱險(阻止我不得親近美人)。側身向東望眼淚沾濕了我的衣襟。美人送給我金錯刀,(我)以什么來報答呢?(我有)瓊英美玉。但是道路悠遠使我徘徊不安。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總是心意煩亂呢?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桂林,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但湘水深不可測(阻止我到不了桂林)。側身向南望眼淚沾濕了我的衣襟。美人送給我琴瑯玕(我)以什么來報答呢?(我有)成雙的白玉盤。但是道路悠遠使我因失意而悲傷,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總是煩憂不樂呢?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漢陽,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但隴阪迂回險阻(阻我難至漢陽)。側身向西望眼淚沾濕了衣裳。美人送給我貂襜褕。(我)以什么來報答呢?(我有)明月珠。但是道路遙遠使我徘徊不進,猶豫不決,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總是愁悶郁結呢?

      我所思念的美人在雁門,想追隨(我)所思念的人,但塞上雨雪紛紛(礙我不達雁門)。側身向北望眼淚沾濕了衣巾。美人送給我錦繡段。(我)以什么來報答呢?(我有)青玉制就的幾案。但是道路悠遠使我一再嘆息,為何(我)總是不能絕念,總是郁悶怨恨呢?

      注釋

      梁父:泰山下小山名。

      翰:衣襟。

      金錯刀:王莽鑄幣“一刀平五千”,因“一刀”兩字用錯金工藝,故稱之為“金錯刀”。

      英:“瑛”的借字,瑛是美石似玉者。

      瓊瑤:兩種美玉。

      倚:通“猗”,語助詞,無意義。

      桂林:郡名,今廣西省地。

      湘水:源出廣西省興安縣陽海山,東北流入湖南省會合瀟水,入洞庭湖。

      琴瑯玕:琴上用瑯玕裝飾。瑯玕是一種似玉的美石。

      漢陽:郡名,前漢稱天水郡,后漢改為漢陽郡,今甘肅省甘谷縣南。

      隴阪:山坡為“阪”。天水有大阪,名隴阪。

      襜褕:直襟的單衣。

      踟躕(chí chú):徘徊不前貌。

      雁門:郡名,今山西省西北部。

      雰雰:雪盛貌。

      段:同“緞”,履后跟。

      案:放食器的小幾(形如有腳的托盤)。

      “四愁詩”鑒賞

      鑒賞

      這詩共分四章,分別列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個遠處地名,表達詩人四處尋找美人而不可得的惆悵憂傷的心情。

      第一章說思念之人在泰山,我想去追尋她。但有泰山下的小山“梁父”阻隔,只能側身東望,眼淚沾濕衣襟。那美人贈給我—把“金錯刀”的佩刀,我用“英瓊瑤”這幾種美玉回報她,但路途太遠,無法送達,心中煩憂,徘徊不安。

      其余三章結構相同,按“所思、欲往、涕淚、相贈、傷情”的次序來寫,除了美人所贈及詩人回報物品不同之外,每章方位地名亦不同。

      這四章不同方位的地名抉不是隨便寫的。第一章地點是泰山,古人認為“王者有德功成則東封泰山,故思之” 。漢武帝曾登封泰山,東漢安帝在公元124年(延光三年)亦登泰山祭告岱宗。可見詩人是寄希望于君王,希望他振作有為,詩人愿以道術報君,使天下大治。但外戚宦官這些小人的阻擋,詩人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只能徘徊憂傷。第二章地點是在桂林郡。據史載,東漢安帝、順帝時,這一帶民族矛盾尖銳,順帝為此極為優慮。第三章所思之處在 “漢陽”,史載安帝、順帝時這一帶羌人時時入侵,大將不能守邊。第四章詩人所思之處在雁門,即今山西北部雁門關,為漢之北疆。據史載,安帝時,鮮卑人常來攻略,擄掠人馬,詩人以此為憂。

      《文選》收入此詩附有后人之序說張衡“依屈原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為小人,思以道術相報貽于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這種分析是可信的,因為古詩中傳統的比興手法是常以美人比理想中的賢人,詩中四處遠方地名,正是關系國家安危的處所,表現了詩人對國事的關懷和優慮。這四方遙遠的地名也體現了詩人為理想而上下四方不倦地探索追尋的精砷,但處處都有難以逾越的障礙,追尋思念而不可得,故而優傷。這從側面曲折反映了現實社會的污濁黑暗,這些,就是詩人優傷的社會內容。

      除了 “美人香草”的比興手法而外,這詩還運用了《詩經》民歌中回環重疊,反復詠嘆的藝術手法。這四章意思相同,結構相同,句式相同,形式上非常整齊,但每章又換詞押韻,在整齊中顯出變化。

      淸代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此詩說:“心煩紆郁、低徊情深,風騷之變格也”又說:“五噫四愁,如何擬得?后人擬者,畫西施之貌耳。”

      《四愁詩》鐘情美人之意既明,則愛君之深亦自可推知。《文選》將詩分成“四思”,且看這“一思”。那無日不引人思慕的美人,身居東方泰山云霧之中,邈焉難求,而“我”之渴望,卻惟在能追從她的身邊、呼吸于她的芳馨之中,則“我”情的執著癡迷,不已隱然可體味了嗎?及至那小小梁父頑丘,阻“我”不得親近美人,而“我”竟引領側望、至于淚下漣漣,衣襟為濕,則“我”情之真之切,不已豁然無所隱藏了嗎?詩至此三句,自與一段落,詩人有情之癡的面目,已宛然可見。以下四句,更成一段落,詩人言之益深,亦令人讀而感慨益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經·木瓜》),古人既如是說,“我”懷中有瓊英美玉,又如何能不思報贈?如今,雖然明知梁父為阻、道路悠遠,這份禮物決無可能送達,此生只能長作徘徊瞻望、悵惘以終;然而,“我”卻為何總是不能絕念、總是心意煩亂、勞思無盡?

      “一思”既已,“二思”“三思”“四思”源源不斷,連翩而至,“我”首次“求女”雖然告挫,但“我”卻絕不停止努力。當那贈他瑯玕美石的美人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間時,他便懷著成雙的白玉盤奔往南方;當那贈他貂裘短服的美人飄飄于漢陽丘嶺之上時,他便揣著明月寶珠趨向西方;當那贈他錦繡彩段的美人出沒于雁門關塞之時,他又趕緊攜著青玉制就的幾案,馳走北方,雖然湘水深不可測,限我莫及桂林;雖然隴阪悠長無已,阻我難至漢陽;雖然塞上雨雪紛紛,礙我不達雁門;雖然每次都是受阻而止,每次都落得涕泗滂沱,沾染裳襟,每次都徒增惆悵,每次都憂思益加難釋-然而,“我”卻始終不倦,矢志不移!可以想見,倘若天地之間不止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此詩又將何止“四思”?詩人的奔走將至于千、至于萬,詩人的愁思且巍過五岳、廣過江河!切莫以“四愁”之間僅有并列而無遞進,而嫌其章法單調少變化;若《詩》之《蒹葭》止于“宛在水中央”,君不將謂其殊少文氣乎?若《陳風·月出》止于“勞心悄兮”,君不將覺其“心”之“勞”猶不甚乎?惟有一之不足、至于再、至于三、四,始能見詩人之深情纏綿、寄意幽遠。即如本詩,“愁”雖止于“四”,但其愁緒究竟延伸于胡底,又有何人能量之測之?“一唱而三嘆,慷慨有余哀”,若要領會此種境界,不從《四愁詩》之類重章、疊句上索解,又將于何處求之?

      《四愁詩》非但內容足以使人動容,其句式也極引人注目,它是中國古詩中產生年代較早的一首七言詩。七言詩由來尚矣,但全詩句子均為七言,而每句都采用上四字一節、下三字更為一節的形式,句中又幾乎不用“兮”字作語助的詩,在現存的創作年代確切可信的古詩(而非載于后世著作中、真偽莫辨的《皇娥歌》、《柏梁詩》之類)范圍里,本詩是最早的一首,這就是《四愁詩》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在此以前,七言詩或是雜以八言、九言者,如漢武帝《瓠子歌》;或是每句前三字、后三字各為一節、而中間夾一“兮”字,如項羽《垓下歌》、李陵《別歌》:這些,都不能算作典范的七言詩。至于漢烏孫公主的《悲愁歌》,雖然已達到全篇上四下三,但每句兩節之間還存有“兮”字,成了一首八言詩,句式上雖接近于典范的七言詩,卻終不能歸入七言詩的范疇。唯本詩除了每章首句以外,其余句子與后世七言詩已全無二致,顯得整飭一新、燦然可觀。曹丕的《燕歌行》,自是一首成熟的七言。而《四愁詩》作為七言詩,雖然尚有不少《詩經》的痕跡如重章疊句、每章句子為奇數,以及《楚辭》的痕跡如“兮”的使用;但是,它的上四下三的句式,卻早在大半個世紀以前已達到了《燕歌行》的水準,同時這種句式在抒情上的優勢-即節奏上的前長后短(異于四言詩及《垓下歌》之類七言的并列,和五言的前短后長),使聽覺上有先長聲曼吟、而復悄然低語的感受,而節奏短的三字節落在句后,聽來又有漸趨深沉之感,如此一句循環往復,全詩遂有思緒紛錯起伏、情致纏綿跌宕之趣-《燕歌行》有之,《四愁詩》亦已有之。

      創作背景

      張衡的詩歌留傳下來的有3首,以這首《四愁詩》為最有名,《張衡年譜》的作者認為這詩作于公元137年(漢順帝永和二年)。漢安帝于公元107年即位,在位18年中,外戚專權,宦宮亂政,皇帝徒有虛名。公元126年,順帝即位,不能刷新政治,種種弊端不但沒有革除,反而變本加厲。 ?

      張衡簡介

      兩漢·張衡的簡介

      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文學家、學者,在漢朝官至尚書,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于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 張衡的詩(5篇)

      猜你喜歡

      高唐賦

      先秦宋玉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狀若何也?”玉對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云無所處。”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王曰:“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揚踴而相擊兮,云興聲之霈霈。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虎豹豺兕,失氣恐喙;雕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摯。于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黿鼉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

      中阪遙望,玄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榛林郁盛,葩華覆蓋;雙椅垂房,糾枝還會。徙靡澹淡,隨波闇藹;東西施翼,猗狔豐沛。綠葉紫裹,丹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五變四會。感心動耳,回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

      登高遠望,使人心瘁;盤岸巑,裖陳皚皚。磐石險峻,傾崎崖。巌嶇參差,縱橫相追。陬互橫啎,背穴偃蹠。交加累積,重疊增益。狀若礫柱,雜巫山下;仰視山巔,肅何千千。炫燿虹蜺,俯視崢嶸,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傾岸洋洋,立而熊經,久而不去,足盡汗出。悠悠忽忽,怊悵自失。使人心動,無故自恐。賁育之斷,不能為勇。卒愕異物,不知所出。縱縱莘莘,若生于鬼,若出于神。狀似走獸,或象飛禽。譎詭奇偉,不可究陳。上至觀側,地蓋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羅生。秋蘭茝蕙,江離載青。青荃射干,揭車苞并。薄草靡靡,聮延夭夭,越香掩掩;眾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鳴相號。王鴡鸝黃,正冥楚鳩。秭歸思婦,垂雞高巢。其鳴喈喈,當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隨流。

      有方之士,羨門高谿。上成郁林,公樂聚榖。進純犧,禱琁室。醮諸神,禮太一。傳祝已具,言辭已畢。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旆合諧。紬大絃而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于是調謳,令人惏悽,脅息曾。于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傳言羽獵;銜枚無聲,弓弩不發,罘不傾。涉莽莽,馳蘋蘋。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何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簡輿玄服。建云旆,蜺為旌,翠為蓋。風起云止,千里而逝。蓋發蒙,往自會,思萬方,憂國害,開賢圣,輔不逮,九竅通郁,精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


      蕪城賦

      南北朝鮑照

      沵迆平原,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柂以漕渠,軸以昆崗。重關復江之隩,四會五達之莊。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轊,人駕肩。廛闬撲地,歌吹沸天。孳貨鹽田,鏟利銅山,才力雄富,士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劃崇墉,刳濬洫,圖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櫓之勤,格高五岳,袤廣三墳,崪若斷岸,矗似長云。制磁石以御沖,糊赪壤以飛文。觀基扃之固護,將萬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余載,竟瓜剖而豆分。澤葵依井,荒葛罥涂。壇羅虺蜮,階斗麕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見晨趨。饑鷹厲吻,寒鴟嚇雛。伏暴藏虎,乳血飡膚。崩榛塞路,崢嶸古馗。白楊早落,寒草前衰。稜稜霜氣,蔌蔌風威。孤篷自振,驚沙坐飛。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頹。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凝思寂聽,心傷已摧。若夫藻扃黼帳,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吳蔡齊秦之聲,魚龍爵馬之玩;皆薰歇燼滅,光沉響絕。東都妙姬,南國佳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豈憶同輦之愉樂,離宮之苦辛哉?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為蕪城之歌。歌曰:“邊風急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


      丁洲懷古

      清代王緒

      特統精兵御上游,笳吹先遁驚若鷗。

      揚州空把殘旗耀,贏得舟中罵不休。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宋代蘇軾

      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交趾懷古

      清代曹雪芹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華下

      唐代司空圖

      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

      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


      劍閣銘

      魏晉張載

      巖巖梁山,積石峨峨。遠屬荊衡,近綴岷嶓。南通邛僰,北達褒斜。狹過彭碣,高逾嵩華。

      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曰劍閣,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世濁則逆,道清斯順。閉由往漢,開自有晉。

      秦得百二,并吞諸侯。齊得十二,田生獻籌。矧茲狹隘,土之外區。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見屈吳起。興實在德,險亦難恃。洞庭孟門,二國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憑阻作昏,鮮不敗績。公孫既滅,劉氏銜璧。覆車之軌,無或重跡。勒銘山阿,敢告梁益。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唐代杜甫

      湖闊兼云霧,樓孤屬晚晴。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

      雪岸叢梅發,春泥百草生。

      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亚洲视频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理论片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亚洲黄色三级视频| 亚洲永久精品ww47|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