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詞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qiáng cí duó zhèng強詞奪正 | 同“強詞奪理”。 |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但酒醒,硬打掙,強詞奪正,則除是醉時節酒淘真性。” |
dà fàng jué cí大放厥詞 | 厥:其;他的。原指極力鋪陳辭藻。現含貶義;指人夸夸其談大發議論;而且言不中肯。有時也指胡說八道。 | 清 趙翼《毆北詩話 蘇東坡詩》:“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 |
chén yán fū cí陳言膚詞 | 陳舊而膚淺的言詞。 | 馬南邨《燕山夜話·文章長短不拘》:“短文章要能耐讀,必須有精彩新鮮的內容,最好要比長文章更多地解決問題,不為陳言膚詞,不為疏慢之語。” |
xīng cí gòu sòng興詞構訟 | 興詞:撰寫并呈遞狀詞;構訟:打官司。寫關詞打官司。 |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回:“那麒麟村的居民,最好興詞構訟。” |
cè cí yàn qǔ側詞艷曲 | 側:不正;艷:艷麗。文詞艷麗而流于輕佻。 | 《雅言雜錄》:“少敏悟,薄行無檢幅,多作側詞艷曲。” |
fú cí qū shuō浮詞曲說 | 浮:空虛不實;曲說:指言語偏激。虛浮不實的詞句,偏頗不正的言論。 | 《清史稿·張煌言傳》:“憑陵風濤,縱橫鋒鏑,今逾一紀矣,豈復以浮詞曲說動其心哉!” |
yǐ cí hài yì以詞害意 | 見“以辭害意”。 |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太白‘斗酒詩百篇’,‘東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 |
wán nòng cí zǎo玩弄詞藻 | 以經常虛偽地使用華麗詞語為標志的言語行為。 | |
piàn cí zhī jù片詞只句 | 同“片言只字”。 | 唐·司空圖《題〈柳柳州集〉序》:“噫,后之學者褊淺,片詞只句,未能自辨,已側目相詆訾矣。” |
dà zhāng qí cí大張其詞 | 張:宣揚。大肆宣揚某種說法。 | |
niàn niàn yǒu cí念念有詞 | 念念:嘴里連續不斷地叨念著;有詞:有像歌訣似的詞語。舊指有法術的人掐訣念咒;或指和尚念經以及說祈禱的話等。現指低聲自語;或含糊不清地說個不停。 | 明 吳承恩《西游記》:“手里捻珠,口內念念有詞,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氣,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風。” |
kuā dà qí cí夸大其詞 | 詞:言論。語言夸張;超過事實。 | 《宋史 王祖道傳》:“蔡京開邊,祖道欲乘時徼富貴,誘王江酋、楊晟免等使納士,夸大其辭。” |
cí bù dài lǐ詞不逮理 | 詞:言語,詞句。逮:到;及。指說話、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不能充分、確切表達出思想感情。 | 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長卿(司馬相如)工而未速,孟堅(班固)辭不逮理,平子(張衡)意不及文。” |
chū cí tǔ qì出詞吐氣 | 猶談吐。 | 宋·蘇軾《送水丘秀才序》:“水丘仙夫,治六經百家說為歌詩,與揚州豪俊交游,頭骨磽然,有古丈夫風。其出詞吐氣,亦往往驚世俗。” |
cí yán yì mì詞嚴義密 | 措詞嚴謹,道理周密。 | 《剪燈馀話·幔亭遇仙錄》:“宋朝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詞嚴義密,無馀蘊。” |
pò qiè chén cí迫切陳詞 | 迫切:十分急切;陳:敘說。十分急切地表述自己的觀點。 | 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倘蒙采納施行,抗戰幸甚,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幸甚。迫切陳詞,愿聞明教。” |
guò shèn qí cí過甚其詞 | 話說得太過分;與實際不相符。 | 茅盾《子夜》:“市面上的消息也許過甚其詞。” |
bù zàn yī cí不贊一詞 | 一句話也不說。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
kāng kǎi chén cí慷慨陳詞 | 慷慨:意氣激昂;情緒激動;陳:述說。意氣昂揚;情緒激動地陳述自己的觀點見解。也作“慷慨陳義”。 | 宋 陸九淵《荊國文公祠堂記》:“則疇昔從容問學,慷慨陳義,而諸君子之所深與者也。” |
zào yán niē cí造言捏詞 | 捏造虛假的言詞。 | 明·李贄《窮途說》:“今既亂以皮鞭打常聞矣,猶然不得快活,復怨怒上山,造言捏詞。” |
wài jiāo cí lìng外交詞令 | 用于交往的空套話 | 錢鐘書《圍城》:“辛楣自以為這個英文字嵌得非常妙,不愧外交詞令。” |
qián tái cí潛臺詞 | 戲劇的臺詞中沒有直接說出但觀眾通過思考都能領悟得出來的言語。比喻不明說的言外之意。 | 張平《抉擇》:“末了,楊誠說了一句潛臺詞很豐富的話。” |
cí yuē zhǐ míng詞約指明 | 言詞簡潔,旨意明確。 | 漢·桓寬《鹽鐵論·水旱》:“議者貴其辭約而指明。” |
wǔ cí nòng zhá舞詞弄札 | 猶言舞文弄墨。 | 唐·劉知畿《史通·曲筆》:“其有舞詞弄札,飾非文過,若王隱,虞預毀辱相凌,子野、休文釋紛相謝。” |
yī miàn xū cí一面虛詞 | 單方面所說的假話 | 《三國志通俗演義·姜維避禍屯田計》:“明公休聽外人一面虛詞,欲殺某也。” |
qiǎn cí cuò yì遣詞措意 | 見“遣辭措意”。 | 宋·吳開《優古堂詩話》:“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則遣詞措意,皆相緣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
shì cí jiǎo qíng飾詞矯情 | 飾:修飾。修飾言辭掩蓋真相。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都是汝等讒佞之徒,誤國之輩,妒賢嫉能,閉塞賢路,飾詞矯情,壞盡朝廷大事!” |
yán cí jù jué嚴詞拒絕 | 用嚴厲的話加以拒絕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同時老段又借題發揮,要求黎元洪總統解散國會,黎嚴詞拒絕之。” |
cí huá diǎn shàn詞華典贍 | 文詞華麗,用典周備。 |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二六·武林舊事》:“今考所載,體例雖仿孟書,而詞華典贍,南宋人遺篇剩句,頗賴以存,‘近雅’之言不謬。” |
yǐn yuē qí cí隱約其詞 | 指語意隱晦不明或說話躲躲閃閃。亦作“隱約其辭”。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1回:“刁邁彭隱約其詞,似乎嫌張太太一個錢不肯放松,這事總不會了。” |
zhī wú qí cí支吾其詞 | 言辭躲躲閃閃;搪塞應付(支吾:言詞不清)。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8回:“這句話不便向時筱仁說明,只得支吾其詞道。” |
rǒng cí zhuì jù冗詞贅句 | 冗:繁雜;贅:多余無用的。指詩文中多余無用的話。 | |
yán cí lì sè嚴詞厲色 | 色:臉色。說話很嚴厲,臉色很嚴肅。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6回:“要送木蘭到營中去,反是木蘭嚴詞厲色催逼轉來。” |
lǐ zhèng cí zhí理正詞直 | 道理正當,言詞樸直。 | 宋·樓鑰《答綦君更生論文書》:“心平氣和,理正詞直,然后為文之體,可以追配古作。” |
hán hú qí cí含糊其詞 | 含糊:不明確,不清晰。詞:話語。故意把話說得模棱兩可,不清楚,不明確。 | 唐·陸贄《論緣邊守備事宜壯》:“即相執證,理全辨明,朝廷每為含糊,未嘗窮究曲直。” |
xī biàn guǐ cí析辨詭詞 | 見“析辯詭辭”。 | 宋·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一書》:“仲尼既沒,析辨詭詞,驪駕塞路。” |
nuò cí guài shuō懦詞怪說 | 荒誕無稽之談。 |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洪范>洛書義》:“《易經大全》、《書經大全》言九圈十圈之河圖洛書,懦詞怪說布滿篇章。” |
qiǎn cí zào jù遣詞造句 | 運用詞語組織句子。 |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十章:“但編排布局卻較一般傳奇來得曲折復雜,遣詞造句也務求綺麗華美。” |
yǔ jìn cí rǒng語近詞冗 | 謂文辭淺近,但不簡煉。 |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考史三》:“翟公巽謂范蔚宗書語近詞冗,事多注見。” |
xū bǐ fú cí虛比浮詞 | 虛比:虛擬的比方;浮詞:浮泛的話。空虛不實的言詞。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探春笑道:‘雖也看過,不過是勉人自勵;虛比浮詞,那里真是有的。’” |
cí rén mò kè詞人墨客 | 墨客:文人。泛指風雅的文人。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一回:“館娃宮、銅雀臺,惹了多少詞人墨客嗟呀嘲誚。” |
guān yàng cí zhāng官樣詞章 | 指堂皇典雅的應試文字。襲用固定格式而內容空虛的文章。 | 宋·李昂英《示幾用許廣文韻》:“官樣詞章惟典雅,心腔理義要深幾。” |
qiǎn cí zào yì遣詞造意 | 同“遣辭措意”。 | 吳晗《學習集·葬花詩和<白頭吟>》:“雖然文字不同,但遣詞造意,卻是有一脈相通之處的。” |
sāo rén cí kè騷人詞客 | 同“騷人墨客”。 | 清·戴名世《<巢青閣集>序》:“永嘉山水,秀絕鬟區,曩者亦騷人詞客之所萃也。” |
shī cí gē fù詩詞歌賦 | 文章的四種形式。指作文。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四卷:“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詩詞歌賦,般般皆曉。” |
yín cí yàn qǔ淫詞艷曲 | 黃色的、不健康的詩歌、詞曲。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1回:“燕青再拜奏道:‘所記無非是淫詞艷曲,如何敢伏侍圣上!’” |
cí qīng sòng jiǎn詞清訟簡 | 詞訟清簡。謂獄訟稀少,政事清閑。 | 明·范受益《尋親記·發配》:“詞清訟簡,陶情詩與酒。簾垂清晝,唐民得自由。” |
chū yán tǔ cí出言吐詞 | 見“出言吐氣”。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詞采》:“無論生為衣冠仕宦,旦為小姐夫人,出言吐詞,當有雋雅雍容之度。” |
qiǎng cí duó lǐ強詞奪理 | 指無理強辯;想說成有理的。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
bù yǐ cí hài yì不以詞害意 | 不因為只顧文辭而損害了對內容的理解。指寫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辭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8回:“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
xū fèi cí shuō虛廢詞說 | 空費精神白說話。指說話不起作用。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劉使君與孫將軍自來無舊,恐虛廢詞說。” |
cí bù dá yì詞不達意 | 達:表達。語言或文辭不能確切地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辭不達意”。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0回:“還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個詞不達意的毛病。” |
cái jìn cí qióng才盡詞窮 | 詞:文詞;窮:盡。才學用盡,言詞枯竭。形容學識淺薄。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眾人不知其意,只當他受了半日折磨,精神耗散,才盡詞窮了。” |
cí yán yì zhèng詞嚴義正 | 措詞嚴肅,道理正當。 | 元·黃溍《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國公謚武宣劉公神道碑》:“為之開陳禍福,詞嚴義正,累數千言。” |
yuàn cí lì yǔ怨詞詈語 | 抱怨與罵人的話語。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四卷:“這老嫗獨居,誰人到此,亦有詩句?足見怨詞詈語遍于人間矣!” |
lǐ qū cí qióng理屈詞窮 | 理:道理;理由;屈:短;盡;窮:窮盡。理由站不住腳;無話可說。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于口以御人耳。” |
shǎn shuò qí cí閃爍其詞 | 言語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 清·吳趼人《痛史》第25回:“何況這等事本來是縝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閃爍其詞,更未可定。” |
cí qióng lǐ jí詞窮理極 | 窮:完,盡;極:終,到頭。把話說完,把理講透。 | 宋·王安石《辭同修起居注狀七之五》:“誠原陛下日月之明,察臣之清,辭窮理極,非如向時避讓職事猶在可冒之地。” |
cí qióng lǐ qū詞窮理屈 | 指理由虧屈,無話可說。 | 宋 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切詳按問,自言皆是;詞窮理屈,勢必不免。” |
cí yán yì zhèng詞言義正 | 詞:言詞,語言。義:道理。言辭嚴厲,義理正大。 | 宋 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
gù shèn qí cí故甚其詞 | 指說話故意夸大,脫離事實。 | 清 黃鈞宰《金壺浪墨 漢奸》:“蓋我軍所用偵探,率以數百錢,遣無賴小民,道聽途說,或且故甚其詞,以恫喝將士,搖動人心。” |
gè zhí yī cí各執一詞 | 執:堅持。各人堅持各人的說法。形容意見不一致。 | 巴金《春》:“她看見王氏和覺民各執一詞,不能斷定誰是誰非。” |
xū fèi cí shuō虛費詞說 | 虛:空。空費唇舌白說話。指說話不起作用。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2回:“劉使君與孫將軍自來無舊,恐虛費詞說。” |
bù néng zàn yī cí不能贊一詞 | 贊一詞:說一句話。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 |
shǔ cí bǐ shì屬詞比事 | 見“屬辭比事”。 | 《魏書·高祐傳》:“至若左氏,屬詞比事,兩致并書,可謂存史意,而非全史體。” |
yàn qǔ yín cí艷曲淫詞 | 淫:淫蕩。妖艷淫穢的詞曲。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回:“至樂,則盡放鄭聲,以復雅樂,琵琶弦索,艷曲淫詞,付之祖龍一炬。” |
qì cí niē kòng砌詞捏控 | 捏造事實來控告。 | |
chén cí làn diào陳詞濫調 | 陳詞:陳舊的不合實用的言詞;濫:空泛;失真。陳舊、空泛、不切實際的論調。 | 蕭乾《老報人馀筆 隨想錄》:“里面開列了記者經常使用的一些陳詞濫調,諸如‘眾所周知’。” |
chǎn cí lìng sè諂詞令色 | 說奉承人家的話,扮作討好人家的表情。《東周列國志》八○回:“勾踐為人機險,今為釜中之魚,命制庖人故諂詞令色,以求免刑誅。” | 《東周列國志》八○回:“勾踐為人機險,今為釜中之魚,命制庖人故諂詞令色,以求免刑誅。” |
zhī cí màn shuō枝詞蔓說 | 指繁冗蕪雜的言論。 | 宋孔平仲《續世說 言語》:“元宗問昊筠以道法,對曰:‘道法之精無如五千言,其余枝詞蔓說,徒費紙札耳。’” |
lǐ bù shèng cí理不勝詞 | 指文章說理不能勝過言辭。 |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 |
jué miào hǎo cí絕妙好詞 | 絕:極,最。指極其美妙的文辭。 | 元·張雨《滿江紅·玉簪》詞:“待使君絕妙好詞成,須彈壓。” |
diào cí jià sòng調詞架訟 | 調唆他人訴訟。 | 孫梨《白洋淀紀事·鐘》:“尼姑在社會上并沒有特殊地位,可是因為她是林德貴的知己,她竟能調詞架訟,成了村里政治舞臺上的要人。” |
cí qióng lǐ jìn詞窮理盡 | 謂再也找不到理由,無話可說。 | 唐·崔致遠《蕭遘相公書》之二:“仰干陶冶,敬托箋毫,始知調急聲哀,唯愧詞窮理盡。” |
yī miàn zhī cí一面之詞 | 單方面的言辭;即某一個方面的意見。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今日若聽此一面之詞,楊儀等必投魏矣。” |
yín cí huì yǔ淫詞穢語 | 淫蕩猥褻的言詞。同“淫詞褻語”。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淫詞穢語,概所不錄。” |
qīng cí lì jù清詞麗句 | 指清新美麗的詞句。 | 唐 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五:“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
fàn fàn qí cí泛泛其詞 | 泛泛:浮淺,尋常。形容說話或行文只是表面文章,并不打算真正解決問題。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66章:“查辦一下,并且下了一道泛泛其詞的禁煙命令。” |
cí zhèng lǐ zhí詞正理直 | 言詞嚴正,理由充足。 | 《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按院見說得詞正理直,更不再問。” |
lì jù qīng cí麗句清詞 | 華麗清新的辭句。 | |
kōng fèi cí shuō空費詞說 | 說的話別人不聽,等于白說。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計,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未必能行,使仆空費詞說耳!” |
bù shí zhī cí不實之詞 | 沒有事實根據的話。 | |
zhèn zhèn yǒu cí振振有詞 | 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由很充分;說個不休。 | 清 梁啟超《關稅權問題》:“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誣者,既振振有詞,其烏可更為無謀之舉,以授之口實也。” |
cí rén cái zǐ詞人才子 | 詞人:同“辭人”,工于文辭的人;才子:富有文才的人。泛指有才華的文人。 |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詞人才子,則名溢于縹囊。” |
qíng jiàn hū cí情見乎詞 | 見“情見乎辭”。 | 清·錢謙益《讀杜小箋下》:“故國舊臣,俯仰上下,情見乎詞矣。” |
mìng cí qiǎn yì命詞遣意 | 見“命辭遣意”。 | 王闿運《郭新楷傳》:“軍檄箋啟,日有百數,新楷命詞遣意,輕重悉宜。” |
gān yán mèi cí甘言媚詞 | 甘:甜,甜言蜜語。指甜美動聽的阿諛奉承話 | 明·宗臣《報劉一丈書》:“日夕策馬候權者之門,門者故不入,則甘言媚詞作婦人狀,袖金以私之。” |
xū cí guǐ shuō虛詞詭說 | 虛:虛假;詭:欺詐。虛假不實的話。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雖多虛詞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 |
bǎi huì yī cí百喙一詞 | 猶言眾口一辭。同“百喙如一”。 | 清 龔自珍《大誓答問第一》:“儒者百喙一詞,言伏生《尚書》二十八篇。” |
cí dùn yì xū詞鈍意虛 | 形容由于心虛而說話吞吞吐吐。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林之孝家的聽他詞鈍意虛,又因近日玉釧兒說那邊正房內失落了東西,幾個丫頭對賴,沒主兒,心下便起了疑。” |
zhī cí màn yǔ枝詞蔓語 | 指繁冗蕪雜的言辭。亦作“枝辭蔓語”。 |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 刑名 詞訟》:“或代書雖據事以書,不限定字格,枝詞蔓語,反滋纏繞。” |
yì zhèng cí yán義正詞嚴 | 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子玄之論,義正詞嚴,圣人復起,弗能易矣。” |
yín cí xiè yǔ淫詞褻語 | 亦作“淫詞穢語”。淫蕩猥褻的言詞。 |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一卷:“改之(劉改之)全學稼軒皮毛,不則即為《沁園春》等調,淫詞褻語,污穢詞壇。” |
bāo lǎn cí sòng包攬詞訟 | 包攬:把別人的事情全部兜攬辦理;詞訟:訴訟。指招攬承辦別人的訴訟,從中謀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5回:“那參的京官就是大老爺,說的是包攬詞訟,所以火上澆油。” |
wàn kǒu yī cí萬口一詞 | 比喻意見一致。同“萬口一辭”。 |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現在萬口一詞,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
cí bù dǎi yì詞不逮意 | 猶言詞不達意。 | 清·龍啟瑞《覆唐子實書》:“嗣有四鄉聯團之議,曾泐數行奉達,倉卒中詞不逮意。” |
fán yán màn cí繁言蔓詞 | 繁:多;蔓:蔓延。繁多而紛雜的言辭。指羅嗦繁瑣而不簡潔 | 宋·陳亮《謝羅尚書啟》:“踣斃沉埋,豈繁言蔓詞之為瀆!” |
cí wú zhī yè詞無枝葉 | 詞:言詞,詞句。形容文字簡煉,無枝蔓之辭。 | 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理義撮要,詞無枝葉。” |
zhòng kǒu yī cí眾口一詞 | 很多人都說同樣的話。 | 唐 令狐楚《謝賜冬衣狀》:“自臣而下,萬口一聲。” |
zhāng dà qí cí張大其詞 | 張大:夸大。說話寫文章將內容夸大。 | 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