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地金聲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ì dì jīn shēng
基本解釋金:鐘罄之類的樂器。比喻文章詞藻優美。
出處《晉書 孫綽傳》:“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
暫未找到成語擲地金聲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擲地金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歡聲雷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宋先鋒大喜,傳諭各門將佐,統領軍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無犯,歡聲雷動。” |
不聲不響 | 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獨自低著頭不聲不響的,那一定是失敗者。” |
金戈鐵馬 |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于明時。” |
聲東擊西 |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
吠影吠聲 | 清 梁啟超《管子傳》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無之,乃反吠影吠聲。” |
低聲下氣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這里只苦了襲人,在寶玉跟前低聲下氣的伏侍勸慰。” |
不動聲色 |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
繪影繪聲 | 清 憂患余生《<官場現形記>序》:“而壹意孤行,為若輩繪影繪聲,定一不磨之鐵案。” |
金不換 | 京劇《粉妝樓》第六本:“常言道:敗子回頭金不換。” |
地地道道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29章:“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聲不響,心里打著主意。” |
天旋地轉 | 唐 元稹《望云雅馬歌》:“天旋地轉日再中,天子卻坐明光宮。” |
天經地義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動天地,感鬼神 | 金·元好問《陶然集詩序》:“詩之極致,可以動天地,感鬼神。” |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聞聲相思 | 《鬼谷子·內揵》:“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
金屋藏嬌 | 清 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23回:“當時佘老五戀著雁翎,周庸祐也戀著雁翎,各有金屋藏嬌之意。” |
鐵郭金城 |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 |
默不做聲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劉峰默不做聲,順著梯子下了幾階,又回身關好柜底板。” |
掃地出門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 |
金光閃閃 | 《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面上金光閃閃,手中雪刃輝輝。”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傳》:“咸陽之酷,丑聲遠播。” |
先聲奪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
舊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廣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空谷傳聲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賦》:“若空谷之應聲,似游形之有影。” |
廣闊天地 | 毛澤東《<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一文按語》:“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