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見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指空前絕后。亦用作諷刺。 | 唐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kāi yún jiàn tiān開云見天 | 見“開云見日”。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十回:“眾人一聽,如同開云見天,興奮得一下把老武擁在當中。” |
zhí shū jǐ jiàn直抒己見 | 直:直爽;抒:抒發;表達。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意見。 | 清 方苞《與李剛主書》:“倘鑒愚誠,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語,一切稚芟,而直抒己見,以共明孔子之道。” |
chú ráo zhī jiàn芻蕘之見 | 芻蕘:割草打柴的人。認為自己的意見很淺陋的謙虛說法。 | 《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
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戰國·宋·莊周《莊子·知北游》:“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 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
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 | 清·張岱《與祁世培》:“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緬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區別之也。” |
xiān rù zhī jiàn先入之見 | 指在對某事物進行調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見。 | 東漢 班固《漢書 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戒,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 |
kēng kēng zhī jiàn硁硁之見 | 硁硁:淺陋而又固執的樣子。堅持自己看法的謙詞。 |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擊磬于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 蔽:遮擋;泰山:山名。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鶚冠子·天則》:“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 |
jiàn duō shí guǎng見多識廣 | 識: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廣。形容資格較老;經驗豐富;知識廣博。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還是大家寶眷,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到勝十倍。” |
chuī kāng jiàn mǐ吹糠見米 | 比喻見效快。 | 《人民日報》1975.7.8:“有人提出:多派些人到外地搞副業,抓現錢,說這個辦法‘吹糠見米’,收效快。” |
mù jiàn ěr wén目見耳聞 | 親眼看見,親耳聽到。 | 宋·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
dān jiàn qiǎn wén單見淺聞 | 見識短淺。 | 宋邵博《聞見后錄》卷二四:“其末年所以為天下后世慮者,未易為單見淺聞者道也。” |
tuī chéng xiāng jiàn推誠相見 | 指以真心對待人。推:展示;誠:誠實的心意。 | 《北齊書 慕容紹宗傳》:“我與晉州推誠相待,何忽輒相猜阻,橫生此言。” |
kāi mén jiàn shān開門見山 | 打開門就看見山。喻指說話作文;一開始就入正題;不繞彎子。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太白發句,謂之開門見山。” |
jiàn shù bù jiàn lín見樹不見林 | 只看見眼前的樹木,卻看不到背后的森林。 | |
jiàn liè xīn xǐ見獵心喜 | 看見別人打獵而感到高興。比喻看見某種情況觸動自己原有的愛好;不免躍躍欲試。 | 《二程全書》第七卷:“明道年十六七時,好田獵。十二年,暮歸,在田野間見田獵者,不覺有喜心。” |
jiàn shì shēng fēng見事生風 | 形容遇到事情,興風作浪。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棘闈志異》:“第少年喜事,每捕風捉影,見事生風。” |
xiāng jiàn yǐ chéng相見以誠 | 以真心誠意相對待。 | 郭沫若《相見以誠》:“但今天是應該相見以誠的時候了。” |
pī yún jiàn rì披云見日 | 披:劈開。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拔諸九幽,登之上第,披云見日,立地登天。” |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鶚冠子 天則》:“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 |
hèn xiāng jiàn wǎn恨相見晚 | 見“恨相知晚”。 | 宋·文天祥《與山人黎端吉序》:“與癡兒說夢,終日悶悶,使人欲索枕僵臥。明者了了,不逾頃刻能解人數百年中事,恨相見晚矣。” |
jiàn yì bì wéi見義必為 | 謂看到正義的事情就去做。 |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
jiàn shǐ zhī zhōng見始知終 | 謂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能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 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故圣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耳聽是虛,眼見是實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 京劇《串龍珠》第十場:“有道是耳聽是虛,眼見是實。千歲莫要屈賴好人。” |
pái shā jiàn jīn排沙見金 | 見“排沙簡金”。 | 清·項穆《書法雅言·資學·附評》:“觀其纖濃詭厲之態,猶排沙見金耳。” |
jiàn guài fēi guài見怪非怪 | 見“見怪不怪”。 | 明·無名氏《白兔記·牧牛》:“見怪非怪,其怪自害。” |
kāi yún jiàn rì開云見日 | 拔開云霧,見到太陽。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也比喻誤會消除。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銜命來征,宣揚朝恩,示以和睦,曠若開云見日,何喜如之!” |
jí xiǎo jiàn dà即小見大 | 從小處或小事見到大道理。 | 魯迅《熱風·即小見大》:“即小見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長久不解的事來。” |
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ná zéi yào zāng捉奸見雙,拿賊要贓 | 奸:通奸。捉拿奸情必須同時抓住奸夫淫婦,捉拿盜賊必須同時抓住贓物。指做事必須要有證據。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02回:“‘捉奸見雙,拿賊要贓’……無有對證,如何誣賴孤家呢!” |
mò xiàn hū yǐn,mò xiǎn hū wēi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 見:通“現”;顯:明顯。看來是隱蔽的、最細微的,實際上是最明顯、最具體的。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
yuán shǐ jiàn zhōng原始見終 | 考察事物的開端而預見到它的結果。 | 漢·王充《論衡˙實知》:“凡圣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三國志·魏書·臧洪傳》:“仆雖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見終。” |
jǐng wā zhī jiàn井蛙之見 | 像井底青蛙的見解。比喻偏狹的見識。 | 《弘明集 明佛論》:“夫一局之奕,形算之淺,而奕秋之心,何嘗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見,妾抑大猷。” |
yī zhēn jiàn xiě一針見血 | 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常用來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郭玉傳》:“一針即瘥。” |
jiàn qián yǎn kāi見錢眼開 | 見到錢財就眉開眼笑。 | 清 李漁《比目魚 揮金》:“自古道見錢眼開,我兌下一千兩銀子,與他說話的時節,就拿來擺在面前,他見了自然動火。” |
yǒu mù gòng jiàn有目共見 | 謂人人都看見,極其明顯。 | 清·陳確《大學辨一·翠薄山房帖》:“《大學》紛紛言先言后,有目共見。” |
zì xún duǎn jiàn自尋短見 | 短見:本指見識短淺,引申為自殺。自己認為無法活下去而尋死。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人家并沒有威脅他,是他自尋短見。” |
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圖窮匕首見 | 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 《戰國策 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
jiàn guàn sī kōng見慣司空 | 謂經常看到,不足為奇。 |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妙部新奇,見慣司空自品題。” |
wèng tiān zhī jiàn甕天之見 | 甕天:坐在甕中觀天,見天不大。比喻短淺的見識。 | 宋·黃庭堅《再次韻奉答子由》詩:“似逢海若談秋水,始覺醯雞守甕天。” |
céng xiàn cuò chū層見錯出 | 一件件交錯出現.。 | 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 |
mù bù rěn jiàn,ěr bù kān wén目不忍見,耳不堪聞 | 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聽。形容情景十分凄慘。 | 清·葉燮《原詩·內篇》:“想其時,陳言為之禍,必有出于目不忍見,耳不堪聞者。” |
jiàn wēi zhī zhù見微知著 | 微:微小;著:明顯。看到一點苗頭;就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
yù wén yàn jiàn飫聞厭見 | 飫聞:飽聞;厭見:飽見。指見聞甚多。 | 唐·韓愈《燕喜亭記》:“宜其于山水飫聞而厭見也。” |
gè shū suǒ jiàn各抒所見 | 見“各抒己見”。 | 鄭觀應《盛世危言·議院》:“中國歷代帝王繼統,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庚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見。” |
céng xiàn dié chū層見迭出 | 接連不斷地多次出現。 | 《文獻通考 經籍五二》:“于是緣業之說,因果之說,六根、六塵、四大、十二緣生之說,層見迭出,宏遠微妙。 |
shǎo jiàn duō guài少見多怪 | 少見:見識少。見識太少;遇到事情就以為奇怪。多形容見聞淺陋。 | 漢 牟融《理惑論》:“諺云:\'少所見,多所怪,睹駱駝,言馬腫背。” |
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zhù路見不平,拔劍相助 |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見義勇為。 | 明·洪楩《楊溫攔路虎傳》:“今見將軍,乃是我恩人,卻在此被劫,自當效力相助!路見不平,拔劍相助。” |
suǒ jiàn suǒ wén所見所聞 | 看到的和聽到的。 | 宋·王安石《慈溪縣學記》:“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 |
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見物不取,失之千里 | 見:遇到,看見;取:取得;失:失去。見到時不拿過來,以后再想要就更難辦了。形容不要錯失良機。 | 明·張鳳翼《紅拂記·俊杰知時》:“呀,道兄差矣!豈不聞見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遠去?” |
xǐ jiàn yú sè喜見于色 | 同“喜形于色”。 | 《北史·爾朱榮傳》:“與葛榮眾寡非敵。葛榮聞之,喜見于色。” |
gè shū jǐ jiàn各抒己見 | 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4回:“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 |
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wéi路見不平,拔劍相為 |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見義勇為。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寧卓禪師法嗣》:“育王被人推倒了,也還有路見不平,拔劍相為底么。” |
mén hù zhī jiàn門戶之見 | 門戶:派別;見:成見。因派別不同而產生的成見。 | 清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宋儒議論之偏》:“朱文公意尊洛學,故于蘇氏門人,有意貶抑,此門戶之見,非是非之公也。” |
jiàn shàn ruò jīng見善若驚 | 善:善良,美好;驚:震動。看見好人好事就會受到震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忠果正直,心懷霜雪;見善若驚,嫉惡如仇。” |
pù shū jiàn zhú曝書見竹 | 謂睹物思人。 | 清·浦起龍《<史通通釋>序》:“網搜傭鈔,敦復力最勤,未卒事病亡,每一展卷,不勝曝書見竹之感。” |
shuò jiàn bù xiān數見不鮮 | 數:屢次;鮮:新殺的禽獸,引伸為新鮮。本指對于常來之客,就不宰殺禽獸招待。后指常常見到,并不新奇。 | 《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一歲中往來過他客,率不過再三過,數見不鮮,無久慁公為也。” |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 比喻只是口頭說說,沒有實際行動。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說要回來,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luò lèi不見棺材不落淚 | 比喻不到徹底失敗的時候不肯罷休。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妥。” |
huàn nàn jiàn zhēn qíng患難見真情 | 只有經過共同的患難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 鄧小平《國家的主權和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患難見真情。” |
jīng jiàn hài wén驚見駭聞 | 見“驚耳駭目”。 | 清·劉大櫆《與王君書》:“以故凡厥所有,皆與世齟齬,只可自娛,不堪共質。間嘗出以示人,驚見駭聞,非怒則笑。” |
rú wéi qí shēng,rú jiàn qí rén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 象聽到他的聲音,象見到他本人一樣。形容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非常生動逼真。 | 唐 韓愈《獨孤申叔哀辭》:“濯濯其英,曄曄其光,如聞其聲,如見其容。” |
lǚ jiàn bù xiān屢見不鮮 | 屢:多次;鮮:新奇。多次見到就不覺得新奇了。也作“數見不鮮。” | 魯迅《而已集 略談香港》:“第二條是‘搜身’的糾葛,在香港屢見不鮮。” |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眼不見為凈 | 指心里不以為然,但又沒有辦法,只好撇開不管。也在懷疑儀器不干凈時,用作自我安慰的話。 | 茹志鵑《靜靜的產院》:“她想出去,離了這里,眼不見為凈。” |
cāng yíng jiàn xuě蒼蠅見血 | 蒼蠅一見到血,就拼命吮吸。比喻十分貪婪。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張舜美燈宵得麗女》:“他兩個正是曠夫怨女,相見如饑虎逢羊,蒼蠅見血。” |
gū xíng jǐ jiàn孤行己見 | 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固執地照自己的意見行事。 |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過去和現在都有這樣的人,企圖孤行己見,不尊重我們的意見,但是結果都不通。” |
jiàn shí zhī jī見時知幾 | 時:時勢,時世;幾:細微的跡象,先兆。看到時運的推移而預知事情變化的先兆。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四年》:“監軍之計在于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 |
wú yán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無顏見江東父老 | 江東:借指家鄉。指因自己的失敗而感到羞愧,再也沒臉見家鄉父老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笑曰:‘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
yīn nán jiàn qiǎo因難見巧 | 因:由于某種緣故;巧:巧妙。由于難而更顯出技藝的巧妙。 | 宋 歐陽修《六一詩話》:“得韻窄,則不復旁出,而因難見巧,愈險愈奇。” |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bài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 怪:奇異的。發現怪事怪物不要驚慌,它就不會危害了。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下卷:“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無如愚夫愚婦始終不悟耳。” |
yīn xiǎo jiàn dà因小見大 |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的方面。 | |
guǎn kuī wā jiàn管窺蛙見 | 管窺:從管中看物。比喻所見者小;蛙見:井蛙之見。比喻見識狹隘,看問題短視。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音律》:“只以管窺蛙見之識,謬語同心;虛表幟于詞壇,以待將來作者。” |
mèng jiàn zhōu gōng夢見周公 | 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為孔子哀嘆自己體衰年老的辭句。后多作為瞌睡的代稱。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
xiāng xíng jiàn chù相形見絀 | 形:比較;見:顯示出;絀:不夠;不足。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 清 李綠園《歧路燈》:“見婁樸,同窗共硯,今日相形見絀。難說心中不鼓動么?” |
guǎn kuī zhī jiàn管窺之見 | 管窺:從管中看物。管筒所窺見的地方極小。比喻見解局限、偏頗、膚淺。 | 《魏書·魏收傳》:“仰恃皇造宿眷之隆,敢陳愚昧管窺之見。” |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兵戎相見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 吳晗《朱元璋傳》第三章三:“從至正十六年起,張士誠和朱元璋兵戎相見,大小數百戰,互有勝負。” |
jīn zhēn jiàn xuè金針見血 | 猶言一針見血。比喻說話簡短,切中要害。 | 明·劉宗周《書高先生帖后》:“往歲嘗遺余書曰:‘吾輩有一毫逃死之心,固害道;有一毫求死之心,亦害道。’此金針見血語。” |
gāo shí yuǎn jiàn高識遠見 | 見“高見遠識”。 | 宋·王楙《野客叢書·王珪母妻識見》:“其高識遠見,甚非常人所能及者。” |
jiàn kū xīng bēi見哭興悲 | 見別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傷。謂產生同情心。 | 明·梅鼎祚《玉合記·還玉》:“遲共疾,俺敢侍尋生替死,自古道見哭興悲。” |
dà yǒu jiàn dì大有見地 | 很有見解。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43回:“這等人如何能夠相與,怪不得帝君要召回令師兄,正是大有見地。” |
ná zéi jiàn zāng拿賊見贓 | 捉賊要查到贓物做憑證。 | 明 無名氏《認金梳》第三折:“拿賊見贓,殺人驗傷,我有何罪也?”明 湯顯祖《牡丹亭》第五十三出:“誰是賊?老大人拿賊見贓,不曾捉奸見床來!” |
kāi chéng xiāng jiàn開誠相見 | 開誠:敞開胸懷;顯示誠意。對人坦白直率;真誠相見。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
jiàn mào biàn sè見貌辨色 | 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那鴇兒是老積年,見貌辨色,見秦重恁般裝束。” |
jiàn qì yǔ rén見棄于人 | 見:被。棄:遺棄,拋棄。被別人拋棄。 | 蕭逸《龍吟曲》第九章:“尤其是一個自尊心重的人,見棄于人,那種傷感是非常沉重的!” |
rì jiǔ jiàn rén xīn日久見人心 | 日子長了,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為人怎樣。 | 《京本通俗小說 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卻不是完全名節一個賢宰相,垂之史冊,不把惡人當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說:‘日久見人心。’” |
jiàn jì yī máo見驥一毛 | 驥:千里馬。只看見千里馬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只了解事物的局部。 | 戰國·魯·尸佼《尸子》下卷:“見驥一毛,不知其狀;見畫一色,不知其美。” |
kāi kǒu jiàn hóu lóng開口見喉嚨 | 猶言開口見心。說話直爽,沒有隱曲。 | 明·唐順之《與洪方洲書》:“近來覺得詩文一事,只是直寫胸臆,如諺語所謂開口見喉嚨者。” |
yuǎn jiàn zhuó shí遠見卓識 | 卓:高超;識:見識。遠大的目標和卓越的見識。 | 明 焦靖《玉堂叢話 調護》:“解縉之才,有類東方朔,然遠見卓識,朔不及也。” |
jiàn fēng zhuǎn péng見風轉篷 | 同“見風使舵”。 | 茅盾《子夜》七:“那也不是真心替我辦事,還是見風轉篷的自私。我有錢不給這等人!” |
yú fāng zhī jiàn榆枋之見 | 榆枋,榆樹與枋樹。比喻狹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淺薄的見解。 | 《莊子 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蜩與學鳩笑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
jiàn rén shuō rén huà,jiàn guǐ shuō guǐ huà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 指看人說話與處事。形容人善于說話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8回:“第二要嘴巴會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官場說官場上的話,見了生意人說生意場中的話。” |
jiàn tù fàng yīng見兔放鷹 |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獵鷹追捕。比喻行動及時,適合需要。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護圣不似老胡,拖泥帶水,只是見兔放鷹,遇獐發箭。” |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4卷:“只聽得一陣風過處,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見五指,一時暈倒了。” |
jiàn hǎo jiù shōu見好就收 | 趁著形勢大好時就收兵。 | 余華《活著》:“賭場無贏家,我是見好就收,免得日后也落到你這種地步。” |
jiàn guài fēi guài,qí guài zì hài見怪非怪,其怪自害 | 怪:奇異的。發現怪事怪物不要驚慌,它就不會危害了。 | 明·無名氏《白兔記·牧牛》:“見怪非怪,其怪自害。” |
zhǒu jiàn zhǒng jué肘見踵決 | 見:出現;踵:腳后跟,指鞋后跟;決:裂開。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來,拔一拔鞋,腳后跟露了出來。形容非常貧窮。 | 戰國·宋·莊周《莊子·讓王》:“捉衿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
xǐ jiàn lè wén喜見樂聞 | 聞:聽。喜歡聽,樂意看。指很受歡迎。 | 茅盾《夜讀偶記》:“就其形式來說是群眾性的(為人民大眾所喜見樂聞的)。” |
zhuō jīn zhǒu jiàn捉衿肘見 | 見“捉衿見肘”。 | 《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 |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 路途遙遠,才可以知道馬的力氣的大小;經歷的事情多了,時間長了,才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歹。 |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結交警語》:“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