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出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ài rú jǐ chū愛如己出 | 像對待親生子女那樣地愛護。 | 明 周輯《西湖二集 假鄰女誕生真子》:“果然方氏愛如己出,撫養成人長大?!?/td> |
bù chū suǒ liào不出所料 | 出:超出;料:推測;料想。指沒有出乎預料。即在意料之中。 | 清 曾樸《孽?;ā返谑兀骸拔覐淖蛞古c密斯談天之后,一直防著你,剛剛走到你那邊,見你不在,我就猜著到這里來了,所以一直趕來,果然不出所料。” |
qīng cháo ér chū傾巢而出 | 傾:盡;傾巢:意指巢中一個也不剩。整窩的鳥兒全出來。比喻敵人出動全部兵力進行侵擾。 | 明 施耐庵《水滸傳》:“賊兵傾巢而來,必是抵死廝拼、我將何策勝之?” |
duó mén ér chū奪門而出 | 奪門:破門,奮力沖開門。猛然奮力沖開門出去。形容迫不及待。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1回:“輕輕撥去門閂,拏在手中,預備當作兵器,可以奪門而出?!?/td> |
chū yán chéng zhāng出言成章 | 本意是出言便成為規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修務訓》:“舜二瞳子,是謂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td> |
qīng chū yú lán青出于藍 | 青:靛春;藍:蓼藍;一種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從蓼藍草中煉出來;但顏色比蓼藍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td> |
huò chū bù cè禍出不測 | 測:估計,猜度。災禍的產生不可揣測。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梅圣俞》:“仁宗大怒,玉音甚厲,眾恐禍出不測。” |
zài jiā chū jiā在家出家 | 指不出家當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 《法苑珠林》卷一0七:“在家出家,平等而受?!?/td> |
chū lèi bá qún出類拔群 | 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 《梁書·劉顯傳》:“竊痛友人沛國劉顯,韞櫝藝文,研精覃奧,聰明特達,出類拔群。” |
hàn chū qià bèi汗出洽背 | 同“汗流浹背”。 | 《漢書·王陵傳》:“[周勃]汗出洽背,愧不能對?!?/td> |
hàn chū zhān bèi汗出沾背 | 沾:浸濕。汗水沾濕了脊背。形容天氣炎熱或人極度驚慌或慚愧。 |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td> |
shí rì bìng chū十日并出 | ①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個同時出現的太陽。②比喻暴亂并起。 |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昔者十日并出,萬物皆照,而況德之進乎日者乎!” |
chū hū yù liào出乎預料 | 指出人意料。 | 柯云路《三千萬》:“白莎輕微地一怔,她對丁猛的平淡反應出乎預料?!?/td> |
chū lèi chāo qún出類超群 | 出:超過;類:同類。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 明·無名氏《誤失金環》第四折:“兩個夫榮妻貴,一雙出類超群。” |
rì chū bù qióng日出不窮 | 形容接連不斷地出現。 | 清·裘廷梁《論白話為維新之本》:“而新書新報日出不窮者,無愚智皆讀之?!?/td> |
hū zhī yù chū呼之欲出 | 呼:招呼;之:代詞;指代呼喚的對象;欲:就要。指好像叫他一聲;他就會出來似的。形容畫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刻畫十分生動。 | 宋 蘇軾《郭忠恕畫贊序》:“空蒙寂歷,煙雨滅沒,恕先在焉,呼之或出?!?/td> |
qí chū qí rù歧出歧入 | 歧:不相同。漂泊不定,沒有固定的處所 | 清·李楷《<嵞山集>序》:“以是知歧出歧入泛泛然而無所歸者,皆失其家而家他人,不能以自立?!?/td> |
rù wén chū wǔ入文出武 | 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 | 唐·張說《河西節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總軍挾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間,式遏戎虜?!?/td> |
céng chū dié jiàn層出迭見 | 指接連不斷地多次出現。 | 清 紀昀《<水經注>目錄后校記》:“今以《永樂大典》所引,各按水名,逐條參校,非惟字句之訛,層出迭見,其中脫簡,有自數十字至四百余字者?!?/td> |
shé rù shǔ chū蛇入鼠出 | 蛇鉆穴,鼠出洞。比喻行動隱秘。 | 嚴復《原強續篇》:“于是深怒積怨,退而治兵,蛇入鼠出,不可端倪?!?/td> |
tuī chén chū xīn推陳出新 | 推出糧倉里的舊糧;更換新糧。引申為剔除舊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華;使之向新的方向發展。陳:倉儲存的舊糧。 | 《明史 范濟傳》:“嚴偽造之條,開倒換之法,推陳出新,無耗無阻。” |
sǎo dì chū mén掃地出門 | 原指把一切雜物都掃出門去;室內干干凈凈;不留任何東西。后比喻全部家產都被處理;連人也被趕出家門。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 |
chǒu tài bǎi chū丑態百出 | 丑態:丑惡的樣子。做出各種各樣的丑惡的樣子。形容丑惡的表演或丑惡的行為。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他們那有甚么心事!不過因明日就要放榜,得失心未免過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丑態百出?!?/td> |
chū tóu chuán ér xiān xiǔ làn出頭椽兒先朽爛 | 椽:屋頂上的木條;朽:腐爛。露在屋檐外的椽子先腐爛。比喻搶先出頭的人先遭受挫折。 | 《雍熙樂府·點絳唇》:“張弓專等南來雁,馬行崖畔收疆晚,出頭椽兒先朽爛?!?/td> |
chū chū máo lú初出茅廬 |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
chū mò wú cháng出沒無常 | 出:出現;沒:隱沒;無常:沒有常規。忽而出現;忽而隱藏;沒有一定的規律;令人無法捉摸。也作“出沒不定”。 | 宋 王十朋《王忠文公集 論廣海二寇札子》:“??艹鰶]無常,尤為瀕海州縣之患。” |
zǎo chū wǎn guī早出晚歸 | 早晨出動,晚上歸來。 | 《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td> |
chū shī wú míng出師無名 | 謂沒有正當理由而出兵征伐。 |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莫離支殺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 |
chū shān xiǎo cǎo出山小草 | 出山:從山里出來;小草:植物。比喻隱士出來做官。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td> |
yǐng tuō ér chū穎脫而出 | 穎,錐芒。言錐芒全部脫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即能全部顯現出來。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td> |
chū shén rù huà出神入化 | 神:神妙;化:指化境;極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進入化境。形容技藝達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苯鹗@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筆?!?/td> |
lǎo guā wō lǐ chū fèng huáng老鴰窩里出鳳凰 | 老鴰:烏鴉;鳳凰:古代鳥王。比喻在卑微的環境中出了高貴的人物。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三姑娘的混名兒叫‘玫瑰花兒’: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里出鳳凰!’”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合家見防御說得傷心,一齊號哭起來。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連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淚?!?/td> |
chū rén wàng wài出人望外 | 猶出人意表。 | 宋·葉適《高夫人墓志銘》:“每族里計較家事,極為退懦卑約,示若無有,人或頗忽易,逮其一旦張豐大,出人望外數等,人皆驚不意,以為何術能然,直以為勉強然爾;至其久無不然?!?/td> |
bá qún chū cuì拔群出萃 | 高出眾人。多指才能。 | 《晉書 夏侯湛傳》:“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當顯舉,進不能拔群出萃,卻不能抗排當世。 |
dié xiàn zá chū疊見雜出 | 疊:重疊;見:同“現”,出現。多次重復錯雜出現。 | 《明史·劉茞傳》:“今民窮財殫,府藏虛罄,水旱盜賊,星象草木之變疊見雜出?!?/td> |
rú chū yī kǒu如出一口 | 象從一張嘴里說出來的。形容許多人說法一樣。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內儲說下》:“問左右,左右言無有,如出一口。” |
chū shǒu dé lú出手得盧 | 盧:古時樗蒲戲一擲五子皆黑,為最勝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勝利。 | 《南齊書 張瓌傳》:“獻捷,太祖以告領軍張沖,沖曰:‘瓌以百口一擲,出手得盧矣?!?/td>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槃”。指死去活來。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開肉綻,鮮血淋漓?!?/td> |
jìn ruì chū zhàn盡銳出戰 | 把所有的精銳部隊派出作戰。比喻派出了主力,用上了殺手锏。 | 《晉書·苻生載記》:“黃眉從之,遣羌率騎三千軍于壘門。襄怒,盡銳出戰。” |
chū hū fǎn hū出乎反乎 | 猶言出爾反爾。謂翻悔或說了不照著做。 | 《白雪遺音·起字呀呀喲·悶坐牙床》:“怕只怕你,出乎反乎,一旦之間,把奴就撇。我的天哪,叫我依靠何人?” |
jiǔ rù shé chū酒入舌出 | 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歡嘮叨。 |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十卷:“臣聞之酒入者舌出,舌出者棄身,不寧棄酒乎?” |
dié xiàn céng chū疊見層出 | 疊:重疊;見:同“現”,出現;層出:接連出現。多次重復出現。 |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摘句圖》:“至于清詞麗句,疊見層出?!?/td> |
hé pán tuō chū和盤托出 | 和:連同。(端東西時)連盤子全部拿出來。后比喻毫不隱瞞;全部說出。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飯罷,田氏將莊子所著《南華真經》及老子《道德》五千言,和盤托出獻與王孫?!?/td> |
hǔ sì chū xiá虎兕出柙 | 兕:犀牛一類的野獸。柙:關獸的木籠?;?、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主管者應負責任。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céng chū bù qióng層出不窮 | 層:重復;層出:重復地出現;窮:盡。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窮盡。有時喻指事物變幻之快。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志二》:“天下之巧,層出不窮,千變萬化,豈一端所可盡乎?” |
dà mén bù chū,èr mén bù jìn大門不出,二門不進 | ||
chuǎn é bǎi chū舛訛百出 | 舛:錯亂。訛:錯誤。錯亂的地方很多。一般指書籍的寫作或印制不精。 | |
tóng chū yī zhé同出一轍 | 兩種言論或行為完全一樣。 | |
shì chū yì wài事出意外 | 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3回:“那老姑子見寶玉來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個活龍來的一般,忙上來問好,命老道來接馬?!?/td> |
quán biàn fēng chū權變鋒出 | 隨機應變,鋒芒畢露。形容言辭辯捷銳利。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朔對向響應,權變鋒出,文章辭令橫無窮,上頗倡優畜之?!?/td> |
yī yán jì chū,rú bái rǎn zào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皂:黑色。話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話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將軍一言既出,如白染皂?!?/td> |
chū hū yì wài出乎意外 | 用于意想、預料之外。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不想姑娘鬧了個皮子,蔫蔫兒的受了,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時抓不著話岔兒。” |
xū shā chū xué需沙出穴 | 語本《易·需》:“需于沙,小有言,終吉?!焙汀靶栌谘?,出自穴”。后因用“需沙出穴”謂遇險兇而能幸免。 | 語出《易·需》:“需于沙,小有言,終吉?!焙汀靶栌谘鲎匝ā薄?/td> |
chū nà zhī lìn出納之吝 | 亦作“出內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氣。 | 《論語·堯白》:“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內之吝謂之有司?!?/td> |
qiāng dǎ chū tóu niǎo槍打出頭鳥 | 出頭鳥:飛在鳥群前面或把頭先從窩里伸出來的鳥,比喻表現突出或領頭的人。比喻冒尖的人容易遭殃。 |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20章:“所以,武工隊決定來個槍打‘出頭鳥’,鎮壓了他?!?/td> |
kē bān chū shēn科班出身 | 科班:指舊時招收兒童;培養為戲曲演員的組織。比喻具有受過正規教育或訓練的資格。 | 茅盾《升學與就業》:“中外古今有不少偉大的事業家都不是‘學?!瓢唷錾恚踔量茖W家也有從沒進過什么理工大學的!” |
jiàn xiàn céng chū間見層出 | 先后一再出現。 | 唐 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及其為詩,劌目鉥心,刃迎縷解,鉤章棘句,掏擢胃腎,神施鬼設,間見層出?!?/td> |
chū tóu yǒu rì出頭有日 | 日:日子。指不久之后就可以從不幸中擺脫出來。 | 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前年和去年的國民革命,客籍表示歡迎,以為出頭有日?!?/td> |
chū méi bù cháng出沒不常 | 出現隱沒都無規律,捉摸不定。 | 宋·李綱《與宰相論捍賊札子》:“蓋此賊非陸地群盜之比,據重湖環千里,出沒不常。” |
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shuō bù chū de kǔ啞子吃黃連,說不出的苦 | 黃連:中藥,味苦。啞巴吃了黃連,嘴里說不出來。比喻有苦難言 | 曾樸《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國不知地理,啞子吃黃連,說不出的苦。” |
páng jiàn cè chū旁見側出 | 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表現的形象。 | 宋·蘇軾《書吳道子畫后》:“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偽斜平直各相乘除?!?/td> |
chū yán tǔ qì出言吐氣 | 猶言談吐。指說話。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魏公]與國夫人盧氏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訝而訊之,曰:‘此中有樂人孫子,多出言吐氣,甚令人笑。’” |
shēn jū jiǎn chū深居簡出 | 簡:少。指人呆在家里;不常出門。 | 唐 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夫獸深居而簡出,懼物之為己害也?!?/td> |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 青:靛青;藍:草名。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究竟是他受業之師,況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學問豈能懸殊?” |
pián xīng cuò chū駢興錯出 | 謂不斷涌現。 | 明·宋濂《送王文冏序》:“上既立太學,以育才俊士,六七年間,奇能足用之人,駢興錯出,布列乎內外,為政咸有可稱?!?/td> |
shī chū yǒu míng師出有名 | 師:軍隊;名:名義,引伸為理由。出兵必有正當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師必有名。” |
tǐng shēn ér chū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后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復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
tuō yǐng ér chū脫穎而出 | 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會像錐子放在布袋里那樣;錐針都能全部穿出來。比喻本領全部顯露出來。脫:脫露。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
chū shǐ bài yù出豕敗御 | 出:突然出來;御:馬車。突然沖出一頭野豬使馬車翻車。比喻受到意外事故發生使事情失敗。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王子于期齊轡而進之,彘突出于溝中,馬驚駕敗?!?/td> |
zú bù chū mén足不出門 | 同“足不出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卻說蘇盼奴自趙司戶去后,足不出門,一客不見,只等襄陽來音。” |
rén cái chū zhòng人材出眾 | 人品才能超出眾人。同“人才出眾”。 | 清 吳趼人《情變》第四回:“我想我們二官人材出眾,生得又秀氣,何老頭子見了,一定是中意的。” |
pēn bó yù chū噴薄欲出 | 噴薄:氣勢旺盛;噴涌而出的樣子;欲:將要。原形容水流噴涌的樣子。后形容太陽將升上地平線時;光芒四射的樣子。 |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一輪朝日。” |
fān chén chū xīn翻陳出新 | 陳:陳舊。從舊的翻造出新的。 |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四卷:“題古跡能翻陳出新最妙。” |
chū tóu niǎo出頭鳥 | 飛在鳥群前面或把頭先從窩里伸出來的鳥。比喻表現突出或領頭的人。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1章:“什么時候才能把那些諸如‘人怕出名豬怕壯’、‘槍打出頭鳥’、‘出頭椽先爛’等等‘經典哲學’從我們的生活詞典中剔除了呢?” |
liàng rù jì chū量入計出 | 見“量入為出”。 | 《新唐書·蘇颋傳》:“颋尚簡靜,重興力役,即募戍人,輸雇直,開并置爐,量入計出?!?/td> |
chū yú shuǐ huǒ,dēng zhī rèn xí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 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從水火中拉出來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難中的人們。 | 章炳麟《致南京參議會論建都書》:“國維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則其幸耳。” |
xián jiàn céng chū閑見層出 | 先后一再出現。 | |
kǒu chū bù xùn口出不遜 | 遜:恭順;謙遜。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沒有禮貌。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16回:“他說我訛他,還口出不遜,打了我一頓,求老爺公斷。”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指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td> |
chū hū yì biǎo出乎意表 | 出于意料之外。 | 魯迅《彷徨·傷逝》:“我想只要離開這里,子君便如還在我的身邊;至少,也如還在城中,有一天,將要出乎意表地訪我,像住在會館時侯似的。” |
chū yú yì biǎo出于意表 | 謂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唐·張讀《宣室志》卷四:“一夕,風月晴瑩,有扣門者,出視之,見一丈夫,衣冠甚偉,儀狀秀逸。喬延入與坐,談議朗暢,出于意表。喬重之,以為人無及者?!?/td>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盤。指死去活來。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盤,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
céng xiàn cuò chū層見錯出 | 一件件交錯出現.。 | 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td> |
tàn kǒu ér chū探口而出 | 猶言脫口而出。 | |
chū shì chāo fán出世超凡 | 超出塵世和凡俗。舊指脫離世俗生活,上升到仙界。 | 元·馬致遠《黃梁夢》第一折:“你有那出世超凡神仙分,系一條一抹絳,帶一頂九陽巾,君敢著你做真人?!?/td> |
guǐ chū diàn rù鬼出電入 | 比喻變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原道訓》:“雷聲雨降,并應無窮,鬼出電入,龍興鸞集?!?/td> |
cāng huáng chū táo倉皇出逃 | 倉皇:匆忙,慌張?;呕艔垙埖赝獬鎏优?。 | 南唐·李煜《破陣子》:“最是倉皇離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td>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 毛澤東《實踐論》:“‘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句話,……” |
chū rén yì liào出人意料 | 意料:事先對情況、結果等的估計;超出人們的料想猜測之外。表示情況非同尋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
rù zhǔ chū nú入主出奴 | 原意是崇信了一種學說,必然排斥另一種學說;把前者奉為主人,把后者當作奴仆。后比喻學術思想上的宗派主義。 | 唐 韓愈《原道》:“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td> |
gōng shàng xián,dāo chū qiào弓上弦,刀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斗準備。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1回:“一個個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 |
hóng xìng chū qiáng紅杏出墻 | 紅色的杏花穿出墻外。指春天一派繁榮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勢。 | 宋 葉紹翁《游小園不值》詩:“春風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td> |
zì chū xiōng yì自出胸臆 | 臆:胸。出自自己心意。指與眾不同的個人見解、旨趣。 | 清·汪琬《吳道賢詩小序》:“郭恕先、米元章之流,往往于繩墨之外,自出胸臆?!?/td> |
chū zhèn jì lí出震繼離 | 謂帝王登基即位。 | |
bàn lù chū jiā半路出家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td> |
hàn bù gǎn chū汗不敢出 | 嚇得連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緊張害怕到了極點。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戰戰栗栗,汗不敢出?!?/td> |
zuān pí chū yǔ鉆皮出羽 | 比喻極意夸飾自己偏愛的人。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文苑傳下 趙壹》:“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td> |
zòng hǔ chū xiá縱虎出柙 | 放虎出籠。比喻放走強有力的敵人,貽患無窮。 | 《續資治通鑒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遼王托克托,乘國有隙,誅屠骨肉……如令歸藩,臂之縱虎出柙?!?/td> |
zhuī chū náng zhōng錐出囊中 | 囊:口袋。錐子放在口袋里,錐尖就會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終能顯露頭角。 | 明·徐禎卿《談藝錄》:“氣本尚壯,亦忌銳逸。思王《野田黃雀行》:‘譬如錐出囊中,大索露矣?!?/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