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禽檻獸的成語故事
拼音lóng qín jiàn shòu
基本解釋檻:關野獸的籠子。籠中鳥檻中獸。比喻受拘禁沒有自由的人。
出處唐·李復言《續玄怪錄·薛佛》:“其心欣欣然,若籠禽檻獸之得逸,莫我如也。”
暫未找到成語籠禽檻獸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籠禽檻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人面獸心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贊》:“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發左衽,人面獸心。” |
困獸猶斗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斗,況國相乎!” |
作困獸斗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斗,況國相乎!” |
衣冠禽獸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不但衣冠中禽獸,乃禽獸中豺狼也。” |
黑漆皮燈籠 | 明 陶宗儀《輟耕錄 闌駕上書》:“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涂炭而罔知。閭閻失望,田里寒心,乃歌曰:九重丹詔頒恩至,萬兩黃金奉使回……又歌曰:官吏黑漆皮燈籠,奉使來時添一重。” |
籠鳥池魚 | |
洪水猛獸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 |
獸迒鳥跡 | |
天下為籠 | 《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所逃。是故湯以胞人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
禽困覆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樗里子甘茂列傳》:“韓公仲使蘇代謂向壽曰:‘禽困覆車。’” |
鳥伏獸窮 | 《梁書·元帝紀》:“賊景鳥伏獸窮,頻擊頻挫,奸竭詐盡,深溝自固。” |
打著燈籠沒處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你要再找我妹妹這么一個人兒,只怕走遍天下,打著燈籠沒處找去。” |
毒蛇猛獸 |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一講:“在人同獸爭的時代,因為不知道何時有毒蛇猛獸來犯,所以人類時時刻刻不知生死。” |
禽息鳥視 | 三國 魏 曹植《求自試表》:“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于白首。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 |
雕楹碧檻 | 《花月痕》第十一回:“那時船正蕩到柳陰中,遠望那堤北,彤云閣雕楹碧檻,映著翠蓋紅衣,大有舟行鏡里之概。” |
鳥入樊籠 | 元 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三折:“恰便似魚鉆入絲網,鳥撲入樊籠。” |
虐老獸心 | 漢 班固《漢書 武五子傳》:“嗚呼!薰鬻氏虐老獸心,以奸巧邊氓。朕命將率,徂征厥罪。”漢 司馬遷《史記 王世家》:“于戲!葷粥氏虐老獸心,侵犯寇盜,加以奸巧邊萌。” |
鳥聲獸心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陶傳》:“四方私言,云角等竊入京師,戰視朝政,鳥聲獸心,私共鳴呼。” |
池魚籠鳥 | 晉·潘岳《秋興賦》:“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 |
翻箱倒籠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5卷:“翻箱倒籠,滿屋尋一個遍,那有些影兒。” |
良禽擇木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 |
百獸率舞 | 《尚書 舜典》:“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
獸心人面 |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時臺中謂之語曰:侯知一不伏致仕,張琮自請起復……皆非名教中人,并是王化外物。獸心人面,不其然乎!” |
飛禽走獸 | 漢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飛禽走獸,因木生姿。” |
豕交獸畜 | 《孟子 盡心上》:“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 |
籠中之鳥 | 《鹖冠子 世兵》:“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籠中之鳥空窺不出。” |
硬門檻子 | |
苞籠萬象 | 隋·劉善經《四聲論》:“夫四聲者,無響不到,不言不攝,總括三才,苞籠萬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