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深肺腑的成語故事
拼音gǎn shēn fèi fǔ
基本解釋猶言感人肺腑。
出處《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八回:“過道臺聽了,心上甚是欽佩;又想起剛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報(bào)效。”
暫未找到成語感深肺腑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感深肺腑)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往情深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
一往而深 | 明·湯顯祖《〈牡丹亭記〉題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
萬丈深淵 | 高玉寶《高玉寶》第13章:“玉寶身子一閃,只覺得兩腳懸空,‘咚’一家伙,掉進(jìn)了萬丈深淵。” |
不知深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抑且水蕩坡塘,不知深淺。” |
臨深履冰 | 晉·葛洪《抱樸子·君道》:“誠能事過乎儉,臨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處存不廢慮亡之懼。” |
臨深履尾 | 晉·鮑敬言《元君論》:“王者臨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將何為懼禍及也。” |
臨深履薄 | 《詩經(jīng) 小雅 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義重恩深 | 唐 呂頌《代郭令公謝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榮加望外,恩深義厚,何以克堪;糜軀粉骨,不知所報(bào)。” |
乍入蘆圩,不知深淺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2回:“假若不與他實(shí)說,蒙著頭,帶著他走,常言道:‘乍入蘆圩,不知深淺。’” |
五臟六腑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每坐常閉目內(nèi)視,存見五臟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
交淺言深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趙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稱師,是庸說也;交淺而言深,是忠也。” |
今昔之感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4回:“諸舊好俱在,譚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悵莫狀。” |
伉儷情深 | 明·沈得符《萬歷野獲編》:“蓋圣德仁厚,加以中宮前后同憂患者積年,伉儷情更加篤摯。” |
兵連禍深 | 唐·陸贄《冬至大禮大赦制》:“兵連禍深,變起都邑,六師播蕩,九服震驚。” |
出淺入深 | 阿英《敵后日記·摘抄停翅小擷》:“軍長報(bào)告遂臨時(shí)改題為《整風(fēng)問題》……出淺入深,依具體事實(shí),詳加詮釋。” |
創(chuàng)劇痛深 | 郭末若《蘇聯(lián)游記·七月十日》:“斯大林城市可云創(chuàng)劇痛深,全市無一家完整房屋。” |
創(chuàng)巨痛深 | 南北 朝 劉義慶《世說新語》:“臣父遭遇無道,創(chuàng)巨痛深,無以仰答明詔。” |
創(chuàng)深痛巨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三章:“于是自己率領(lǐng)一群民賊來制造‘創(chuàng)深痛巨’,教軍官放火燒城。” |
創(chuàng)鉅痛深 | |
利深禍速 | 《后漢書 皇后紀(jì)》序:“任重道悠,利深禍速。” |
別具肺腸 | 張難先《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維袁氏別具肺腸,不易為合理之解決。” |
別有肺腸 | 《詩經(jīng) 大雅 桑柔》:“自有肺腸,俾民卒狂。”鄭玄箋:“自有肺腸,行其心中之所欲。” |
劌心刳肺 | 清·方東樹《答葉溥求論古文書》:“夫文亦第期各適一世之用而已,而必劌心刳肺,斷斷焉以師乎古人若此者,何也?以為不如是,則不足以為文也。” |
劌鉥心腑 |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第八卷:“夫劌鉥心腑,指摘造化,如探大海出珊瑚。” |
動(dòng)天地,感鬼神 | 金·元好問《陶然集詩序》:“詩之極致,可以動(dòng)天地,感鬼神。” |
博大精深 | 明 姜世昌《逸周書》:“迄今讀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xué)者所及。” |
厚貌深情 | 莊周《莊子 列御寇》:“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 |
厚貌深文 | 清·陳夢雷《絕交書》:“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動(dòng)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