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談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tán jīn lùn gǔ談今論古 | 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 元 張可久《端正好 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
hùn wéi yī tán混為一談 | 混:攙雜。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說成是相同的。 | 唐 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并為一談。” |
liú kǒu cháng tán流口常談 | 人人掛在嘴上的老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這四個字,久已作了小說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談。” |
tán cí rú yún談辭如云 | 形容談話時言辭如飄云那樣奔涌而出。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符融傳》:“融幅巾奮裒,談辭如云?!?/td> |
mén shī ér tán捫虱而談 | 捫:按。一面捺著虱子,一面談著。形容談吐偷竊,無所畏忌。 | 《晉書·王猛傳》:“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td> |
tán xiào fēng hóu談笑封侯 | 說笑之間就封了侯爵。舊時形容獲得功名十分容易。 | 唐 杜甫《復愁》詩:“閭閻聽小子,談笑覓封侯。” |
gāo tán dà lùn高談大論 | 指不切實際的言談、議論。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20卷:“江西學者自以為得陸刪定之學,便高談大論,略無忌憚?!?/td> |
jǔ zhǐ yán tán舉止言談 | 行為舉動和說話言論。指人的外在風度。 | 唐·杜牧《罪言》:“山東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見,言語舉止,無非叛也,以為事理正當如此,沈酣入骨髓,無以為非者?!?/td> |
áo qīng shǒu dán熬清守談 |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陳某不肖,將家么蕩盡,賴我賢妻熬清守談?!?/td> |
shùn kǒu tán tiān順口談天 | 順:順便。隨便說話聊天。 | 朱自清《擇偶記》:“聽差原只順口談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
tán xiào zì rú談笑自如 | 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度自然。 | 宋 陳師道《后山談叢》卷一:“契丹犯澶淵,急書日至,一夕凡五至,萊公不發封,談笑自如?!?/td> |
yī dài tán zōng一代談宗 | 談宗:善于言談,為世人所尊崇。指當代清談大師。 | 《晉書·潘京傳》:“君天才過人,恨不學耳!若學,必為一代談宗?!?/td> |
zōu yǎn tán tiān鄒衍談天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奭也文具難施……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后因以“鄒衍談天”喻善辯。鄒,通“騶”。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奭也文具難施……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td> |
jiǎn fù gāo tán儉腹高談 | 儉腹:腹中空空,比喻知識匱乏。腹中知識匱乏,卻喜歡高談闊論。 |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儉腹高譚我用憂,肯肩樸學勝封侯?!?/td> |
zhǐ shàng kōng tán紙上空談 | 指不切實際的空論。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6回:“這位欽差年紀又輕,不過上了幾個條陳,究竟是個‘紙上空談’,并未見他辦過實事,怎么就好叫他獨當一面,去辦這個大事呢!” |
zhǐ shàng tán bīng紙上談兵 | 在紙上談論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 老舍《四世同堂》:“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td> |
lǎo shēng cháng tán老生常談 | 老生:老書生。原指老書生經常談論的事物或觀點。后泛指毫無新意的理論或老話。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td> |
gāo tán xū lùn高談虛論 | 高妙空洞、不切空際的議論。 | 《六韜·上賢》:“不圖大事,貪利而動,以高談虛論,說于人主,王者慎勿使?!?/td> |
bù zhí yī tán不值一談 | 不值得談論。 | 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但對胡雪巖來說,這數目太小了,不值一談,所以烏先生佯作不知,默然無語?!?/td> |
yóu tán wú gēn游談無根 | 謂沒有根據信口亂說。 | 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而后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 |
xióng biàn gāo tán雄辯高談 | 辯論充分有力,言詞豪放不羈。形容能言善辯。亦作“高談雄辯”。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卻說安老爺的話,一層逼進一層,引得鄧九公雄辯高談,真情畢露?!?/td> |
dōng tán xī shuō東談西說 | 指議論的面很寬。 | 魯迅《書信集 致金肇野》:“近來東談西說,而其實都無深研究,發議論是不對的?!?/td> |
lì tán zhī jiān立談之間 | 站著說話的一會兒時間。形容時間極短。 | 漢·揚雄《解嘲》:“或七十說而不遇,或立談而封侯。” |
xiàng yì jiē tán巷議街談 | 大街小巷間人們的議論。語出漢張衡《西京賦》:“街談巷議,彈射臧否?!?/td> | 語出漢·張衡《西京賦》:“街談巷議,彈射臧否。” |
shuō yǔ tán yún說雨談云 | 雨、云:男女歡合。談論男女歡合之事。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已斑白,風流頓改?!?/td> |
tán tiān shuō dì談天說地 | 天上地下;無所不談論。形容漫無邊際地談論或指隨意閑扯。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青見那先生學問平常,故意談天說地,講古論今?!?/td> |
tán jué zì ruò談噱自若 | 噱:大笑;自若:跟平常一樣。指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度自然。 | 明·焦竑《玉堂叢語·籌策》:“密賄永左右,俱得其歡心。甩晨起直登永床,與語,談噱自若。” |
duó xí tán jīng奪席談經 | 本指講經辯難時,辯勝者奪取他人的坐席。后指見解高明,議論超過當代名流,壓倒眾人。亦作“奪戴憑席”。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戴憑傳》:“帝令群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余席?!?/td> |
kuā kuā ér tán夸夸而談 | 形容說話浮夸不切實際。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在內咶咶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同坐下?!?/td> |
yán tán lín sǒu言談林藪 | 林藪: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關于談論的人。 | 《晉書·裴秀傳》:“樂廣嘗與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辭論豐博,廣笑而不言。時人謂頠為言談之林藪。” |
cù xī tán xīn促膝談心 | 促:挨近;促膝:膝蓋挨近膝蓋。形容面對面靠近坐著;親密地交談心里話。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td> |
shuō dì tán tiān說地談天 | 天上地下,無所不談。形容話題廣泛或巧于言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三回:“指揮說地談天口,來誘翻江攪海人?!?/td> |
shí tán wù yì時談物議 | 時談:時人的談論;物議:眾人的非議。指眾人的議論。 | 唐·劉子玄《論史上帝至忠書》:“凡此不可,其流實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而時談物議焉得笑仆編次無聞者哉?” |
gāo tán kuò lùn高談闊論 | 高:大聲地;闊:廣闊。指志趣高雅、范圍廣泛的談論。多含褒義。也指大發議論或不著邊際地談論。多含貶義。 | 唐 呂巖《徽宗齋會》:“高談闊論若無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
ěr shí zhī tán耳食之談 |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審察,輕信傳聞。指聽來的沒有根據的話。 | 清 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六:“此耳食之談,引經斷獄,當不如是?!?/td> |
shí wén tán zì識文談字 | 見“識文斷字”。 | 明·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孩兒也,你是個識文談字的人?!?/td> |
lǐ tán xiàng yì里談巷議 | 里:鄉里、鄰居。鄰里街巷間人們的議論談說。指民間的議論。 | 宋·曾敏行《獨醒雜說·附錄》:“上自朝廷典章,下至稗里雜家,里談巷議,無不記覽?!?/td> |
tán tiān lùn dì談天論地 | 談論天文地理。形容博學多識。 | 元·無名氏《符金錠》第二折:“俺門中未有三千客出來的談天論地胸卷江淮?!?/td> |
tán hǔ sè biàn談虎色變 | 色:臉色;神色。原指被老虎咬過的人一談起老虎;嚇得臉色都變了。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就情緒緊張。 | 宋 《二程遺書》第二卷上:“真知與常知異。常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于眾。” |
tán lùn fēng shēng談論風生 | 言談議論活躍,有風趣。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生素豪,談論風生,孝兒亦倜儻?!?/td> |
duó qí tán jīng奪其談經 | 比喻在辯論中壓倒眾人。 | |
tán tǔ rú liú談吐如流 | 形容說話滔滔不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是日焦大郎安排晚飯與滿生同吃,滿生一席之間,談吐如流,更加酒興豪邁,痛飲不醉,大郎一發投機,以為相見之晚?!?/td> |
bì ér bù tán避而不談 | 有意回避;不去談論。 | 徐遲《一九五六年<特寫選>序言》:“尖銳的矛盾,避而不談,或加水沖淡了。” |
tán ruò xuán hé談若懸河 | 猶言口若懸河。 | 《司勘集》:“加以談若懸河,識同藻鑒,車騎填門,履綦沓座,狎梵侶以玄深,結勝流而觴詠?!?/td> |
tán xuán shuō miào談玄說妙 | 談論玄妙的事理。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6卷:“又有一種人思慮向里去,又嫌眼前道理粗,于事物上都不理會。此乃談玄說妙之病?!?/td> |
wàn kǒu yī tán萬口一談 | 千千萬萬人說同樣的話。比喻意見一致。 | 《宋史·胡銓傳》:“今內而百官,外而軍民,萬口一談,皆欲食倫之肉?!?/td> |
tán gǔ shuō jīn談古說今 | 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 元 張可久《端正好 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td> |
bù jīng zhī tán不經之談 | 經:通常的道理;法則等;談:話。指荒唐的沒有根據的言論。 | 晉 羊祜《誡子書》:“無傳無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td> |
fèi fǔ zhī tán肺腑之談 | 肺腑:內心。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7回:“我東人曾說,倘得見面,命我……替他竭誠拜謝,還有許多肺腑之談?!?/td> |
fàn fàn ér tán泛泛而談 |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談談。 | 茅盾《怎樣評價〈青春之歌〉》:“也由于時間關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讀一遍然后執筆,故而只能泛泛而談,不能引證原文作具體的分析?!?/td> |
fàn fàn zhī tán泛泛之談 | 一般化地泛泛地談談(泛泛:浮淺不深入)。指講話或寫文章不深刻。 | 孫犁《澹定集·<文藝增刊>辟欄說明》:“一切泛泛之談,故弄玄虛,自我吹噓之作,雖名家不收?!?/td> |
tán guò qí shí談過其實 | 猶言言過其實。 | 唐·盧照鄰《五悲·悲今日》:“嘗謂談過其實,辨而非真?!?/td> |
cháng tán kuò lùn長談闊論 | 猶高談闊論。 | 《紅樓夢》第二二回:“往常間只有寶玉長談闊論,今日賈政在這里便唯唯而已。” |
tán hé róng yì談何容易 | 哪里說得上容易呀!常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漢 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吳王曰:‘可以談矣,寡人將竦意而覽焉?!壬唬骸稇颍】珊踉?!可乎哉!談何容易?’” |
gāo tán xióng biàn高談雄辯 | 大發議論,長于說理。形容能言善辯。 | 唐 杜甫《飲中八仙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
shuō gǔ tán jīn說古談今 | 談說古今事。形容話題廣泛。 |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只待要說古談今,尋山問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潤物,治國齊家?!?/td> |
tán yōu wù liè談優務劣 | 善于空談而治理政務的能力很差。 | 《晉書·山濤王戎等傳贊》:“浚沖居鼎,談優務劣?!?/td> |
yán tán jǔ zhǐ言談舉止 | 人的言語、舉動、行為。 | 清 黃宗羲《陳母沉孺人墓志銘》:“其言談舉止,不問可知胡先生弟子也?!?/td> |
kuò bù gāo tán闊步高談 | 闊步:邁大步。瀟灑地邁著大步,隨意地高聲交談。比喻言行不受束縛。 |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號曰《皇覽》”裴松之注引《魏書·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愷悌之化,欲使曩時累息之民,得闊步高談,無危懼之心。” |
wěi wěi ér tán娓娓而談 | 連續不倦地談論著。形容健談。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只如熟人相對,娓娓而談?!?/td> |
cù xī ér tán促膝而談 | 促:靠近。靠近坐著談心里話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40卷:“你看他剖橙而食,促膝而談,欲去欲留,相調相謔。”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談笑風生 | 形容談話時有說有笑;饒有興趣;氣氛熱烈。風生:有興致;很風趣。 | 宋 辛棄疾《念奴嬌 贈夏成玉》詞:“遐想后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 |
bìng wéi yī tán并為一談 |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 | 唐 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并為一談?!?/td> |
wú suǒ bù tán無所不談 | 沒有什么不談論的。 | 葉圣陶《微波》:“他們無所不談,談主義,談問題?!?/td> |
wàng tán huò fú妄談禍福 | 無根據地預言禍福之事。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5回:“至于那一種妄談禍福的,就要不得?!?/td> |
wú jī zhī tán無稽之談 | 稽:音機;查考;談:話語;傳言。沒有根據的說法。 | 宋 鄭樵《通志 總序》:“且謂漢紹堯運,自當繼堯,非遷作《史記》,廁于秦、項,此則無稽之談也。” |
tán tǔ fēng shēng談吐風生 | 見“談吐生風”。 |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21回:“一呼一吸興致豪,談吐風生議論高?!?/td> |
tán gǔ lùn jīn談古論今 | 從古到今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 元 張可久《端正好 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
hùn zuò yī tán混作一談 | 見“混為一談”。 |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拳術與拳匪》:“中國近來每與柔術混作一談,其實是兩件事?!?/td> |
tán xiào zì ruò談笑自若 | 指在不平常的情況下;有說有笑;同平常一樣。自若:跟平常一樣。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甘寧傳》:“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td> |
tán fēi yù xiè談霏玉屑 | 談話時美好的言辭像玉的碎末紛紛灑落一樣。形容言談美妙,滔滔不絕。 | 宋·歐陽澈《顯道辭中以詩示教因和韻復之》詩:“談霏玉屑驚人聽,歌和陽春滿坐謠?!?/td> |
tán yán wēi zhòng談言微中 | 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說話委婉而中肯。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序》:“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tán家丑不可外談 |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揚。同“家丑不可外揚”。 | 《西游記》第六九回:“古人云:‘家丑不可外談。’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td> |
kōng tán kuài yì空談快意 | 快意:使內心感到痛快。信口開河地高談闊論,卻不付諸行動,只是為了口頭痛快。 | 毛澤東《論持久戰》:“或者只是空談快意,并不準備真正去做。” |
jiē tán xiàng yàn街談巷諺 | 見“街談巷議”。 | 清·昭梿《嘯亭雜錄·松相公好理學》:“公于召見時,凡民間隱情,街談巷諺,無不率口而出,毫無隱忌,故人多尼之?!?/td> |
kuǎn kuǎn ér tán款款而談 | 款:誠懇。誠懇而從容的談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又兼看著九公有個師徒分際,褚大娘子有個姐妹情腸,才得這樣款款而談?!?/td> |
wāi tán luàn dào歪談亂道 | 說話糊里糊涂,毫無見地。 | 明·無名氏《登瀛洲》:“他也學些者也之乎,歪談亂道,失卻卑尊?!?/td> |
tán bù róng kǒu談不容口 | 猶言贊不絕口。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五卷:“有弘農楊蘧者,曾到嶺外,見陽朔、荔浦山水,談不容口?!?/td> |
kǎn kǎn ér tán侃侃而談 |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指理直氣壯、不慌不忙地講話。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td> |
tán kōng shuō huàn談空說幻 | 謂談說佛理。 | 明·趙南星《答周元孚書》:“兄數罹骨肉之變,乃嫂復中捐,何以自遣,談空說幻,何足以解?!?/td> |
pí xiāng zhī tán皮相之談 | 指只看外表,不求深入理解的膚淺見解。 | 朱自清《經典常談·詩》:“鐘嶸說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談。” |
bù gēn zhī tán不根之談 | 根:根據;談:言論。指沒有根據的言論。 | 清 沈濤《交翠軒筆記》第四卷:“揚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與死同音,乃改為喜。此不根之談也。” |
ruǎn tán lì yǔ軟談麗語 | 謂談話時態度溫和,言辭柔美。 | 明·方孝孺《與鄭叔度書》之三:“飲酒娛樂,軟談麗語,交歡釋悶者不為少矣?!?/td> |
lǎo diào chóng tán老調重談 | 比喻把說過多次的理論、主張重新搬出來。也比喻把擱置很久的技藝重新做起來。 | 鄒韜奮《無政府與民主政治》:“如今不過是略換花樣,實際是老調重談罷了?!?/td> |
tán yì fēng shēng談議風生 | 見“談論風生”。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生素豪,談議風生,孝兒亦倜儻?!?/td> |
zhǐ tán fēng yuè止談風月 | 止:只,僅。只談風、月等景物。隱指莫談國事。 | 《南史·徐勉傳》:“今昔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 |
yū tán kuò lùn迂談闊論 | 猶言高談闊論。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九回:“騶衍等迂談闊論,虛而無實。” |
zhǐ tán fēng yuè只談風月 | 只談風、月等景物。隱指莫談國事。 | 清·張岱《游山小啟》:“喜作閑人,酒席間只談風月?!?/td> |
bì kǒu bù tán閉口不談 | 緊閉著嘴不說話或談論秘密。 | 沈從文《邊城》:“祖父則很快樂的夸獎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許別人來關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這件事便閉口不談。” |
xū tán gāo lùn虛談高論 | 高:高超;虛:空??斩?、不切實際的言論。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齊土之民,風俗淺薄,虛談高論,專在榮利?!?/td> |
qí tán guài lùn奇談怪論 | 非常古怪又不合情理的談論、文章。 | 清 錢泳《履園叢話 春舊 仲子教授》:“乾隆戊申歲,余往汴梁,遇華秋帆中丞幕中,兩眼若漆,奇談怪論,咸視異物,無一人與言者?!?/td> |
jué guài zhī tán譎怪之談 | 譎怪:怪誕。荒誕不稽的言論。 |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康回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日,譎怪之談也。” |
jiē tán xiàng shuō街談巷說 | 見“街談巷議”。 | 《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今往仆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td> |
dǐ zú tán xīn抵足談心 | 抵足:指同床安睡。謂抵足而眠,徹夜長談。形容親切深厚的情誼。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8回:“此荒港又不知離城多遠……不如竟在弟船過夜,抵足談心?!?/td> |
gāo tán xū cí高談虛辭 | 高:高超;虛:空。空洞、不切實際的言論。 | 宋·張方平《論國計》:“故貨食者,人事之確論,非高談虛辭之可致也?!?/td> |
qī rén zhī tán欺人之談 | 騙人的話。也作“欺人之論”。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你可曉得老爺是講理學的人,凡事有則有,無則無,從不作欺人之談的。” |
gāo tán yǎ bù高談雅步 | 高:高超;雅:美好。指言談高妙,舉止文雅。 | 晉·陸機《百年歌》:“光車駿馬游都城,高談雅步何盈盈?!?/td> |
shuō dōng tán xī說東談西 | 見“說東道西”。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然后蹭到角門前。只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說東談西呢?!?/td> |
shuō shì tán fēi說是談非 | ①評說是非。②指搬弄口舌。 | 元·無名氏《點絳唇·贈妓》:“不問生熟辦酒食,他便要異盞傳杯,說是談非,斜眼相窺?!?/td> |
yí jì tán xū遺跡談虛 | 謂舍棄根據而空談玄虛。 | 宋·程大昌《〈演繁露〉序》:“然有退之(韓愈)之學則可,無退之之學而遺跡談虛,恐援據所及,金根金銀或相貿易,并可赧矣?!?/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