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舍人竹樓”譯文及注釋
譯文
傲然不群的官吏悠閑地笑著面對那些皇戚權(quán)貴,在西邊的江岸伐取竹子,蓋起高樓。
清爽的南風(fēng)自然地吹來,而不用蒲葵扇子扇、那戴著涼帽的人對著水鷗,悠然地睡覺。
注釋
王舍人:作者友人,生平不詳。
傲吏:不為禮法所屈的官吏。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達官顯貴。
西江:泛指江西一帶,其地多竹。起:建造。高樓:指竹樓。
蒲葵扇:用蒲葵葉制成的扇,俗稱蒲扇。
紗帽:夏季的涼帽。閑眠:悠閑地午睡。水鷗:即鷗鳥。
“寄王舍人竹樓”鑒賞
賞析
這首詩題為“寄王舍人竹樓”,實際上借對王舍人“竹樓”的贊美,表現(xiàn)了作者蔑視功名、閑適自得的生活態(tài)度。
詩的起句“傲吏身閑笑五侯”,所謂“傲吏”,大約指的是那位“王舍人”,他既然身己為“吏”,卻絲毫沒有俗務(wù)纏身,更著不起那些氣焰熏天、炙手可熱的“五侯”,其生活情趣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戰(zhàn)國時期的莊子,曾在蒙(今河南商丘)做過漆園小吏,楚威王欲拜他為相,被他拒絕了。后世遂稱他為傲吏,如晉郭璞《游仙》詩說:“漆園有傲吏?!边@里將王舍人比喻成莊子。接下來,作者緊扣詩題,寫王舍人的“竹樓”。這里作者著重強調(diào)了兩點:其一,“西江取竹”。西江歷來為產(chǎn)竹之地,而竹卻又被視為“歲寒三友”之一,既“直”又有“節(jié)”,所以作者表面上是寫竹,實際上卻是在寫這位“傲吏”的品格。其二,“起高樓”。本來,以竹為樓,不可能搭得很高,但作者特意拈出“高”字,一下僅能進一步暗示這位“傲吏”非同一般,同時也為下文的“南風(fēng)”徐來打好了基礎(chǔ)。
詩的后兩句表面上是在寫竹樓內(nèi)的生活,實際上仍在寫這位“傲吏”蔑視功名、閑適自得的人生態(tài)度。“南風(fēng)不用蒲葵扇”,一是說 “傲吏”在竹樓上享受著徐徐吹來的南風(fēng),其悠然自得、無爭無競的心情顯而易見;另外,它還隱隱借用了“南鳳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之句,巧妙地說明只要沐浴王風(fēng),宣揚教化,自然可以使所治之民安居樂業(yè),無需多費精神,碌碌多勞。而“紗帽閑眠對水鷗”句,則更進一步寫出這位“傲吏”的心態(tài):他頭戴“紗帽”,悠然地對著水鷗入睡。此處的紗帽,是指平民和官吏均可戴的涼帽,與后世的“烏紗帽”即官帽不同。紗帽作為官帽,那是明代以后的事情。唐宋人詩里,紗帽則多指夏季戴的輕便帽子,官民皆可戴。如白居易《夏日作》詩:“葛衣疏且單,紗帽輕復(fù)寬,一衣與一帽,可以過炎天?!薄八t”在這里可能暗用了典故,據(jù)《列子》記載,從前有人在水邊每日與鷗鳥為戲,鷗鳥飛臨其身而不驚怕。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也用這個典故。當(dāng)然,此處說他沒有用典也是可以的,水鷗在水邊自由自在,悠然起飛,與王舍人與世無爭的心境正相契合。用典而使人不覺其用典,正是詩家推崇的一種入化的境界。詩人對王舍人的生活情趣及他的竹樓產(chǎn)生了如此濃厚的興趣,也就等于表白了自己的心跡:他不僅是這位“傲吏”的知音,而且無時無刻不在向往這種生活。
這首詩運用了一些典故,對豐富詩歌的內(nèi)涵、深化詩歌的主題,具有明顯的作用。全詩意蘊豐美,耐人尋味。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766—779)年間作者任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qū))刺史時,從題目可知這篇作品是寫王舍人竹樓的一首贈詩。 ?
猜你喜歡
游仙詩·京華游俠窟
京華游俠窟,山林隱遁棲。
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
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
靈溪可潛盤,安事登云梯。
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
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
高蹈風(fēng)塵外,長揖謝夷齊。
詠二疏
大象轉(zhuǎn)四時,功成者自去。
借問衰周來,幾人得其趣?
游目漢廷中,二疏復(fù)此舉。
高嘯返舊居,長揖儲君傅。
餞送傾皇朝,華軒盈道路。
離別情所悲,余榮何足顧!
事勝感行人,賢哉豈常譽!
厭厭閻里歡,所營非近務(wù)。
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
間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
放意樂余年,遑恤身后慮!
誰云其人亡,久而道彌著。
飲酒·十二
長公曾一仕,壯節(jié)忽失時;
杜門不復(fù)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歸大澤,高風(fēng)始在茲。
一往便當(dāng)已,何為復(fù)狐疑!
去去當(dāng)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
金門答蘇秀才
君還石門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折芳愧遙憶,永路當(dāng)日勖。
遠見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
獻書入金闕,酌醴奉瓊筵。
屢忝白云唱,恭聞黃竹篇。
恩光照拙薄,云漢希騰遷。
銘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我留在金門,君去臥丹壑。
未果三山期,遙欣一丘樂。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愿狎東海鷗,共營西山藥。
棲巖君寂滅,處世余龍蠖。
良辰不同賞,永日應(yīng)閑居。
鳥吟檐間樹,花落窗下書。
緣溪見綠筱,隔岫窺紅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鏡間,松鳴風(fēng)琴里。
得心自虛妙,外物空頹靡。
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
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歸田
遠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鏟削去時官樣,演習(xí)會牧歌樵唱。老瓦盆邊醉幾場,不撞入天羅地網(wǎng)。
達時務(wù)呼為俊杰,棄功名豈是癡呆?腳不登王粲樓,手莫彈馮讙鋏,賦歸來竹籬茅舍。古今陶潛是一絕,為五斗腰肢倦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