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看花”譯文及注釋
譯文
曲折的欄干圍護花叢,靜靜的庭院顯得太小;還怕春天的寒氣,悄悄地把花兒襲擾。隔墻送過一枝紅影,卻是消瘦的杏花,迎著舊曾相識的東風(fēng)。
凋謝的海棠花早已睡去,梨花開始褪色凋殘;花想說什么卻沒有說,我要問也完全困難。花呀你們只知婀娜盛開時,互相斗芳爭妍,卻不知道有人,為你們惋惜似水流年。
注釋
曲護:彎彎曲曲的闌干回廊。
悄:悄然(來臨)。
隔墻影繞一枝紅:與一枝紅杏出墻來說的內(nèi)容相近,意境卻不同。
海棠睡去梨花褪兩句:海棠花閉合了,梨花也從枝頭褪去,難覓蹤影,想問候她們卻沒有一個與我說話的。
婀(ē)娜:輕盈柔美。
惜流年:關(guān)注時光的流逝。
“虞美人·看花”鑒賞
賞析
《遣愁集》卷十三“集風(fēng)流”篇載有詞作者葉小鸞的這樣一段軼事:“晨起,未及梳妝,往候其母。母尚未起,揭?guī)柊玻蛞娖涿裁郎酰诵φZ之曰:“我見猶憐,未識畫眉人道爾何如也?””這位才女母親在這兒欣賞、贊美女兒,也是種“看花”一般的心性。可惜這樣的一個才貌雙全的絕色女子,雖已配婚,但那個張姓郎君尚未及為她“畫眉”,她就匆匆地去了,就像“驛外斷橋邊”自開自滅的一株弱花。
沿著曲曲彎彎的闌干回廊,小鸞來到自家這小小的閑庭院,此來不是“閑”逛、并非漫游,卻是因著這春寒的悄然降臨,心中揣著一段“恐”懼:但不知庭院里的花姐姐草妹妹們,是否安然無恙?她急急地走著,慌慌地找著,猛抬頭只覺眼前忽然一亮,卻原來是鄰家院墻上“一枝紅杏出墻來”,但卻消瘦得實在是可憐,顫巍巍地獨立在舊已相識的東風(fēng)之中,乃至小鸞一開始只看見一點紅“影繞”著墻頭,顯得格外的孤獨失援。想當(dāng)初宋人葉紹翁寫“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時候,這杏姑娘是何等富有生命力!那是一種過剩的生命力的欣然展露。而如今,東風(fēng)依舊,可杏花姑娘卻瘦弱不堪,出墻,也只是一種例行規(guī)程而已。
那么,去看看海棠花如何、梨花怎樣了。喲!難怪人稱“醉美人”,海棠姑娘睡得這般早啊!梨花呢,卻早已褪下枝頭,難覓蹤影。“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東坡先生當(dāng)年可是這么道來著。要不,奴家也來學(xué)他一學(xué),燒起高燭將美人照醒了再說?哦,不可呵不可!海棠美人讓照得不得安寢,也惟有東坡先生才不算得罪。她們睡的睡了,褪的褪了,奴家特地冒著春夜寒厲的風(fēng),跑了來,卻沒有一個與我說話的,沒有一個接受我問候的,只得欲語而止。看來也只能這樣無功而返了,小鸞一邊行走,一邊抱怨:她們只知道爭奇斗艷,爭累了睡、斗罷了褪,就不知道還有人“為伊惜流年”,關(guān)注著天氣的變化、時光的流逝。
少女心性,自然格外清純,故而少女寫作的文藝作品,也就顯得十分的純真可愛。那春寒的夜色中匆匆而去的嬌小身影,那寂靜的院落里踽踽而歸的零亂腳步,那生閑氣而找不到對象的嬌憨神情,全由那清麗暢達的文字給記錄了下來,讀之真讓人忍俊不禁。
葉小鸞簡介
明代·葉小鸞的簡介

葉小鸞(1616~1632) 明末才女。字瓊章,一字瑤期,吳江(今屬江蘇蘇州)人,文學(xué)家葉紹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詩,善圍棋及琴,又能畫,繪山水及落花飛碟,皆有韻致,將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 葉小鸞的詩(2篇)〕猜你喜歡
西子妝·蛾蕊顰深
蛾蕊顰深,翠茵蹴淺,暗省韶光遲暮。斷無情種不能癡,替消魂、亂紅多處。飄零信苦。只逐水、沾泥太誤。送春歸、費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嬌隨步。著意憐花,又怕花欲妒。莫辭身化作微云,傍落英、已歌猶駐。哀箏似訴。最腸斷、紅樓前度。戀寒枝、昨夢驚殘怨宇。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悵臥遙帷。
章臺街里芳菲伴,且問宮腰損幾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shù),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并覺今朝粉態(tài)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