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看花”譯文及注釋
譯文
曲折的欄干圍護花叢,靜靜的庭院顯得太小;還怕春天的寒氣,悄悄地把花兒襲擾。隔墻送過一枝紅影,卻是消瘦的杏花,迎著舊曾相識的東風。
凋謝的海棠花早已睡去,梨花開始褪色凋殘;花想說什么卻沒有說,我要問也完全困難。花呀你們只知婀娜盛開時,互相斗芳爭妍,卻不知道有人,為你們惋惜似水流年。
注釋
曲護:彎彎曲曲的闌干回廊。
悄:悄然(來臨)。
隔墻影繞一枝紅:與一枝紅杏出墻來說的內容相近,意境卻不同。
海棠睡去梨花褪兩句:海棠花閉合了,梨花也從枝頭褪去,難覓蹤影,想問候她們卻沒有一個與我說話的。
婀(ē)娜:輕盈柔美。
惜流年:關注時光的流逝。
“虞美人·看花”鑒賞
賞析
《遣愁集》卷十三“集風流”篇載有詞作者葉小鸞的這樣一段軼事:“晨起,未及梳妝,往候其母。母尚未起,揭帳問安,因見其貌美甚,乃笑語之曰:“我見猶憐,未識畫眉人道爾何如也?””這位才女母親在這兒欣賞、贊美女兒,也是種“看花”一般的心性。可惜這樣的一個才貌雙全的絕色女子,雖已配婚,但那個張姓郎君尚未及為她“畫眉”,她就匆匆地去了,就像“驛外斷橋邊”自開自滅的一株弱花。
沿著曲曲彎彎的闌干回廊,小鸞來到自家這小小的閑庭院,此來不是“閑”逛、并非漫游,卻是因著這春寒的悄然降臨,心中揣著一段“恐”懼:但不知庭院里的花姐姐草妹妹們,是否安然無恙?她急急地走著,慌慌地找著,猛抬頭只覺眼前忽然一亮,卻原來是鄰家院墻上“一枝紅杏出墻來”,但卻消瘦得實在是可憐,顫巍巍地獨立在舊已相識的東風之中,乃至小鸞一開始只看見一點紅“影繞”著墻頭,顯得格外的孤獨失援。想當初宋人葉紹翁寫“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時候,這杏姑娘是何等富有生命力!那是一種過剩的生命力的欣然展露。而如今,東風依舊,可杏花姑娘卻瘦弱不堪,出墻,也只是一種例行規程而已。
那么,去看看海棠花如何、梨花怎樣了。喲!難怪人稱“醉美人”,海棠姑娘睡得這般早啊!梨花呢,卻早已褪下枝頭,難覓蹤影。“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東坡先生當年可是這么道來著。要不,奴家也來學他一學,燒起高燭將美人照醒了再說?哦,不可呵不可!海棠美人讓照得不得安寢,也惟有東坡先生才不算得罪。她們睡的睡了,褪的褪了,奴家特地冒著春夜寒厲的風,跑了來,卻沒有一個與我說話的,沒有一個接受我問候的,只得欲語而止。看來也只能這樣無功而返了,小鸞一邊行走,一邊抱怨:她們只知道爭奇斗艷,爭累了睡、斗罷了褪,就不知道還有人“為伊惜流年”,關注著天氣的變化、時光的流逝。
少女心性,自然格外清純,故而少女寫作的文藝作品,也就顯得十分的純真可愛。那春寒的夜色中匆匆而去的嬌小身影,那寂靜的院落里踽踽而歸的零亂腳步,那生閑氣而找不到對象的嬌憨神情,全由那清麗暢達的文字給記錄了下來,讀之真讓人忍俊不禁。
葉小鸞簡介
明代·葉小鸞的簡介

葉小鸞(1616~1632) 明末才女。字瓊章,一字瑤期,吳江(今屬江蘇蘇州)人,文學家葉紹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詩,善圍棋及琴,又能畫,繪山水及落花飛碟,皆有韻致,將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 葉小鸞的詩(2篇)〕猜你喜歡
金縷曲·詠白海棠
洞戶深深掩。笑世間、濃脂膩粉,那般妝點。
認取朦朧明月下,不許東風偷飐。
偏觸動、詞人系念。
昨日微陰今日雨,好春光有限無馀欠。
肯為我,一時暫。
冰綃霧縠誰烘染?愛依依、柔條照水,靚妝清艷。
墻角綠陰欄外影,印上蕓窗冰簟。
隔一片、清陰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樹底魂難懺。
春欲暮,易生感。
西子妝·蛾蕊顰深
蛾蕊顰深,翠茵蹴淺,暗省韶光遲暮。斷無情種不能癡,替消魂、亂紅多處。飄零信苦。只逐水、沾泥太誤。送春歸、費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嬌隨步。著意憐花,又怕花欲妒。莫辭身化作微云,傍落英、已歌猶駐。哀箏似訴。最腸斷、紅樓前度。戀寒枝、昨夢驚殘怨宇。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賦
小娉婷,清鉛素靨,蜂黃暗偷暈。翠翹欹鬢。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認。睡濃更苦凄風緊。驚回心未穩。送曉色、一壺蔥茜,才知花夢準。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遺恨。臨砌影,寒香亂、凍梅藏韻。熏爐畔、旋移傍枕,還又見、玉人垂紺鬢。料喚賞、清華池館,臺杯須滿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