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州·篷窗風急雨絲絲
[元代]:張可久
篷窗風急雨絲絲,悶捻吟髭。淮陽西望路何之?無一個鱗鴻至,把酒問篙師。
迎頭便說兵戈事。風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樓,焚了茶肆,柳營花市,更呼甚燕子鶯兒!
篷窗風急雨絲絲,悶撚吟髭。淮陽西望路何之?無一個鱗鴻至,把酒問篙師。
迎頭便說兵戈事。風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樓,焚了茶肆,柳營花市,更呼甚燕子鶯兒!
“小梁州·篷窗風急雨絲絲”譯文及注釋
譯文
急風撲打著篷窗,細雨絲絲,愁悶難遣只有捻須思索,吟詩填詞。西望淮陽,今日要到哪里去?盼不到一封書信來,端著酒杯向船夫問一個底細。船夫一開頭就說兵戈戰事。告訴我風流已成往事,不要再去回憶追思,酒樓坍塌了,茶肆也被燒成灰,歌臺妓院成了軍營,往日的歌妓舞女再也找不到了。
注釋
小梁州:正宮曲牌。分上、下片,在散曲中較少見。句式:上片七四、七三四,下片七六、三三、四五。
悶捻吟髭:因為愁悶難遣,而捻著胡須思索吟詩。
路何之:路怎樣走。
鱗鴻:即魚雁傳書,代書信。
篙師:船夫。
柳營花市:喻指歌樓妓院,妓婦女居住。
燕子鶯兒:比喻歌妓。
元代·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
? 張可久的詩(230篇)〕
清代:
王國維
別浦盈盈水又波,憑欄渺渺思如何?
縱教踏破江南種,只恐春來茁更多。
別浦盈盈水又波,憑欄渺渺思如何?
縱教踏破江南種,隻恐春來茁更多。
宋代:
蘇軾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夸。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宋代:
鄭會
酴醾香夢怯春寒,翠掩重門燕子閑。
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
酴醾香夢怯春寒,翠掩重門燕子閑。
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
唐代:
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宋代:
劉辰翁
此處情懷欲問天,相期相就復何年。行過章江三十里,淚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猶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兩處,得人憐。
此處情懷欲問天,相期相就複何年。行過章江三十裡,淚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猶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兩處,得人憐。
宋代:
周邦彥
記愁橫淺黛,淚洗紅鉛,門掩秋宵。墜葉驚離思,聽寒螿夜泣,亂雨瀟瀟。鳳釵半脫云鬢,窗影燭光搖。漸暗竹敲涼,疏螢照晚,兩地魂消。
迢迢,問音信,道徑底花陰,時認鳴鑣。也擬臨朱戶,嘆因郎憔悴,羞見郎招。舊巢更有新燕,楊柳拂河橋。但滿目京塵,東風竟日吹露桃。
記愁橫淺黛,淚洗紅鉛,門掩秋宵。墜葉驚離思,聽寒螿夜泣,亂雨瀟瀟。鳳釵半脫雲鬢,窗影燭光搖。漸暗竹敲涼,疏螢照晚,兩地魂消。
迢迢,問音信,道徑底花陰,時認鳴鑣。也擬臨朱戶,歎因郎憔悴,羞見郎招。舊巢更有新燕,楊柳拂河橋。但滿目京塵,東風竟日吹露桃。
清代:
朱彝尊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干接大長干。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幹接大長幹。歌闆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宋代:
李覯
積陰為患恐沉綿,革去方驚造化權。
天放舊光還日月,地將濃秀與山川。
泥途漸少車聲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語殘云好知足,莫依河漢更油然。
積陰為患恐沉綿,革去方驚造化權。
天放舊光還日月,地將濃秀與山川。
泥途漸少車聲活,林薄初幹果味全。
寄語殘雲好知足,莫依河漢更油然。
清代:
納蘭性德
黃葉青苔歸路,屧粉衣香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一)
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二)
黃葉青苔歸路,屧粉衣香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一)
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二)
元代:
劉燕哥
故人別我出陽關,無計鎖雕鞍。今古別離難,兀誰畫蛾眉遠山。
一尊別酒,一聲杜宇,寂寞又春殘。明月小樓間,第一夜相思淚彈。
故人別我出陽關,無計鎖雕鞍。今古別離難,兀誰畫蛾眉遠山。
一尊別酒,一聲杜宇,寂寞又春殘。明月小樓間,第一夜相思淚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