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仙·吊喬夢符”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平生浪跡江湖難遇知音,只能心思傾注在詞曲之上。人生不滿百年還差些什么?潦倒一生只落得兩鬢如霜。故人已逝有如跨鶴遠游。多想像季札那樣在徐君的墳前掛劍,像王子猷那樣重彈亡弟所愛之琴,哀思無盡,只能攜琴載酒將往日的深情追尋。
注釋
凌波仙:曲牌名,常做吊詞用。喬夢符:名吉,元曲作家。一生潦倒,寄情詩酒。
宮商:中國歷代稱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為七聲。宮商即指音樂歌曲。
還急爭甚:爭,差之意。還差什么。
欲掛墳劍:據《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季札知道好友徐君喜歡他的寶劍,但是當他準備把寶劍送給徐君時,卻發現徐君已死,于是他“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
重聽膝上琴:據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記載,王獻之死后,他的哥哥王徽之前去憑吊,他徑直坐到靈床上,取出王獻之喜愛的琴來彈奏,但是弦不諧調,想到人琴俱亡,再無處尋覓,不禁覺得更加悲痛。
漫:聊且之意。
“凌波仙·吊喬夢符”鑒賞
賞析
“平生湖海少知音”,喬夢符一生漂泊不遇、落魄江湖,不為世用的他在貧富差距巨大、人們普遍嫌貧愛富的社會里知音甚少。“幾曲宮商大用心”,然而,“知音少”也使他得以更加專注于自己的創作,把絕世才華用在雜劇和散曲的撰寫方面。
“百年光景還爭甚?空贏得雪鬢侵,跨仙禽路繞云深。”人生短短百年光景,功名利祿皆為虛幻,根本不值得去爭。爭來爭去,結果不過是贏得一世奔波和滿頭華發。還不如忘掉人世的寵辱窮通,寄情山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生活的美妙。喬夢符身世坎坷,漂泊不遇,他曾在作品《折桂令·自述》中說自己“不應舉江湖狀元”。寄情詩酒,潦倒江湖并非是他看透了紅塵世事,而是因為生不逢時,不為世用,無法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退居鄉野,寄情山水,忘卻功名利祿實為無奈之舉。
喬夢符如騎鶴云游一般,一去不返,一轉眼曲人同他競已是陰陽兩隔。“欲掛墳前劍”在此處表示作者希望在喬夢符墳前掛劍,以表明二人的友誼即使生死也不能改變。
“重聽膝上琴”,是用《世說新語》中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希望能重新聽到喬夢符的琴聲,借琴聲安慰自己痛苦的情思。可是斯人已逝,琴聲自然也跟著消亡于世間。此處鐘嗣成借用這個典故,主要是為了表現二人之間深厚的情誼。
斯人已逝,生者卻依然無法面對陰陽兩隔的現實。“漫攜琴載酒相尋”,作者仍要帶著死者生前彈奏過的琴和曾經最喜歡的酒,去尋找舊日的好友。據史料記載,鐘嗣成和喬夢符的人生經歷頗為相似,二人都是胸懷壯志卻又不為世用的落魄布衣。末句既表達了鐘嗣成對亡友的不舍,又暗示其也將走上喬曾經所走的道路。
這首散曲表達鐘嗣成對已故友人的真摯感情。曲中既有對喬夢符一生坎坷遭遇的同情,又有對他所取得的成就的敬仰,其中也暗藏了一些作者自己對現實的失望和不滿情緒。
創作背景
鐘嗣成撰寫《錄鬼簿》,對每位已故同輩曲家傳記后均有首吊詞,對其人其曲進行評價和追悼,《吊喬夢符》是其中的一首。喬夢符即喬吉,鐘氏把他列入“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之列,并為其創作了這首悼詞。 ?
鐘嗣成簡介
元代·鐘嗣成的簡介

鐘嗣成(約1279——約1360),元代文學家,散曲家,字繼先,號丑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寓居杭州。屢試不中。順帝時編著《錄鬼簿》二卷,有至順元年(1330)自序,載元代雜劇、散曲作家小傳和作品名目。所作雜劇今知有《章臺柳》《錢神論》《蟠桃會》等七種,皆不傳。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數一套。
...〔? 鐘嗣成的詩(1篇)〕猜你喜歡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秋日田家雜詠
西風八九月,積地秋云黃。
力田已告成,計日宜收藏。
刈獲須及時,慮為雨雪傷。
農家終歲勞,至此愿稍償。
勤苦守恒業,始有數月糧。
嗟彼豪華子,素餐厭膏粱。
安坐廢手足,嗜欲毒其腸。
豈知民力艱,顆米皆琳瑯。
園居知風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獲稻時,粒粒脂膏香。
賀新郎·贈蘇昆生
蘇,固始人,南曲為當今第一。曾與說書叟柳敬亭同客左寧南幕下,梅村先生為賦《楚兩生行》
吳苑春如繡。笑野老、花顛酒惱,百無不有。淪落半生知己少,除卻吹簫屠狗。算此外、誰歟吾友。忽聽一聲《河滿子》,也非關、淚濕青衫透。是鵑血,凝羅袖。
武昌萬疊戈船吼。記當日、征帆一片,亂遮樊口。隱隱柁樓歌吹響,月下六軍搔首。正烏鵲、南飛時候。今日華清風景換,剩凄涼、鶴發開元叟。我亦是,中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