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陽曲·云籠月”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月亮被層云籠罩,陣陣晚風吹動懸掛在畫檐下的鐵馬銅鈴,叮當作響,這使得人更加感到悲涼凄切。起身挑挑燈芯,想把自己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悲苦、所有的怨恨都寫下來說給心上人聽,可是又長嘆一聲,想把燈吹滅,不再寫了。
注釋
雙調(diào):宮調(diào)名。壽陽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風”。
風弄鐵:晚風吹動著掛在檐間的響鈴。鐵:即檐馬,懸掛在檐前的鐵片,風一吹互相撞擊發(fā)聲。
兩般兒:指“云籠月”和“風弄鐵。”凄切:十分傷感。
剔銀燈:挑燈芯。銀燈,即錫燈。因其色白而通稱銀燈。
吁氣:嘆氣。
“壽陽曲·云籠月”鑒賞
賞析
元散曲表現(xiàn)思婦的凄苦,往往設身處地,曲盡其致。這首小令,就有著這種熨帖細微的特點,其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意境絕妙。
起首兩句,寫云層遮住月亮,夜風將檐前鐵馬吹得叮當作響。前者為色,造成昏暗慘淡的效果;后者為聲,增添了凄清孤寂的況味,所以接下去說“兩般兒助人凄切”。用一個“助”字,說明曲中的思婦凄切已久。這“兩般兒”已足以設畫出凄涼的環(huán)境,從而烘托出人物的境遇及心情。
思婦對這“兩般兒”如此敏感,是因為她獨守長夜。這種凄切的況味難以忍受,亟須排遣,于是就有了四、五兩句的情節(jié)。燈蓋里的燈草快燃盡了,思婦將它剔亮——這也說明她在黑夜中確實已挨守了好多時候。剔亮銀燈的目的,是為了將心中的思情同眼前的悲苦寫在信上,好寄給遠方的丈夫。卻不料一聲長嘆,無意間竟把燈吹滅了。這兩句針線細密:“剔銀燈”回應“云籠月”,云蔽月暗,光線昏淡,加上銀燈又不爭氣,燈焰將盡,故需要“剔”;而“長吁氣”則暗接“風弄鐵”,窗外的風兒足以掀弄鐵馬,畢竟還未能影響室內(nèi)的銀燈,如今居然“一聲吹滅”,足見長吁的強烈。這個小小的片段,既出人意外,又使人覺得極為真實;女主人公的心事和愁情雖沒有寫成,卻一清二楚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這個結尾堪稱出色。燈到底吹滅與否,作者未明言說破,或是故意不說破,這就使讀者自然去想象曲子中之女主人公欲吹不忍,不吹又于心難平的矛盾心理和復雜表情,揣摩詩句所包含的愛恨交織的情韻。可謂”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引梅堯臣語)的詩理。
《彩筆情辭》載盧摯的《壽陽曲·夜憶》四首,其中之一與此曲僅有少量不同,全文是:“窗間月,檐外鐵,這凄涼對誰分說。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吁氣把燈吹滅。”兩作孰先孰后不易確定,不過末句是“一聲吹滅”比“把燈吹滅”更有韻味。又《樂府群玉》有鐘嗣成《清江引·情三首》,其一曰:“夜長怎生得睡著,萬感著懷抱。伴人瘦影兒,唯有孤燈照。長吁氣一聲吹滅了。”鐘嗣成是元晚期作家,其末句構思無疑是受了此曲的影響。
馬致遠簡介
元代·馬致遠的簡介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馬致遠的詩(21篇)〕猜你喜歡
念奴嬌·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tài),薄幸如何消得?
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離愁萬種,醉鄉(xiāng)一夜頭白。
驀山溪·閨情
冬天易晚,又早黃昏后。修竹小闌干,空倚遍寒生翠袖。蕭蕭寶馬,何處狂游?
〔幺篇〕人已靜,夜將闌,不信今宵又。大抵為人圖甚么,彼此青春年幼。似恁的廝禁持,兀的不白了人頭。
〔女冠子〕過一宵,勝九秋。且將針線,把一扇鞋兒繡。驀聽得馬嘶人語,甫能來到,卻又早十分殢酒。
〔好觀音〕枉了教人深閨里候,疏狂性奄然依舊。不成器喬公事做的泄漏,衣紐不曾扣。待伊酒醒明白究。
〔雁過南樓煞〕問著時只辦著擺手,罵著時悄不開口。放伊不過耳朵兒扭。你道不曾共外人歡偶,把你愛惜前程遙指定梅梢月兒咒。
燭影搖紅·辜負天工
辜負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夢斷人腸,靜倚銀釭待。隔浦紅蘭堪采。上扁舟,傷心欸乃。梨花帶雨,柳絮迎風,一番愁債。
回首當年,綺樓畫閣生光彩。朝彈瑤瑟夜銀箏,歌舞人瀟灑。一自市朝更改。暗銷魂,繁華難再。金釵十二,珠履三千,凄涼千載。
浮萍篇
浮萍寄清水,隨風東西流。
結發(fā)辭嚴親,來為君子仇。
恪勤在朝夕,無端獲罪尤。
在昔蒙恩惠,和樂如瑟琴。
何意今摧頹,曠若商與參。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
新人雖可愛,無若故所歡。
行云有返期,君恩儻中還。
慊慊仰天嘆,愁心將何愬。
日月不恒處,人生忽若寓。
悲風來入懷,淚下如垂露。
發(fā)篋造裳衣,裁縫紈與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