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秦國懷古”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日里遙望荒郊,看著涇水曲折地流去,環繞著遠處的村落,無限愁緒從胸中升起。
眾多的牛馬放牧,導致原上春草殆盡。耕破了田地,發現了古碑,證實了這里就是秦國故地。
積雪茫茫的山巒,在黃昏中變得更加蒼茫;夕陽伴著云煙,讓樹林變得更加昏暗。
行走好幾里路,還都是茫茫黃沙。太荒涼了,想想這秦地當年的繁盛,的確讓人不堪回首。
注釋
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
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原:同“塬”,黃土高原地區因沖刷形成的高地,四邊陡,頂上平。
殘陽:夕陽。
“春日秦國懷古”鑒賞
簡析
《春日秦國懷古》是晚唐詩人周樸的一首作品,此詩曾作為詩歌鑒賞題的材料出現在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新課標卷的語文試題中。
這是一首懷古詩,詩的前六句描繪眼前之景,后兩句表達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首句統攝全篇點明作者的情感極其哀愁,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涇水彎彎曲曲靠在遙遠的村子旁邊;因為過多的放牧牛馬,春天的草已經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沒有人耕種,只有秦朝時的古碑還在,還能證明這里曾經的興盛;天色已晚,云彩與積雪一道圍繞在蒼山上,幾縷炊煙伴著殘陽,綠樹顯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盡是黃沙。看到這荒涼的景色,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詩歌用了觸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涇水、春草、古碑、蒼山、殘陽、綠樹、黃沙等凄涼敗落的景物,表達了自己的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用極富特征的荒涼景物抒發了對唐王朝國勢日衰的悲嘆。表現手法上頸聯采用擬人,寫景細致入微。
這首詩在格律上用韻規范,對仗工整,景情關系的處理是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寫哀景抒哀情,在情感上則蘊含了一種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緒。
周樸簡介
唐代·周樸的簡介

周樸(?—878),字見素,一作太樸,福州長樂人。【《全唐詩》作吳興(今湖州)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年不詳,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詩,無功名之念,隱居嵩山,寄食寺廟中當居士,常與山僧釣叟相往還。與詩僧貫休、方干、李頻為詩友。周樸,唐末詩人,生性喜歡吟詩,尤其喜歡苦澀的詩風。
...〔? 周樸的詩(1篇)〕猜你喜歡
永遇樂·病中
翠帳春寒,玉爐香細,病懷如許。永晝懨懨,黃昏悄悄,金博添愁炷。薄幸楊花,多情燕子,時向瑣窗細語。怨東風、一夕無端,狼藉幾番紅雨。
曲曲闌干,沉沉簾幕,嫩草王孫歸路。短夢飛云,冷香侵佩,別有傷心處。半暖微寒,欲晴還雨,消得許多愁否。春來也、愁隨春長,肯放春歸去。
昭君辭
朝發披香殿,夕濟汾陰河。
于茲懷九逝,自此斂雙蛾。
沾妝如湛露,繞臆狀流波。
日見奔沙起,稍覺轉蓬多。
朔風犯肌骨,非直傷綺羅。
銜涕試南望,關山郁嵯峨。
始作陽春曲,終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暫經過。
悲從弟仲德
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
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
禮服名群從,恩愛若同生。
門前執手時,何意爾先傾!
在數竟不免,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數齡。
雙位委空館,朝夕無哭聲。
流塵集虛坐,宿草旅前庭。
階除曠游跡,園林獨馀情。
翳然乘化去,終天不復形。
遲遲將回步,惻惻悲襟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