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柳絮風輕”譯文及注釋
譯文
輕輕暖風吹得柳絮飄飛,細細春雨打濕梨花。房門上,掛的繡簾還未卷起,庭院里春意深深。只見橫于院中的小橋倒映在綠色的溪流中,遠處的市鎮只有那孤煙冉冉升起。
愿與你期能重溫舊好,想著你我相遇情形睡意也淡化了。清醒后只覺晨風帶著瑟瑟涼意侵入鴛鴦被中。酒意已消,臉上紅霞已散,可臉邊余紅猶在;美夢幻滅有如春山一樣翠綠的雙眉怎不蹙了又蹙!
注釋
碧溪:綠色的溪流。
鏡約關情:陳朝太子舍人徐德言,尚樂昌公主。陳政衰,徐謂公主曰:“國破,汝必入權豪家。倘情緣未斷,尚冀相見乎?”乃破鏡各分其半,約他日以元宵日賣于都市,這就是詞中“鏡約關情”的出處,借此表明思婦對其情郎忠貞不渝,期能重溫舊好。
琴心破睡:西漢臨邛富豪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知琴。時司馬相如赴卓宅赴宴,酒酣,操《鳳求凰》琴曲以挑之。文君心悅,夜奔相如,馳歸成都,結為伉儷。意謂那位思婦回憶起她和情郎的相遇,與相如、文君的結合極其相似,因之越想越覺甜美,竟至使睡意也淡化了。
鴛被:繡有鴛鴦的錦被。
“踏莎行·柳絮風輕”鑒賞
賞析
這首詞寫思婦懷人而愁苦不堪。詩詞以離愁為主題的作品很多,然而此詞卻頗有特色,顯得標致雋永。
上片描繪足以烘托思婦離愁的景色。
“柳絮風輕,梨花雨細”,起筆這兩句都省略了動詞謂語,且語序亦倒置,補足還原應為:“風輕飄柳絮,雨細濕梨花。”這里首先借景象點明了時在暮春,此時正值輕輕暖風將柳絮吹向半空亂飛,細細春雨使一枝枝梨花帶上亮晶晶的水滴。然而如此大好春光,對于獨守空幃的思婦,只能成為她離恨綿綿的反襯,更沒有心思去觀賞。正如湯顯祖《牡丹亭》所寫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一樣。確實如此啊,天亮好久了,可她所住之處,猶然“春陰院落簾垂地”,房門上,掛的繡簾還未卷起,她仍然慵懶地躺在床榻之上。她本來早已醒了,于是半睜惺忪睡眼,情不自禁地從窗欞看出去,只見“碧溪影里小橋橫,青簾市上孤煙起”。她終于忍不住要往外看,她的目光一下子就落在橫于“春陰院落”不遠的“小橋”上。這正是由于她的情郎曾打從橋上而去,歸家也必然會打從那橋上而來,所以對于那座小橋她不知望過多少次了,而今晨又忍不住再望了一回。可是這一回仍舊失望,他依然未打從那橋上歸來,這真如溫庭筠《思帝鄉》所寫的“惟有阮郎春盡,不歸來”。接下去,她再將目光向遠處的市鎮看去,同樣什么動靜也沒有,只有那晨飲的“孤煙”冉冉升起而已。此處著一“孤”字,又正好是她此時此刻內心感到無比孤寂的寫照。
下片抒發思婦對其情郎的蜜意柔情。
過片“鏡約”二句,化用了南朝陳徐德言、樂昌公主夫婦及西漢司馬相如、卓文君夫婦的有關典故。陳朝太子舍人徐德言,尚樂昌公主。陳政衰,徐謂公主曰:“國破,汝必入權豪家。倘情緣未斷,尚冀相見乎?”乃破鏡各分其半,約他日以元宵日賣于都市,這就是詞中“鏡約關情”的出處,借此表明思婦對其情郎忠貞不渝,期能重溫舊好。又西漢臨邛富豪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知琴。時司馬相如赴卓宅赴宴,酒酣,操《鳳求凰》琴曲以挑之。文君心悅,夜奔相如,馳歸成都,結為伉儷。這就是“琴心破睡”的來源,意謂那位思婦回憶起她和情郎的相遇,與相如、文君的結合極其相似,因之越想越覺甜美,竟至使睡意也淡化了。她完全清醒過來以后,才覺晨風吹涼,使得“輕寒漠漠侵鴛被”。當她一眼瞥見被面上繡制的的鴛鴦時,心中又不禁產生了鴛鴦倒永不分離而自己如今卻形單影只的慨嘆,真是無可奈何!歇拍兩句“酒醒霞散臉邊紅,夢回山蹙眉間翠”,是寫思婦起床后整妝時從鏡中所看到的自己的形狀。她記起昨夜因欲解愁而飲酒的事來,喝得兩頰升起了紅霞,現在雖然酒意已消,可臉邊余紅猶在;而剛才她與情郎相遇的美夢,可惜一下就幻滅了,她的有如春山一樣翠綠的雙眉怎不蹙了又蹙呢!如此以她顧影自憐的行動描寫作結,給人留下她不勝相思之愁的印象就更深刻難忘了。
此詞寫思婦之離情,側重于對她內心活動過程的揭示;然而全都以景物及其自身的行動烘染之,不僅無概念化、抽象化之弊,且更如小說塑造人物形象那樣,頗有浮雕感、立體感的審美效應。此外,詞中幾乎每一個句子都提煉得綺麗而自然,全詞行文暢達得如行云流水。宋人胡仔《苕溪漁隱詞話》卷一云:“詞句欲全篇皆好,極為難得”(見《詞話叢編》第167頁)。
謝逸簡介
宋代·謝逸的簡介

謝逸(1068-1113,一說1010-1113)字無逸,號溪堂。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文學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與其從弟謝薖并稱“臨川二謝”。與饒節、汪革、謝薖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曾寫過300首詠蝶詩,人稱“謝蝴蝶”。生于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汪革、謝薖同學于呂希哲,刻苦磨礪,詩文俱佳。兩次應科舉,均不第。宋徽宗趙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終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 謝逸的詩(5篇)〕猜你喜歡
奉使登終南山
常愛南山游,因而盡原隰。
數朝至林嶺,百仞登嵬岌。
石壯馬徑窮,苔色步緣入。
物奇春狀改,氣遠天香集。
虛洞策杖鳴,低云拂衣濕。
倚巖見廬舍,入戶欣拜揖。
問性矜勤勞,示心教澄習。
玉英時共飯,芝草為余拾。
境絕人不行,潭深鳥空立。
一乘從此授,九轉兼是給。
辭處若輕飛,憩來唯吐吸。
閑襟超已勝,回路倏而及。
煙色松上深,水流山下急。
漸平逢車騎,向晚睨城邑。
峰在野趣繁,塵飄宦情澀。
辛苦久為吏,勞生何妄執。
日暮懷此山,悠然賦斯什。
晚游六橋待月記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隔浦蓮近拍·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
新篁搖動翠葆,曲徑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驚飛鳥。濃靄迷岸草。蛙聲鬧,驟雨鳴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處,簾花檐影顛倒。綸巾羽扇,困臥北窗清曉。屏里吳山夢自到。驚覺,依然身在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