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雨霽巫山上
[五代]:毛文錫
雨霽巫山上,云輕映碧天。遠風吹散又相連,十二晚峰前。
暗濕啼猿樹,高籠過客船。朝朝暮暮楚江邊,幾度降神仙。
雨霽巫山上,雲輕映碧天。遠風吹散又相連,十二晚峰前。
暗濕啼猿樹,高籠過客船。朝朝暮暮楚江邊,幾度降神仙。
“巫山一段云·雨霽巫山上”譯文及注釋
雨霽(jì劑):雨停天開。霽:本指雨停,后風雪停,云霧散均為“霽”。
十二晚峰:指巫山十二峰。巫山以上,群峰連綿,其尤突出者有十二峰。
“巫山一段云·雨霽巫山上”鑒賞
鑒賞
這首詞看似寫巫山佳景,但結末也隱含著佳人之怨。南宋葉夢得評此詞為“細心微詣,直造蓬萊頂上”,不無道理。其境界縹緲,情意深邃,在毛詞中實屬上品。
五代·毛文錫的簡介

唐末五代時人,字平珪,高陽(今屬河北人),一作南陽(今屬河南)人。年十四,登進士第。已而入蜀,從王建,官翰林學士承旨,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蜀亡,隨王衍降唐。未幾,復事孟氏,與歐陽烔等五人以小詞為孟昶所賞。《花間集》稱毛司徒,著有《前蜀紀事》《茶譜》,詞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國維輯《毛司徒詞》一卷。
...〔
? 毛文錫的詩(37篇)〕
唐代:
杜牧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
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蓑唱牧牛兒,籬窺茜裙女。
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
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蓑唱牧牛兒,籬窺茜裙女。
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魏晉:
曹丕
方舟戲長水,湛澹自浮沉。
弦歌發中流,悲響有馀音。
音聲入君懷,凄愴傷人心。
心傷安所念,但愿恩情深。
愿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
方舟戲長水,湛澹自浮沉。
弦歌發中流,悲響有馀音。
音聲入君懷,凄愴傷人心。
心傷安所念,但願恩情深。
願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
宋代:
張先
蘋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風凄凄。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蘋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風凄凄。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近現代:
毛澤東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清代:
吳錫麒
春波軟蕩紅樓水,多時不放鶯兒起。一樣夕陽天,留寒待禁煙。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舊。可奈別離何,明朝楊柳多。
春波軟蕩紅樓水,多時不放鶯兒起。一樣夕陽天,留寒待禁煙。
已是人消瘦,隻此情依舊。可奈別離何,明朝楊柳多。
宋代:
蘇轍
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仕,將宦游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復移守膠西⑶,而轍滯留于淮陽、濟南⑷,不見者七年。熙寧十年二月,始復會于澶濮之間⑸,相從來徐留百余日。時宿于逍遙堂,追感前約,為二小詩記之。
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
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臥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凄凄。
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仕,將宦遊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複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⑴?”其後子瞻通守餘杭⑵,複移守膠西⑶,而轍滯留于淮陽、濟南⑷,不見者七年。熙甯十年二月,始複會于澶濮之間⑸,相從來徐留百餘日。時宿于逍遙堂,追感前約,為二小詩記之。
逍遙堂後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
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臥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凄凄。
唐代: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宋代:
蘇軾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清代:
黃景仁
倚柴門、晚天無際,昏鴉歸影如織。分明小幅倪迂畫,點上米家顛墨。看不得。帶一片斜陽,萬古傷心色。暮寒蕭淅。似捲得風來,還兼雨過,催送小樓黑。
曾相識。誰傍朱門貴宅。上林誰更棲息。郎君柘彈休拋灑,我是歸飛倦翮。飛暫歇。卻好趁江船,小坐秋帆側。啼還啞啞。笑畫角聲中,暝煙堆里,多少未歸客。
倚柴門、晚天無際,昏鴉歸影如織。分明小幅倪迂畫,點上米家顛墨。看不得。帶一片斜陽,萬古傷心色。暮寒蕭淅。似捲得風來,還兼雨過,催送小樓黑。
曾相識。誰傍朱門貴宅。上林誰更棲息。郎君柘彈休拋灑,我是歸飛倦翮。飛暫歇。卻好趁江船,小坐秋帆側。啼還啞啞。笑畫角聲中,暝煙堆裡,多少未歸客。
元代:
薩都剌
五更寒襲紫毛衫,睡起東窗酒尚酣。
門外日高晴不得,滿城濕露似江南。
五更寒襲紫毛衫,睡起東窗酒尚酣。
門外日高晴不得,滿城濕露似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