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陳澧的詩 > 甘州·漸斜陽淡淡下平堤

      甘州·漸斜陽淡淡下平堤

      [清代]:陳澧

      漸斜陽、淡淡下平堤,塔影浸微瀾。問秋墳何處?荒亭葉瘦,廢碣苔斑。一片零鐘碎梵,飄出舊禪關。杳杳松林外,添做蕭寒。

      須信竹根長臥,勝丹成遠去,海上三山。只一抔香冢,占斷小林巒。似家鄉、水仙祠廟,有西湖為鏡照華鬘。休腸斷,玉妃煙雨,謫墮人間。


      “甘州·漸斜陽淡淡下平堤”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淡淡的斜陽漸漸沿平堤落下,玉塔的影子浸入湖水微微漾起的波瀾。試問朝云的墳墓今在何處?眼前是那荒蕪的古亭,零落的枯葉,殘破的石碑上已經霉苔斑斑。一片零落的鐘鼓與念誦聲傳來,出自那朝云舊日修行過的僧寺禪關。聲音直飄到遠遠的松林外,與山林添上幾分蕭瑟和凄寒。

      朝云啊,你應該相信,在這竹根之下長眠,勝似仙丹煉成,高步仙山。只這一抔凈土香墳,就占盡了小小山林的風光無限。這里正像是你家鄉的水仙祠廟,又有平波如鏡的西湖為你照影,梳理華發。東坡先生也不必為如玉妃般美麗的朝云,謫居人間而傷心腸斷了。

      注釋

      甘州:即“八聲甘州”。

      朝云墓:在廣東惠州豐湖孤山,豐湖在惠州城西,亦名西湖。朝云:蘇軾《朝云墓志》:“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錢塘人。”朝云十二歲事蘇軾,伴隨二十三年。蘇軾貶官惠州,侍妾皆散去,獨朝云相依。三山,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合稱。巫陽云雨仙:宋玉《高唐賦》說,“昔者先主嘗游高唐……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故為立廟,名曰‘朝云’”。

      平隄:東坡謫居惠州時曾助筑堤岸,當地亦名之蘇堤。

      塔影:指泗州塔,當時名大圣塔。

      廢碣苔斑:朝云墳經伊秉綬任太守時重修,為嘉慶年間,今又碣石苔侵,呈破敗狀,故云“廢碣苔斑”。

      琴鐘碎梵:從寺廟中傳出斷續的禪唱和鐘鼓聲。蕭條狀貌的補筆。

      禪關:宋時此間有棲霞寺,久湮。此指附近寺院。

      竹根長臥:用蘇軾《悼朝云詩》:“歸臥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句。

      一抔:一捧土,土丘。指朝云墓。

      巒:山岡。

      “似家鄉”句:杭州有水仙祠廟,在蘇堤第四橋畔。

      “休腸斷”二句:仍用東坡詩句,《花落復次前韻》有“玉妃謫墮煙雨村,先生作詩與招魂”句。

      “甘州·漸斜陽淡淡下平堤”鑒賞

      賞析

      陳澧以經學名世,亦精究于詩詞文章。所作《憶江南館詞》僅有詞二十五首,然篇篇是精品,夏承燾先生推崇說:“羅浮海澨看奇彩,落落青天廿五峰。”(《瞿髯論詞絕句》)其詞綽有雅音,頗得風騷之旨,在晚清諸詞家中獨樹一幟。譚獻以為陳澧“粹然大儒,不廢藻詠,填詞朗詣,洋洋乎會于風雅,乃使綺靡奮厲兩宗,廢然知反”(《篋中詞續》),論家目為確評。

      這首《甘州》詞是詞人憑吊惠州朝云墓址時寫的。惠州,在廣東。朝云,蘇軾愛妾,“字子霞,姓王氏,錢塘人”(蘇軾《朝云墓志銘》)。宋紹圣年間,蘇軾貶官惠州,諸妾皆散去,獨朝云相伴謫居。紹圣二年七月,朝云不幸患瘟疫去世,卒年三十四歲。蘇軾至為悲痛,據她的遺囑,安葬她在城西豐湖邊的山腳下。朝云是一位善良、美麗、聰明、有靈氣的女性,她與蘇軾在惠州留下了許多美好動人的傳說,她的墓也成為惠州一處勝跡,“每歲清明,傾城士女,酹酒羅拜”。詞人是鄰邑番禺人,曾多次參拜惠州蘇軾、朝云的遺跡,憑吊徘徊,不勝動情。詞記寫了其中一次的情形。

      上闋寫朝云“秋墳”的荒落景象,帶一縷淡淡的傷感情緒。開始以“漸”字領起,摹寫豐湖黃昏日落的大背景。一輪斜陽,一抹平展展的長堤,畫面線條疏落橫斜,空間立體感極強,展示了秋郊湖天的空闊視野,與唐人詩“長河落日圓”有相似的意境。再首腹夾以“漸”,“下”兩字,又寫出了時間的流動感,凝結的畫面緩緩活動起來:夕陽西墜,與平堤相近、相切,進而相交。“淡淡”形容在時空間的交叉點中,斜陽余暉淡褪收斂,色彩轉為柔和。由于日腳漸下平堤,只見堤邊塔影也慢慢伸長,慢慢映入微泛漣漪的湖面。用“浸”字勾勒影斜入水,情態絕妙。“塔影”指朝云墓塔的日影,蘇軾《悼朝云并引》云:“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棲禪寺松林中,東南置大圣塔。”不動聲色中,視線由落日移入豐湖,又移近湖邊墓地。斜陽、淡暉、平堤、湖水、墓塔種種景物,構成了一組完整的蒼涼寂落的荒野景象,隱現著詞人悵惘佇望的神色。接下“問秋墳何處”,側面點出尋訪朝云墓地的詞人行蹤。“秋墳”既喻明時令,又引人聯想起李賀《秋來》詩句:“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墓地的幽邃悄愴氣氛隔紙而生。因“問”而正面推顯“秋墳”荒落景象:“荒亭葉瘦,廢碣苔斑。”葉瘦言秋風肅殺,亭荒言地點幽僻,故墓碑廢坍,蒼苔侵蝕,斑痕累累。據載:朝云墓前有宋時附近寺僧紀念她而筑的六如亭;清嘉慶年間,伊秉綬又將墓重新修葺,并為之立碑,上書“蘇東坡先生侍妾子霞王夫人之墓”。時過境遷,詞人重來已非昔比,儼然古跡。兩句以景作答,獨立憑吊,撫碑感慨,悄寂生哀的凝重心情由景托出。“一片零鐘碎梵,飄出舊禪關”,宕開一筆寫聲響,視線循聲由近移遠,空中傳聲,另起一種清虛杳渺的意境。“鐘”“梵”指寺院內的晚鐘和僧徒誦念佛經的聲響。“禪關”,寺院山門。朝云墓正后方是一片大松林,左右兩邊都是佛寺,距離墓地只兩里左右。詞人在肅穆吊念中,隱隱約約聽到松風送來一陣陣從不遠處寺院高墻傳出的晚禱鐘聲和輕唱,尋聲遙望,神思蕩遠。“舊禪關”的“舊”字,有深意,朝云信佛,念偈辭世,舊日之寺猶在,而香魂已逝,獨宿抔土,長與零鐘碎梵為伴,令人悵然。結語跌出“杳杳松林外,添作霜寒”,寫因悵望而體察到的秋天季節感受,寒意暗起。“霜寒”與首句“斜陽”首尾呼應,重重渲染了秋晚的蕭瑟氛圍。

      下闋轉發議論,與朝云娓娓對語,主旨即序文所云。在慰解和勸挽朝云的同時,表現了詞人的一種人生信念。勸慰分三層來寫,節節遞進,層層轉深,情辭懇切,至為感人。“須信”三句是第一層。“須信”,說服語,語氣親切誠摯。務須相信什么呢?人間遠勝仙山!但詞人換以藝術形象來表達這一高深的哲理,無枯燥說理之悶,有藝術審美之韻。長臥竹根,清靜又安穩,高雅又淡遠,這環境與冰肌玉骨、聰靈澹泊的朝云正相般配,勝于去那飄渺微茫的海上三山做神仙。“三山”,仙山蓬萊、方丈、瀛洲的總稱。“竹根長臥”,從蘇軾《悼朝云》詩“歸臥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中拈出。“丹成遠去,海上三山”,融改蘇軾《朝云詩》語,即小序所引者,蘇軾詩是稱贊朝云到惠州后也操起了“經卷藥爐新活計”,與他一樣潛研道家長生術,夸她煉丹成后定將升仙,不再作凡人妻妾。這兒,詞巧用蘇軾詩句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妥貼無隔,蘊意豐厚,對朝云來說也更為熟悉親近;筆底還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蘇軾詞)的熱愛人間之執著。第二層是“只一抔香冢,占斷小林巒”二句,說朝云墓占盡小山林風光,樂趣無窮。“一抔”,猶一掬,形容墓丘小小。朝云墓的地點很幽靜,四周是肅靜的松林,墓后有山溪瀑布流入湖中。有幸遠避塵囂,獨享如此風光,不勝舒暢愜意,朝云自然快慰。第三層“似家鄉、水仙祠廟,有西湖、為鏡照華鬘”,進一步用款款鄉情叩動朝云心弦。“家鄉”,指朝云的故鄉杭州。“水仙祠廟”,杭州西湖蘇堤舊有水仙王廟。本來吳人呼伍子胥祠為水仙王廟,后世轉呼龍王廟,后又誤以水仙為女神(見《西湖志纂》)。詞似指豐湖邊有朝云祠廟。“西湖”,指豐湖,豐湖位城西,又名西湖。詞意思說:豐湖景色有如杭州西湖,湖邊有水仙廟,湖水也清澈美麗,可照影梳發,朝云每日臨水梳妝,猶如回到了家鄉。一個“似”字,融消了異鄉異客的孤獨感,添生出一股故土難舍的眷戀情思。三層議論,直注而下,理、情、景俱出,風神搖曳,在說理的同時寫景抒情,給人以深刻的審美感受,內中寓含著詞人對故鄉山水的深厚感情。下闋經過三層八句的充分蓄勢,詞意飽足,于是水到渠成地結出最后一拍:“休腸斷,玉妃煙雨,謫墮人間。”“玉妃”云云,出自蘇軾《花落復次前韻》詩:“玉妃謫墮煙雨村,先生作詩與招魂。”玉妃本指太真妃楊玉環,詩喻梅花;詞又用以象征朝云,借花落暗示人殞,言魂魄歸臥豐湖,不須傷心斷腸。詠意又重合于序文之旨。玉妃喻象雙關重疊,有月下白梅的淡雅迷茫,又有白衣仙女的幽美飄渺,在一片空靈出塵的仙氣花香中,朝云的形象得到了高度的凈化和升華,詞人熱愛人間、山水的情懷和豁達的胸襟也隨之露白。填詞結句,有以動蕩見奇,有以迷離稱雋,這首詞奇雋兼美,是為大家佳制。

      陳澧簡介

      清代·陳澧的簡介

      陳澧

      陳澧(1810-1882)清代著名學者。字蘭甫、蘭浦,號東塾,出生于廣州木排頭,世稱東塾先生,廣東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六應會試不中。先后受聘為學海堂學長、菊坡精舍山長。于天文、地理、樂律、算術、古文、駢文、填詞、書法,無不研習,著述達120余種,著有《東塾讀書記》、《漢儒通義》、《聲律通考》等。

      ...〔? 陳澧的詩(1篇)

      猜你喜歡

      夢江南·千萬恨

      唐代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長相思·秋風清

      明代李攀龍

      秋風清,秋月明。葉葉梧桐檻外聲。難教歸夢成。

      砌蛩鳴,樹鳥驚。塞雁行行天際橫。偏傷旅客情。


      過虎門

      清代康有為

      粵海重關二虎尊,萬龍轟斗事何存。

      至今遺壘余殘石,白浪如山過虎門。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隴因題

      唐代許渾

      海燕西飛白日斜,天門遙望五侯家。

      樓臺深鎖無人到,落盡東風第一花。


      南鄉一剪梅·招熊少府

      元代虞集

      南阜小亭臺,薄有山花取次開。寄語多情熊少府;晴也須來,雨也須來。

      隨意且銜杯,莫惜春衣坐綠苔。若待明朝風雨過,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連江 一作:連天)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定風波·志在煙霞慕隱淪

      五代李珣

      志在煙霞慕隱淪,功成歸看五湖春。一葉舟中吟復醉,云水。此時方識自由身。

      花島為鄰鷗作侶,深處。經年不見市朝人。已得希夷微妙旨,潛喜。荷衣蕙帶絕纖塵。


      和宿硤石寺下

      宋代趙抃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應已離塵緣。

      松關暮鎖無人跡,惟放鐘聲入畫船。


      菩薩蠻·為春憔悴留春住

      清代納蘭性德

      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歸雨。深巷賣櫻桃,雨余紅更嬌。

      黃昏清淚閣,忍便花飄泊。消得一聲鶯,東風三月情。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其一

      魏晉陶淵明

      行行循歸路,計日望舊居。

      一欣侍溫顏,再喜見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豈不險?歸子念前涂。

      凱風負我心,戢楪守窮湖。

      高莽眇無界,夏木獨森疏。

      誰言客舟遠?近瞻百里余。

      延目識南嶺,空嘆將焉如!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 另类小说亚洲色图|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在线卡一卡二卡新区|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亚洲小说图片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亚洲黄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