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后庭花”譯文及注釋
譯文
樓殿高閣前有芳林花草競相爭春,妃子們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裝打扮,更加顯出傾城之貌。
妃子起初掩映著窗子,外面春光的嬌美之景無法進入她們的芳閣。但妃子一出閨閣,萬般春日麗景都失去了顏色。妃子笑容可掬,盈盈走出門戶。
她們的臉就像帶著晶瑩雨露的鮮花,她們的美態(tài)就如玉樹那樣秀麗,流光溢彩,清雅別致。
花兒從開放時的爭奇斗艷到枯萎的凋零是很短暫的時光,到花瓣都落光的時候一切又都歸于了平凡。
注釋
對:相對,對面。這里指高閣前有芳林花草。
傾城:使城池傾倒,形容女子貌美。
乍:開始,起初。
?。横ぃ♂ⅰ?/p>
玉樹:玉樹的樹冠挺拔秀麗,莖葉碧綠,頂生白色花朵,十分清雅別致。
流光:玲瓏剔透,流光溢彩。
“玉樹后庭花”鑒賞
賞析
陳后主所作的《玉樹后庭花》歌,寫的是嬪妃們嬌嬈媚麗,堪與鮮花比美競妍,其詞哀怨靡麗而悲涼,后來成為亡國之音的代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艷質(zhì)本傾城。”詩的開頭概括了宮中環(huán)境,并化用漢朝李延年的“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詩句,來映襯美人的美麗。華麗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園,沒人居住的高閣就在這殿宇的對面,在花叢的環(huán)繞之中。美人生來就美麗,再經(jīng)刻意妝點,姿色更加艷麗無比。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tài)笑相迎。”寫美人們應召見駕時的情態(tài),儀態(tài)萬千,風情萬種。無論是應召時的“乍不進”,還是接駕時的“笑相迎”,都討得后主的無比歡欣?!把標苹ê?,玉樹流光照后庭?!痹姷慕Y(jié)尾處與開頭相呼應,重點描繪了宮中美人的“傾國傾城之貌”,也成了陳后主留戀后宮,貪戀美人的最好注腳。
詩歌在藝術(shù)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著意于從側(cè)面、動態(tài)的角度去描寫,力求舍形而求神,詩中所用的“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的描寫都極為生動傳神;二是全詩結(jié)構(gòu)緊湊,回環(huán)照應,景與人相互映襯,意象美不勝收。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宮體詩的最高水平。從一個側(cè)面可以看出,陳后主雖然是一個糟糕的皇帝,但卻是一個具有一定藝術(shù)修養(yǎng)的詩人。
創(chuàng)作背景
南朝陳后主生活奢侈,不問政事,且喜愛艷詞。但他的好日子就象這玉樹后庭花一樣短暫,前后不足七年(公元582年至589)589年,隋兵進入建康(今南京),陳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陽。 《玉樹后庭花》遂被稱為“亡國之音”。
陳叔寶簡介
南北朝·陳叔寶的簡介

陳后主陳叔寶(553—604年),字元秀,南朝陳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82年—589年在位,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游宴,制作艷詞。隋軍南下時,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為然。589年(禎明三年),隋軍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后在洛陽城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謚曰煬。
...〔? 陳叔寶的詩(1篇)〕猜你喜歡
金縷曲·詠白海棠
洞戶深深掩。笑世間、濃脂膩粉,那般妝點。
認取朦朧明月下,不許東風偷飐。
偏觸動、詞人系念。
昨日微陰今日雨,好春光有限無馀欠。
肯為我,一時暫。
冰綃霧縠誰烘染?愛依依、柔條照水,靚妝清艷。
墻角綠陰欄外影,印上蕓窗冰簟。
隔一片、清陰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樹底魂難懺。
春欲暮,易生感。
秦女休行
西門秦氏女,秀色如瓊花。
手揮白楊刀,清晝殺讎家。
羅袖灑赤血,英聲凌紫霞。
直上西山去,關(guān)吏相邀遮。
婿為燕國王,身被詔獄加。
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素頸未及斷,摧眉伏泥沙。
金雞忽放赦,大辟得寬賒。
何慚聶政姊,萬古共驚嗟。
西子妝·蛾蕊顰深
蛾蕊顰深,翠茵蹴淺,暗省韶光遲暮。斷無情種不能癡,替消魂、亂紅多處。飄零信苦。只逐水、沾泥太誤。送春歸、費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嬌隨步。著意憐花,又怕花欲妒。莫辭身化作微云,傍落英、已歌猶駐。哀箏似訴。最腸斷、紅樓前度。戀寒枝、昨夢驚殘怨宇。
鞠歌行
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卞和恥。
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
荊山長號泣血人,忠臣死為刖足鬼。
聽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買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當時賤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變磻溪中。
一舉釣六合,遂荒營丘東。
平生渭水曲,誰識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雙目送飛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