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望月”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大江遼闊,千里茫茫,只有我一只小船在江中孤零零司州沒有伴。
只有以前在家中樓上看到的月亮,或遠或近總是伴隨著我。
起風前它四周先圍著一個彩環,散霧時它又像急速游動向前。
倘如它能永遠象一把園扇,可以拂去艷情場上的塵煙。
注釋
大江:指詩人月夜泛舟所在的江。無考證。
無四鄰:指周圍沒有其他船只。
唯余:只有。故樓:指家鄉之樓。月隨人行,故現在照“我”之月,仍是“故樓月”。
入風:遇風。暈:月四周有時有云氣圍繞如環叫做月暈。
排霧:沖開、排開云霧。輪:月輪。
似扇:古人詠扇的詩賦形容扇的圓常以月為比,詩中倒轉過來,以扇比月。
堪:能,可。拂:拂拭。艷歌塵:指唱艷歌的人身上的塵土。
“舟中望月”鑒賞
賞析
“大江闊千里,孤舟無四鄰”,開頭兩句交待了望月的時間、地點、環境。江,是橫闊千里、浩渺無際的大江;舟,是孤舟,無四鄰的孤舟。二者對比鮮明,表達了詩人旅途的孤寂。而旅途的孤寂又無處訴說,只有遙寄明月了,為引出下文做了鋪墊。
“唯余故樓月,遠近必隨人”,承接上句。詩人展開奇思妙想:他不覺孤獨,認定此月正是老家樓上常見的那輪明月,原是“舊時相識”,因而不管自己去家遠或近,它始終不離不棄跟隨在身邊,更深層地表達出了思戀與孤獨之苦。詩人不再覺得孤寂,精神便不頹喪了。由此又自然列入三聯對“故樓月”的描寫,仍用擬人的方法。
“入風先繞暈,排霧急移輪”,詩人一拋寫月常用手法,別出心裁,故作錯覺。月見風來襲,便讓暈來圍繞;見云霧來遮,便急忙調轉車輪駛走。忽明忽暗之間,也暗示詩人思緒的起伏不定:感激它為照我陪我而作的辛勤,贊美它那艱難的經歷和勇于防范的精神,這種模棱的認識又延續下去。
“若教長似扇,堪拂艷歌塵”,此聯以扇擬月,抒發人生感慨,設想它若長圓不缺似團扇,就能用來為唱艷歌的拂塵了。這里月似團扇,歌者持此唱著艷歌,更是美女,詩人借喻遠在千里外的心中人。由“故樓月”到“故樓人”,經過一些聯想的中介,懷人的意思就曲折地表達了出來,合情合理,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梁元帝蕭繹在位僅三年,國內的變亂和外來的禍患,使得國家沒有安寧的時候。朱超官至中書舍人,長期服侍元帝,也有愛國忠君之心。面對皇帝遇難,國家破滅,作為臣子卻只有報國救駕之心,而沒有報國救駕之力。懷著這樣沉重的心情,詩人于月夜泛舟“大江”之上,乃作此詩《舟中望月》。 ?
猜你喜歡
綠頭鴨·詠月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摕o塵、素娥淡佇,靜可數、丹桂參差。玉露初零,金風未凜,一年無似此佳時。露坐久,疏螢時度,烏鵲正南飛?,幣_冷,欄干憑暖,欲下遲遲。
念佳人、音塵別后,對此應解相思。最關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偷移。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爭知。共凝戀、如今別后,還是隔年期。人強健,清尊素影,長愿相隨。
祝英臺近·縋銀瓶
縋銀瓶,牽玉井,秋思黯梧苑。蘸淥搴芳,夢墮楚天遠。最憐娥月含顰,一般消瘦,又別后、依依重見。
倦凝眄,可奈病葉驚霜,紅蘭泣騷畹?滯粉黏香,繡屧悄尋遍。小欄人影凄迷,和煙和霧,更化作、一庭幽怨。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月三首
斷續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無青嶂月,愁殺白頭人。
魍魎移深樹,蝦蟆動半輪。
故園當北斗,直指照西秦。
并照巫山出,新窺楚水清。
羈棲愁里見,二十四回明。
必驗升沉體,如知進退情。
不違銀漢落,亦伴玉繩橫。
萬里瞿塘峽,春來六上弦。
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
爽合風襟靜,高當淚臉懸。
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