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利城山居”譯文及注釋
②動求句:行動時以正直的智謀和思慮為目的。默守句:靜守時以仁慈相愛為處世的標準。
③茍不句:謂倘若不能適應仕途進退的變化。托好句:謂仍有永久的辦法來寄托自己的愛好和志向。
④尋元:元通源,追尋根源。終古:久遠的往昔、上古時代。洞往:回顧往昔。洞意為洞悉、透徹。逸民:亦作佚民,即隱居避世者。
⑤玉潔:形容隱士的情懷像玉石一般潔白無瑕。箕巖:箕山的巖壑。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亦名許由山,唐堯時高士許由隱居于箕山之下、穎水之陽。金聲:形容前賢的名聲像黃金一般光輝明亮。瀨:指沙石上流過的急水。沂:崖岸。《漢書·張良傳》有“良受書于邳沂。”
⑥卷華句:美麗的花朵掩藏在濃密的霧里。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本系窮人所服,此指隱居避世者粗樸的衣物。
⑦跡:行為、行止、行跡。尺蠖:一種昆蟲的幼蟲,俗稱造橋蟲,蟲體細長,行動時能屈伸變形。道:一般指人生觀、世界觀、政治主張或思想體系。騰龍:在空中飛騰的龍。
⑧峻:高大。單豹:古之高士。《莊子》云“魯有單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伐:功勞。分:名分、才賦。首陽: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南,相傳為上古時著名高士伯夷、叔齊兩兄弟隱居采薇之處,此處亦以首陽山名代指夷、齊二人。真:真誠、真實。
⑨林嶺:樹林與山嶺,泛指隱居之處。瀟灑:灑脫、毫無拘束的樣子。陶鈞:原為制作陶器時所用的轉輪,此處引申為創
“詠利城山居”鑒賞
簡析
利城系東漢時所設之郡,郡治即名利城,在江蘇省贛榆縣西南,三國時廢。支遁出家后,最初便在利城境內山區隱居。這首詩先從利城山區地理形勢寫起,接著闡述了隱士們之所以要隱居的原因,然后詳細記敘了作者自己的隱遁生涯,表示了堅定地拋棄世俗雜念,歸依自然的決心。支遁雖為東晉時一流高僧,為般若學即色宗著名代表人物,但身處玄學盛行之魏晉時代,無法超脫時代的影響,故其詩寫得玄虛古奧,甚至有些晦澀,當然也離塵拔俗,不帶一點人間的煙火味。建、造就及造物之功。
支遁簡介
魏晉·支遁的簡介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也稱林公,別稱支硎,本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市)人,或說河東林慮(今河南林縣)人。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他初隱余杭山,25歲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縣(今浙江省嵊縣)沃洲小嶺立寺行道,僧眾百余。晉哀帝時應詔進京,居東安寺講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詩文傳世。據文獻記載,《神駿圖》畫的是支遁愛馬的故事。
...〔? 支遁的詩(15篇)〕猜你喜歡
金門答蘇秀才
君還石門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折芳愧遙憶,永路當日勖。
遠見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
獻書入金闕,酌醴奉瓊筵。
屢忝白云唱,恭聞黃竹篇。
恩光照拙薄,云漢希騰遷。
銘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我留在金門,君去臥丹壑。
未果三山期,遙欣一丘樂。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愿狎東海鷗,共營西山藥。
棲巖君寂滅,處世余龍蠖。
良辰不同賞,永日應閑居。
鳥吟檐間樹,花落窗下書。
緣溪見綠筱,隔岫窺紅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鏡間,松鳴風琴里。
得心自虛妙,外物空頹靡。
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
一枝花·不伏老
〔一枝花〕
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梁州〕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喜遷鶯·霞散綺
霞散綺,月沉鉤,簾卷未央樓。夜涼河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
瑤階曙,金盤露,鳳髓香和煙霧。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版本一)
霞散綺,月沉鉤,簾卷未央樓。夜涼河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
瑤臺樹,金莖露,鳳髓香盤煙霧。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版本二)
詠二疏
大象轉四時,功成者自去。
借問衰周來,幾人得其趣?
游目漢廷中,二疏復此舉。
高嘯返舊居,長揖儲君傅。
餞送傾皇朝,華軒盈道路。
離別情所悲,余榮何足顧!
事勝感行人,賢哉豈常譽!
厭厭閻里歡,所營非近務。
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
間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
放意樂余年,遑恤身后慮!
誰云其人亡,久而道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