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門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dōng mén zhú tù東門逐兔 | 見“東門黃犬”。 | 《史記·李斯列傳》載: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
guān mén luò shuān關門落閂 | 最終肯定,再無更改。 | 《負曝閑談》第22回:“四盞燈籠,值不了五角錢;加上煤炭柴火,頂多到了四十塊錢,那是關門落閂的了。” |
zhāo mén nà xù招門納婿 | 招門:招進門。舊時男子家貧,女家無子,招以為婿。 | 老舍《駱駝祥子》:“劉老頭兒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給虎妞弄個招門納婿的‘小人’。” |
dù mén jué kè杜門絕客 | 同“杜門謝客”。 | 明·馮夢龍《智囊補·術智·委蛇》:“韓世忠既罷,杜門絕客,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奚童,縱酒西湖以自樂。” |
dùn jì sāng mén遁跡桑門 | 謂避開塵世而出家為僧。桑門,即沙門。 | 清·鈕琇《觚剩·樹怪》:“石濤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跡桑門,結茅于微之黃山。” |
dù mén huì jì杜門晦跡 | 晦:隱匿。關上門,隱匿自己的蹤跡。指隱居起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或動態。 | 《周書·宇文神舉傳》:“顯和具陳宣杜門晦跡,相時而動,孝武深納焉。”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閑事。 | 魯迅《經驗》:“然而也有經過許多人經驗之后,倒給了后人壞影響的,如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
jù zhī mén wài拒之門外 | 拒:拒絕。把人擋在門外,不讓其進入,形容拒絕協商或共事。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來賈老師念過去的一面交情,還不準備把他拒之門外。” |
xiàng mén sǎ sǎo相門灑掃 | 相:宰相、丞相、相國。在宰相門前掃地。形容干求有術。 | 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掃齊相舍人門外。” |
huò fú zhī mén禍福之門 | 謂禍與福之所從出。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慎勢》:“故小大、輕重、少多、治亂不可不察,此禍福之門也。” |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三過其門而不入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 《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
jué mù xuán mén抉目懸門 | 見“抉目吳門”。 | 傅蓴《次韻和亞子》:“撫頭看鏡斯何事,抉目懸門事可哀。” |
mǎn mén chāo zhǎn滿門抄斬 | 投沒財產,殺戮全家。 | 魯迅《吶喊·阿Q正傳》:“看你抓進縣里去殺頭,——滿門抄斬,——嚓!嚓!” |
dù mén bù chū杜門不出 | 關閉門戶,不外出與人交往接觸。 | 《國語·晉語一》:“讒言益起,狐突杜門不出。” |
fǎ wú èr mén法無二門 | 見“法出一門”。 | 《金史·高德基傳》:“有犯罪當死者,宰相欲從末減。德基曰:‘法無二門,失出猶失入也。’不從。” |
chéng mén lì xuě程門立雪 |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 《宋史 道學傳二 楊時》:“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
qiāo mén zhuān敲門磚 | 敲門的磚石,門敲開后就被拋棄。比喻騙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 明 西湖居士《春游》:“這是敲門磚,敲開便丟下他。我們既作了官,做詩何用。” |
shuāng xǐ lín mén雙喜臨門 | 謂兩年喜事一齊到來。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27回:“你屋里恭喜了,大相公也喜了。一天生的,真正雙喜臨門。” |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yíng mén qǐng dào迎門請盜 | 典出《后漢書·趙咨傳》:“咨少孤,有孝行……盜嘗夜往劫之,咨恐母驚懼,乃先至門迎盜,因請為設食。”后以“迎門請盜”比喻至孝。 | 典出《后漢書·趙咨傳》:“咨少孤,有孝行……盜嘗夜往劫之,咨恐母驚懼,乃先至門迎盜,因請為設食。” |
tú mén dà jiáo屠門大嚼 | 屠門: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 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三國魏·曹植《與吳質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 |
yī mén tóng qì一門同氣 | 謂同門兄弟。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門同氣,我怎么不與他出力辨明冤枉。” |
páng mén zuǒ dào旁門左道 | 左:不正;門:派別;道:路。喻指思想體系。泛指不正派不正經的東西。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他罵吾教是左道旁門,不分披毛帶角的人,濕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 |
chén mén rú shì臣門如市 | 舊時形容居高位、掌大權的人賓客極多。 | 東漢 班固《漢書 鄭崇傳》:“臣門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 |
pù sāi lóng mén曝腮龍門 | 曝:曬;龍門:河津。鯉魚在龍門下曬它的兩腮。比喻科舉落榜。 | 《辛氏三秦記》:“江海大魚洎集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故云曝腮龍門。” |
fǎ chū yī mén法出一門 | 謂法律統一,前后一致,不能隨意變通。 | 《藝文類聚》卷五四引晉杜預《奏事》:“法出一門,然后人知恒禁,吏無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 |
bì mén sǎo guǐ閉門掃軌 | 軌:車跡。指杜絕賓客,不與來往。 | 《后漢書 黨錮傳 杜密》:“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里,閉門掃軌,無所干及。”李賢注:“軌,車跡也。言絕人事。”\"\"\" |
shuān mén bì hù閂門閉戶 | 閂:門上橫木。猶言關門閉戶。 | 清 李雨堂《五虎征西》第六十七回:“且待候至日落西山,吃過晚膳,不坐馬匹,帶了八個排軍徒步悄悄同行,至半個時辰已到了天王廟。將已二更時候,左右人家多已閂門閉戶,庭園寂靜無聲。” |
héng mén guī dòu衡門圭竇 | 衡門:橫木為門;圭竇:在墻上挖圭玉形的洞作窗。形容住所極其簡陋。 | 清·汪琬《答安軒記》:“衡門圭竇之屋亦可以居。” |
chū mén yīng zhé出門應轍 | 猶出門合轍。 |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中國則地大物博,交通未盛。學者每閉門造車,出門應轍,常非有所承而后起者也。故其學界為無數平行線形。” |
yǐ mén bàng hù倚門傍戶 | 倚、傍:靠著。比喻做學問自己沒有見解,只襲取別人的說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涿州紙衣和尚》:“倚門傍戶猶如醉,出言吐氣不慚惶。” |
yǐ bàng mén hù倚傍門戶 | 謂依附、投靠某一門派或集團。 | 《明史·閹黨傳·門克新》:“克新,汝陽人。由青州推官擢御史,劾右庶子葉燦、光祿卿錢春、按察使張光縉倚傍門戶,且請速誅熊廷弼。忠賢大喜,立傳旨行刑。” |
xí mén qióng xiàng席門窮巷 | 亦作“席門蓬巷”。形容所居之處窮僻簡陋。 | 唐·高適《行路難》詩:“東鄰少年安所知?席門窮巷出無車。” |
shū xiāng mén hù書香門戶 | 見“書香門第”。 | 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個所謂書香門戶子弟。” |
zuǒ dào páng mén左道旁門 | 非正統的學術或宗教派別術。比喻不正派的東西、途徑。左、旁:邪;不正;道、門:學術、宗教的體系或派別。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他罵吾教是左道傍門。” |
mén tíng hè yì門庭赫奕 | 門庭:指家庭社會地位。赫奕:盛大。形容人地位、名聲顯赫。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自實上岸,先打聽繆千戶消息,見說繆千戶正在陳友定幕下,當道用事,威權隆重,門庭赫奕。”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jiā wǎ shàng shāng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別人的事。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難逢夫》:“王定拜別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fǎ chū duō mén法出多門 | 指各部門都自立禁令,法制繁苛,政令不一,使民不知所從。 | 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劉賁傳》:“或正刑于外則破律于中,法出多門,人無所措。” |
zǒu hòu mén走后門 | 比喻通過托情或利用職權等不正當的途徑謀取通融或利益。 |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違反黨的原則,鬧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門,鋪張浪費,損公肥私。” |
xié mén wāi dào邪門歪道 | 指不正當的門路;手段或不正經的事情。 | 《藥師經》:“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 |
yī dēng lóng mén一登龍門 | 龍門:傳說鯉魚躍過龍門就變成龍。指一時間飛黃騰達。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
yī mén mài xiào依門賣笑 | 以色媚人。舊指娼妓生涯。 | |
duó mén ér chū奪門而出 | 奪門:破門,奮力沖開門。猛然奮力沖開門出去。形容迫不及待。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1回:“輕輕撥去門閂,拏在手中,預備當作兵器,可以奪門而出。” |
yìng mén kǎn zǐ硬門檻子 | 比喻不易克服的困難。 | |
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bù èr mén不二門 | 指平等而無差異之至道或獨一無二的門徑、方法。 | 姚合《寄不疑上人》:“是法修行遍,方棲不二門。” |
xí mén péng xiàng席門蓬巷 | 見“席門窮巷”。 | 唐·王勃《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席門蓬巷,佇高士之來游;叢桂幽蘭,喜王孫之相對。” |
dān mén dú hù單門獨戶 | 一個院里只住一戶,也指一院一戶的住宅。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他首先找來后勤處的同志,下令騰出這座單門獨戶的喇嘛住宅(喇嘛已還俗離去)。” |
tuō zú wú mén托足無門 | 托足:立足。指沒有落腳安身之處。 | 明·袁宏道《徐文長傳》:“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 |
huā mén liǔ hù花門柳戶 | 指妓院。 | 元·無名氏《小孫屠·謀殺孫必達》:“奴家當脫得花門柳戶,與孫官人結為夫妻。” |
āi mén zhú hù挨門逐戶 | 挨家挨戶,一家也沒有漏掉。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61回:“寫出岳元帥父子受屈情由,挨門逐戶的分派;約齊日子,共上民表,要替岳爺申冤。” |
hé mén hǎi kǒu河門海口 | 比喻說大話。 | 元·無名氏《午時牌》第二折:“你忒河門海口,不要我揀好的,我不道的揀好的去哩。” |
wàn hù qiān mén萬戶千門 | 指眾多人家。也形容屋宇深廣。 | 唐 李德裕《長安秋夜》詩:“萬戶千門皆寂寂,月中清露點朝衣。” |
xuē biàn zhī mén薛卞之門 | 薛:古代善于鑒定刀劍的薛燭;卞:指發現寶玉的楚人卞和。比喻善于鑒賞人才的人。 |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庶青萍結綠,長價于薛卞之門。” |
bì mén guī dòu篳門圭竇 | 篳門:用荊條或竹子編成籬笆作門。柴門小戶,比喻窮人的住處。 | 《魏書·李謐傳》:“繩樞甕牖之室,篳門圭竇之堂,尚不然矣。” |
bàng rén mén hù傍人門戶 | 傍:依傍;靠著。依靠在別人家門庭上。比喻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主或自立。 | 宋 蘇軾《東坡志林》第12卷:“桃符怒,往復紛然不已。門神解之曰:‘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閑氣耶?’” |
míng mén yòu zú名門右族 | 名門:有聲望的豪門。有聲望的世族之家。 | 宋·朱熹《小學·嘉言》:“余見名門右族……莫不由子孫頑率奢傲以覆墜之。” |
bì mén sào guǐ閉門埽軌 | 謂杜絕賓客,不與來往。 | |
qīng shuǐ yá mén清水衙門 | 喻沒有油水的機構或地方。 | 《新華月報》1980年第5期:“在市總工會混了兩年,覺得工會是清水衙門。” |
yǐn guǐ shàng mén引鬼上門 | 比喻招來壞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卻叫得‘引鬼上門’,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罷了。” |
yù táng jīn mén玉堂金門 | 玉堂:漢代殿名;金門:漢代宮門名。指翰林院。比喻高官顯爵。 | 漢·荀悅《漢紀·成章紀》:“玉堂金門至尊之居,陰盛而滅陽,竊有宮室之象,玉氏之應。” |
yī dào kāi mén揖盜開門 | 比喻接納壞人,自取其禍。 | 清 王韜《記李賊事》:“望風迎附,揖盜開門……卒至惡積禍盈,如屠犬豕。” |
gǎi huàn mén méi改換門楣 | 門楣:門框上的橫木。改變門第出身,提高家庭的社會地位。 | 明 宋應星《風俗議》:“為士者,日思居官清要,而畎畝庶人,日督其稚頑子弟儒冠儒服,夢想科第,改換門楣。” |
hé mén què sǎo闔門卻掃 | 闔:關閉;卻:拒絕,停止;卻掃:謝客。關上大門,不再打掃庭院路徑。指閉門謝客,不和外界往來。 | 漢·王粲《寡婦賦》:“闔門兮卻掃,幽處兮高堂。” |
qián jìn wú lù,hòu tuì wú mén前進無路,后退無門 | 形容處境非常困難。 | 劉流《烈火金剛》第29回:“要是利用不好,那就是前進無路,后退無門,動不能動,轉不能轉,成為死地。” |
mén hù dòng kāi門戶洞開 | 門戶:房屋的出入處。比喻險要的地方。大門完全敞開,無遮無攔。 |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13章:“派到中國來的間諜可以化裝成旅行家或者利用其它名義,在這個門戶洞開的國度里以‘貴賓’的身份出現。” |
dù mén zì jué杜門自絕 | 杜門:關門不出;絕:斷絕。閉門不出,將自己與外界隔絕。 | 《漢書·張陳王周傳贊》:“及呂后時,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終,王陵庭爭,杜門自絕,亦各其志也。” |
miè mén jué hù滅門絕戶 | 全家死盡,無一幸免。 |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縱是你舊媳婦舊丈夫依舊歡聚,可送的俺一家兒滅門絕戶。” |
bù huì zhī mén不諱之門 | 諱:忌諱。指說話可以直言不諱的地方。 | 漢 劉向《說苑 君道》:“凡處尊位者必以敬下順德,規諫必開不諱之門。” |
bì mén sī guò閉門思過 | 思:思索;反省;過:過失;錯誤。關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失。 | 宋 徐鉉《亞元舍人猥貽佳作因為長歌聊以為報》:“閉門思過謝來客,知恩省分寬離憂。” |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鯉魚跳龍門 |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 《埤雅 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
péng mén shēng huī蓬門生輝 | 使陋室增添光輝。 | 《花城》1980年第7期:“徐先生,今天真是蓬門生輝。” |
yán mén chí bō沿門持缽 | 原指僧、尼挨門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處乞求施舍。 | 明·高攀龍《講義·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當,我卻無分了,便至沿門持缽,仰息他人。” |
dōng mén huáng quǎn東門黃犬 |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事見《史記·李斯列傳》。后以“東門黃犬”作為官遭禍,抽身悔遲之典。 | 《史記·李斯列傳》載: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
mén wú zá kè門無雜客 | 見“門無雜賓”。 | 《宋書·袁粲傳》:“居負南郭,時杖策獨游,素寡往來,門無雜客。” |
jiè dài wú mén借貸無門 | 借貸:借錢。沒有地方借錢。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76回:“迨至資本虧折,借貸無門,流為乞丐,悔之晚矣!” |
chē mǎ tián mén車馬填門 | 車子充滿門庭,比喻賓客很多。同“車馬盈門”。 | 《北史 拓跋深傳》:“是故馀人攝選,車馬填門;及臣居邊,賓游罕至。” |
jìn tuì wú mén進退無門 | 前進無路,后退無門。形容處境十分困難,進退兩難,無處容身。 | 宋·朱熹《答劉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紛紛,才有毛發利害,便章皇失措,進退無門,亦何足為軒輊耶。” |
zhuāng huáng mén miàn裝潢門面 | 裝潢:原指裱糊字畫,現也指裝飾物品使之美觀;門面:指外觀。比喻只把外表裝飾得很漂亮。 |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止則有這兩件兒衣服,裝點著門面。” |
bì mén xiè kè閉門謝客 | 指不接待客人。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11回:“我從此閉門謝客,永不見人。” |
jué mù wú mén抉目吳門 |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讒誅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吳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 |
xiàng mén yǒu xiàng相門有相 | 宰相門里還出宰相。舊指名門子弟能繼承父兄事業。 | 《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
jué mù xū mén抉目胥門 | 見“抉目吳門”。 | 高旭《收輯亡友寧太一遺墨裝訂成冊因題四首以弁其首》:“挺身大澤呼張楚,抉目胥門看沼吳。” |
féi zhū gǒng mén肥豬拱門 | 謂自己送物上門﹐使人意外得財。 | |
yè jū wáng mén曳裾王門 | 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權貴的門下做食客。 | 東漢 班固《漢書 鄒陽傳》:“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 |
hán mén bó huàn寒門薄宦 | ||
fēn mén bié lèi分門別類 | 門:類;別:區別。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 志錄集》:“《夷堅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煩蕪芟之,分門別類,非全帙也。” |
duì tú mén ér dà jué對屠門而大嚼 | 屠門:肉鋪。比喻心里羨慕而不能如愿以償,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 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則對屠門而大嚼。” |
kāi mén jiàn shān開門見山 | 打開門就看見山。喻指說話作文;一開始就入正題;不繞彎子。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評》:“太白發句,謂之開門見山。” |
qián mén j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 | 明 李贄《史綱評要 周紀 顯王》:“前門拒虎,后門進狼,未知是禍是福。” |
bài dǎo yuán mén拜倒轅門 | 轅門:將帥行轅或軍營的大門。形容對別人佩服之至,自愿認輸。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3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轅門了。”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 毛澤東《實踐論》:“‘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句話,……” |
xiàng mén xiàng zhǒng相門相種 | 相:宰相、丞相、相國。指宰相的子孫能夠繼承父業,有將相的才能。 | 明·高明《琵琶記·牛氏規奴》:“多應是相門相種,可惜不做廝兒。” |
pián mén lián shì駢門連室 | 形容為數眾多。 | 《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自宋道無章,王風陵替,竊官假號,駢門連室。” |
gāo mén jù zú高門巨族 | 高門:顯貴的家族。高貴的、地位顯要的家庭或有特權的家族。 | 魯迅《<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所描寫的絕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態的一角,高門巨族的精魂。” |
gāo mén dà zú高門大族 | 高門:顯貴的家族;大族:聲勢煊赫的家族。高貴的、地位顯要的家庭或有特權的家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因他是個市戶出身,一時沒有高門大族來求他的。” |
fěn shì mén miàn粉飾門面 | 粉飾:打扮,裝飾。比喻只把外表裝飾得很美觀 | 周恩來《論中國的法西斯主義——新專制主義》:“各級參議會、新縣制等,都是粉飾門面的欺人擺設。” |
bā mén wǔ huā八門五花 | 八門:八門陣;五花:五行陣。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 清·張潮《虞初新志》:“群峰亂峙,四布羅引,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 |
bì mén guī dòu篳門閨竇 | 篳門:柴門;圭竇:上尖下方的圭形門洞。形容窮苦人家的住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年》:“篳門閨竇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難為上矣。”杜預注:“篳門,柴門;閨竇,小戶,穿壁為戶,上銳下方,狀如圭也。” |
guì qī quán mén貴戚權門 | 貴戚:帝王的內外親戚;權門:權貴豪門。尊貴的皇親國戚和有權勢的豪門大族。 | 東漢·班固《漢書·息夫躬傳》:“皆交游貴戚,趨權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