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天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pěng dào tiān shàng捧到天上 | 比喻吹捧過分。 | 林語堂《說福祿特爾與中國迷》:“中國的文化禮教,曾經被歐人稱為世界最高的文化,捧到天上去?!?/td> |
zuò jǐng kuī tiān坐井窺天 | 見“坐井觀天”。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一·江陵》:“以此定李杜優劣,誠坐井窺天也?!?/td> |
bá dì yǐ tiān拔地倚天 | 拔:突出,聳出。倚:倚傍,貼近。從地面突兀而起,貼近天際。比喻高大突出,氣勢雄偉。 | 唐 孫樵《與王霖秀才書》:“譬玉川子《月蝕詩》、楊司城《華山賦》、韓吏部《進學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td> |
mù tiān xí dì幕天席地 | 幕:帳幕。把藍天當作帳幕;把大地當作“鋪席”。形容胸襟曠達開闊;也形容野外的生活情景。 | 晉 劉伶《酒德頌》:“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td> |
zhǐ chǐ tiān yá咫尺天涯 | 比喻距離雖近;卻像遠在天邊一樣(咫:古代長度單位;八寸;天涯:天邊)。 | 唐 李中《宮詞二首》:“門鎖簾垂月影斜,翠華咫尺隔天涯。” |
shì yàn xūn tiān勢焰熏天 | 形容勢力大,氣焰高,很可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見個敗類,縱然勢焰熏天,熏看著也同泥豬瓦狗?!?/td> |
bǔ tiān jì shì補天濟世 | 修補蒼天,挽回世運。 | |
bái rì qīng tiān白日青天 | 白天。表示強調。 | 宋 楊萬里《題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閣詩真跡〉》詩:“太史留題快閣詩,舊碑未必是真題。六丁搜出嚴家墨,白日青天橫紫蜺。” |
tiān qí dì guài天奇地怪 | 怪:奇異。指天地間非常奇怪的事情。 | 宋·周密《齊東野語·黃婆》:“此事前所未聞,是知窮荒絕數,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
tiāo huā luàn zhuì天花亂墜 | 從天上落下許多花朵。比喻說話漂亮動聽而不切合實際或用甜言蜜語騙人。也用來形容雪花紛紛飄落。 | 《法華經 序品》:“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贊嘆,為諸菩薩說大乘經……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td> |
tiān wài fēi lái天外飛來 | 天外:意料不到的地方。后指事情出乎意料地發生,憑空而來。 | |
jú dì yù tiān局地吁天 | 吁天:呼天訴苦。形容悲痛訴說的樣子。 | 《尚書·召誥》:“以哀吁天?!?/td> |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天下無難事 | 只要有決心去做,世上再困難的事也能辦成。 | 宋·秦觀《李訓論》:“天下無難事,得其人則易于反掌?!?/td> |
shùn tiān zhě yì,nì tiān zhě láo順天者逸,逆天者勞 | 順:順從;逸:安逸;逆:違背。順從天理的能夠得到安逸,違背天理的就會遭受勞苦。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7回:“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 |
jīng tiān dì qì guǐ shén驚天地泣鬼神 | 驚:震驚。使天地為之震驚,使鬼神為之哭泣。 | 清·汪琬《烈婦周氏墓表》:“然則匹婦雖微,及其精誠所激,往往動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
chā ruò tiān yuān差若天淵 | 差:不同;天淵:天和深淵。比喻差別極大。 | 孫中山《心理建設》第八章:“前后相較,差若天淵。” |
mà tiān zhòu dì罵天咒地 | 不指明對象地詛咒漫罵 | 賈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紛紛傳說誰家老祖宗的墓被盜了,罵天咒地?!?/td> |
huáng tiān yǒu yǎn皇天有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爺長著眼睛公正對待世事。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一回:“想皇天有眼,自作自受?!?/td> |
gōng jūn tiān dì功均天地 | 均:同。功績與天地等同。形容功勞極大。 | 南朝·梁·陸倕《石闕銘》:“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
xūn tiān hè dì薰天赫地 | 薰天:氣勢極盛的樣子;赫:顯明,盛大。形容氣焰熾盛。 | 唐·張九齡《南陽道中》詩:“茲邦稱貴近,與世嘗薰赫?!?/td> |
jiā ǒu zì tiān chéng佳偶自天成 | 佳偶:好的配偶;天成: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滿的婚姻。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良緣由夙締,佳偶自天成?!?/td> |
tiān fù liáng yuán天付良緣 | 付:給予。上天給予的美好姻緣或緣份。也指難得的好機會。同“天假良緣”。 | 《群英類選 〈鮫綃記 鮫綃會合〉》:“到今日天付良緣重聚首?!?/td> |
dé pèi tiān dì德配天地 | 謂道德可與天地匹配。極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 《莊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td> |
nì lǐ wéi tiān逆理違天 | 逆:違反;悖:違背。違背天道常理。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寶劍記·避難遇義》:“我存仁義,肯從他逆理違天?!?/td> |
dì běi tiān nán地北天南 | 謂四處,到處。 | 清·孔尚任《桃花扇·題畫》:“地北天南蓬轉,巫云楚雨絲牽?!?/td> |
liú luò tiān yá流落天涯 | 流落:因生活所迫而留居他鄉;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窮困潦倒;離開家鄉;到外漂泊。 | 宋 德祐太學生《祝英臺近(德祐乙亥)》:“嘆離阻!有恨流落天涯,誰念泣孤旅?” |
tiān yuān zhī bié天淵之別 | 天和地,一極在上,一極在下。比喻差別極大。 | 魯迅《書信集 致曹靖華》:“印在書內之插圖,與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淵之別?!?/td> |
tiān zì dì yī hào天字第一號 | 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黃”的第一個字。指第一或第一類中的第一號。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強的。 | 南朝 梁 周興嗣《千字文》:“天地玄黃” |
àn wú tiān rì暗無天日 | 暗:黑暗;天日:天和太陽;比喻光明。黑暗得看不到一點光明。形容社會極端黑暗;無理可言;無法可依。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老龍舡戶》:“剖腹沉石,慘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絕不少關痛癢,豈特粵東之暗無天日哉!” |
shùn tiān yìng mìng順天應命 | 順:依順,順從;命:天命。順應天意,遵從天命。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大君代天司命,君命即是天命,天命所在,便是條意外的岔路,順天應命,安知非福?” |
pǔ tiān zhī xià普天之下 | 指整個天下;遍天下。 | 《詩經 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td> |
xiè tiān xiè dì謝天謝地 | 迷信說法;天地神靈主宰著人的一切活動。因此;辦事順利應感謝天地的保佑。后廣泛用來表示順利達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難時的慶幸或滿意的心情。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方才聽得棺中有聲響,想古人中多有還魂之事,望你復活,所以用斧開棺,謝天謝地,果然重生?!?/td> |
rén yuàn tiān nù人怨天怒 | 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為害作惡非常嚴重,引起普遍的憤怒。 | 《后漢書 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
nì tiān wú dào逆天無道 | 逆:違反;道:道義。違反天理,毫無道義。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回:“董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謝天下,安肯與逆賊結親耶!” |
hào tiān wǎng jí昊天罔極 | 蒼天廣大無邊。比喻恩情深厚廣大;要報答而無可報答。 | 《詩經 小雅 蓼莪》:“欲報之德,昊天罔極?!?/td> |
yīng tiān cóng rén應天從人 | 應:順,順應。上順天命,下適應民意。舊常用作頌揚建立新的朝代。亦作“應天從民”、“應天從物”。 | 《梁書·顏協傳》:“我自應天從人,何預天下士大夫事?而顏見遠乃至于此也?!?/td> |
zhù tiān tà dì柱天踏地 | 指頂天立地的事物。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30卷:“若盡得這道理,方成個人,方可以柱天踏地,方不負此生。” |
zhōng yǎng tiān nián終養天年 | 終:竟,盡;天年:指自然的壽數。過完應有的壽數,指壽長而善終。 | |
tiān nù rén yuàn天怒人怨 | 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惡多端;激起普遍憤怒。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袁紹傳》:“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td> |
qíng tiān zhù擎天柱 | 古代傳說昆侖山有八根柱子支撐著天。比喻擔負重任的人。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4回:“只見兩條紅標注,恰與坊巷牌額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寫道:‘太原相撲擎天柱任原’。” |
dì tā tiān huāng地塌天荒 | 猶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 | 明·徐復祚《投俊記·魔見》:“喜時節和風甘雨,怒時節地塌天荒?!?/td> |
fān tiān cù dì翻天蹙地 | 翻:反轉;蹙:同“蹴”,踢,踩。形容迅猛勢盛。 | 唐·獨孤及《招北客文》:“五月之間,白帝之下,洪濤塞峽,不見滟滪,翻天蹙地,霆吼雷怒。” |
zhàn tiān dòu dì戰天斗地 | 戰、斗:泛指斗爭。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 | |
tiān zhī jiāo zǐ天之驕子 | 驕子:寵兒。老天爺的寵兒。漢朝人因匈奴極為強盛而稱之為“天之驕子”;意即匈奴為天所驕寵。現指條件極其優越;特別幸運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貢獻的人。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上》:“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td> |
tiān gāo rì yuǎn天高日遠 | 指偏遠地區。比喻離帝王很遠。 | 宋·秦觀《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臣父獨嬰罪釁,流寓江海,天高日遠,自新無路,臣誠私心痛之。” |
rì yuè jīng tiān日月經天 | 太陽月亮每天都經過天空。比喻歷久不衰;永恒不變;也比喻事情明顯;有目共睹。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馮衍傳上》:“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td> |
tiān xià wú bù sàn yán xí天下無不散筵席 | 天下沒有不解散的聚會。指團聚是相對的,終究要分離的。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無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個分開日子?!?/td> |
quán qīng tiān xià權傾天下 | 權勢壓倒天下。形容權勢極大。 | 宋·魏泰《東軒筆錄·呂惠卿》:“熙寧八年,呂惠卿為參知政事,權傾天下?!?/td> |
tiān hūn dì àn天昏地暗 | 天色昏黃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霧遮蔽日月或風沙漫天的景象?;瑁夯璋?。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td> |
màn tiān kāi jià漫天開價 | 無限度地亂開價碼 | 阿英《城隍廟的書市》:“城隍廟的定價是靠不住的,他‘漫天開價’,你一定要‘就地還錢’,慢慢的和他們‘推敲’。”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 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個青衣童子開門出來?!?/td> |
tiān qīng rì bái天清日白 | 猶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不然時今日天清日白,在你家里搜出人腿來,人目昭彰,一傳出去,不到得輕放過了你。” |
jìng tiān ài mín敬天愛民 | 敬奉天命,愛護百姓。 | 明·無名氏《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聰,敬天愛民,豁達大度?!?/td> |
tiān kāi tú huà天開圖畫 | 形容自然景色秀美如畫。 | 元·鮮于必仁《折桂令·西山晴雪》:“地展雄藩,天開圖畫,戶削圍屏?!?/td> |
tiān cuī dì tā天摧地塌 | 摧:毀壞,猶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變。 | 元·關漢卿《拜月亭》楔子:“你直待白骨中原如臥麻。雖是這戰伐,負著個天摧地塌,是必想著俺子母每早來家?!?/td> |
huáng tiān wú lǎo yǎn皇天無老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爺沒有長著眼睛,不能公正對待世事。 | 唐·杜甫《送惠二歸故居》:“皇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 |
tiān yī wú fèng天衣無縫 | 天上神仙的衣服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 五代 前蜀 牛嶠《靈怪錄 郭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td> |
làng jì tiān xià浪跡天下 | 浪跡: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足跡遍天下。 | 宋 李楙《野客叢書 李白事說者不一》:“為同列者所謗,詔令歸山,遂浪跡天下。” |
wèi tiān ài mín畏天愛民 | 畏:敬畏。敬畏上天,憐愛下民。 | 宋·陸游《上殿札子》:“祖宗畏天愛民,子孫皆當取法。” |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 |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治平為天下第一?!?/td> |
tiān yuān zhī gé天淵之隔 | 淵:深水潭。形容相隔極遠,差別很大。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雖也掙起些田產,比著顏氏,尚有天淵之隔,終日眼紅頸赤。” |
tiān bēng dì chè天崩地坼 | 崩:倒塌;坼:裂開。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也形容巨大的聲響。 | 《戰國策 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td> |
sān shí sān tiān三十三天 |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勝鬘寶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國言悉怛梨余惡衛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國音不同耳?!?/td> |
yān yán zhāng tiān煙炎張天 | 煙火遮滿天空。炎:同焰。 | |
jí tiān pán dì極天蟠地 | 謂充塞天地之間。語本《禮記·樂記》:“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td> | 語出《禮記·樂記》:“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td> |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 舊時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 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種人的腦筋,浸透著剝削階級的思想意識,他相信這樣的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甚至用這一大套剝削階級的話,來為他的自私自利和個人主義辯護。” |
tiān jiǎ zhī nián天假之年 | 上天賜給足夠的年壽。謂能享其天年。 |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td>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言語妙天下 | 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td> |
tiān wú èr rì,tǔ wú èr wáng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 日:太陽;土:國土。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西漢·戴圣《禮記·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td> |
jú tiān kòu dì局天扣地 | 悲痛訴說貌。語本《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td> | 語出《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td> |
rù jǐng wàng tiān入井望天 | 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 | 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zhē tiān gài rì遮天蓋日 | 同“遮天蔽日”。 | 浩然《石山柏》:“眼看要走進另一道川,忽然間被一座遮天蓋日的大山擋住了?!?/td> |
méi fǎ méi tiān沒法沒天 | 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F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你是那里的這么個橫強盜,這樣沒法沒天的!我偏要打這里走?!?/td> |
zhù tiān wéi nüè助天為虐 | 趁有天災的時候害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年》:“死在朝夕,無助天為虐?!?/td> |
tiān rǎng zhī bié天壤之別 | 天和地;一在極上;另一在極下;比喻差別極大。壤:地。 | 晉 葛洪《抱樸子 內篇 論仙》:“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乘矣。” |
cháng tiān lǎo rì長天老日 | 指夏季晝長的日子。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9回:“賈母因向寶釵道:‘你也去,連你母親也去;長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覺?!?/td> |
tiān tái lù mí天臺路迷 | 天臺:山名,在今浙江省天臺縣北。原指誤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無路可走。 | 《太平御覽》卷九六七引《幽冥錄》:“剡縣劉晟,阮肇共入天臺山取谷皮,迷不得返?!?/td> |
qīng tiān pī lì青天霹靂 | 霹靂:響雷。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南康軍云居宗振首座》:“我有一機直下示伊,青天霹靂,電卷星馳?!?/td> |
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轉 | 指天地轉動。比喻時事變遷。也形容人頭暈眼花的感覺。 | 唐 元稹《望云雅馬歌》:“天旋地轉日再中,天子卻坐明光宮?!?/td> |
shēng tiān rù dì升天入地 | 升:上升。上到天上,鉆入地下。 | 唐·白居易《長恨歌》:“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td> |
tiān yǔ rén guī天與人歸 | 舊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擁護。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td> |
tiān lǐ rén qíng天理人情 | 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五卷:“逍遙乎無形之鄉,倚天理,觀人情,明始終,知得失?!?/td> |
fān tiān zuò dì翻天作地 | 猶言翻天覆地。形容鬧得很兇。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李雄見打得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鬧將起來?!?/td> |
fù liè tiān zǐ富埒天子 | 埒:相等。資財與帝王相等。 |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準書》:“故吳,諸侯也,以即鑄錢,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td> |
tiān huāng dì lǎo天荒地老 | 指經歷的時間極久。 | 唐 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td> |
tiān bēng dì liè天崩地裂 | 比喻重大的事變。崩:倒塌。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大樹坡義虎送親》:“忽地亂喇的一聲響亮,如天崩地裂,一件東西向前而墜。” |
nì tiān xíng shì逆天行事 | 逆:違背。違背天意做事。比喻違背客觀形勢或規律。 |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逆天行事的無徒子,怎與皇家做柱石?!?/td> |
gōng xíng tiān fá恭行天罰 | 奉天之命進行懲罰。古以稱天子用兵。 | 《尚書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
cǎo tóu tiān zǐ草頭天子 | 強盜的頭領,舊時亦指入山聚眾起義的首領。 | 《京本通俗小說 馮玉梅團圓》:“蛇無頭而不行,就有個草頭天子出來。此人姓范名汝為,仗義執言,救民水火。” |
shà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上天不負苦心人 | 負:虧欠,辜負。上天不會虧待苦心經營的人。形容埋頭苦干的人最后會成功的。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多辛苦了幾次如今卻高高中了個第三,可謂上天不負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論。” |
zhèn tiān shuò dì震天鑠地 | 震:震動;鑠:照亮。震動和照亮大地。形容聲勢浩大、氣勢雄偉或某一事件令人驚駭。 |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17節:“吾敢信卷土重來之機會,震天鑠地之奇觀,其決不遠也?!?/td> |
yǐn tiān bì rì隱天蔽日 | 把天遮住,把太陽也擋住了。形容覆蓋的面積廣大。 | 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 江水》:“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
tiān níng dì bì天凝地閉 |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 《晉書 張協傳》:“天凝地閉,風厲霜飛?!?/td> |
tiān bǎo dāng nián天寶當年 | 比喻追憶往昔盛事。天寶: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是唐王朝極盛之時。 | 唐·元稹《元氏長慶集·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td> |
bù gòng dài tiān不共戴天 | 共:共同;戴:頂著。不跟仇敵在同一個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極深;誓不兩立。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
yuàn tiān yóu rén怨天尤人 | 怨恨天命;責怪別人(怨:怨恨;天:這里指命運;尤:責怪;歸罪)。形容遇到不稱心的事情一味歸咎客觀;埋怨別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
tiān suí rén yuàn天隨人愿 | 上天順從人的意愿。指事物的發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誰知天從人愿,到得我家,不上三日,添了一個滿抱兒小廝?!?/td> |
nì tiān ér xíng逆天而行 | 逆:違背。違背天意做事。比喻違背客觀形勢或規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2回:“今孔明自負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敗亡也。” |
tiān wáng xià jiè天王下界 | 天王:天神;下界:下凡。比喻威嚴的吏役。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5回:“若到鄉里愚百姓家,便是天王下界,黑煞神臨凡一般?!?/td> |
tiān jiǎ qí biàn天假其便 | 假:給予。上天給予的方便。形容機會難得。 |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樂天久居江鄉,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懷抱,奈拘職守,不得相從,今幸天假其便,再瞻眉宇,豈勝慶幸?!?/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