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天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wéi kǒng tiān xià bù luàn唯恐天下不亂 | 恐:恐怕。指希望天下大亂以達到自身的目的。 | 鄧小平《貫徹調(diào)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jié)》:“這種混亂狀況確實給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的活動,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條件。” |
yán tiān shǔ yuè炎天暑月 | 指炎熱的夏天。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這八句詩題著炎天暑月,那公子王孫在涼亭上水閣中浸著浮瓜沉李,調(diào)冰雪藉避暑,尚兀自嫌熱。” |
hōng tiān liè dì轟天裂地 | 見“轟天烈地”。 | 梁啟超《新英國巨人克林威爾傳》:“此十一年間,表面上之克林威爾,其聲希味淡也若此,而后此轟天裂地之克林威爾又何以稱焉。” |
zhǐ tiān shì rì指天誓日 | 指著蒼天;對著太陽發(fā)誓。表示態(tài)度堅定或忠誠。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其若可信。” |
suì mù tiān hán歲暮天寒 | 指年底時候的寒冷景象。 | |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 溥:通“普”,普遍,全。蒼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轄地。指大一統(tǒng)思想。 | 《詩經(jīng)·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pǔ tiān lǜ tǔ溥天率土 | 謂整個天下、四海之內(nèi)。語本《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語出《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wū tiān hēi dì烏天黑地 | 猶言昏天黑地。比喻社會黑暗。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1卷:“這等烏天黑地,去那里敲門打戶,驚覺他,他又要遁了去。” |
shāng tiān hài lǐ傷天害理 | 指做事兇狠殘忍;毫無人性。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呂無病》:“堂上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以吮人癰痔者耶!” |
tiān dǎ léi jī天打雷擊 | 雷擊:雷電殺傷。比喻不得好死。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5回:“小人若是哄老爺,小人叫天打雷擊了。” |
yī huà kāi tiān一畫開天 | 相傳伏羲畫八卦,始于干卦三之第一畫,干為天,故謂“一畫開天”。 | |
tiān jiǎ liáng yuán天假良緣 | 假:借。上天給予的美好姻緣或緣份。也指難得的好機會。亦作“天付良緣”、“天假因緣”、“天假其便”。 | 明·高攀龍《答劉念臺》:“況吾輩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業(yè),天假良緣,安得當面蹉過。” |
guó sè tiān zī國色天姿 | 國色:女子美色冠絕全國;天姿:天生的姿色。舊時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 《公羊傳 昭公三十一年》:“顏夫人者,嫗盈女也,國色也。《漢武帝內(nèi)傳》:“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 |
tiān jīng dì yì天經(jīng)地義 | 經(jīng):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làn màn tiān zhēn爛漫天真 | 形容心地純真,不虛偽。 |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第九卷:“李太白著宮錦袍醉眠長安市上,純是爛漫天真,千古豈容第二人裝點此蕃舉動。” |
nóng yīn bì tiān濃蔭蔽天 | 蔽:擋住。形容樹木茂密遮擋陽光。 | 《星火燎原·難忘的日子》:“我們?nèi)珗F戰(zhàn)士集合在有幾排濃蔭蔽天的大樹遮蓋的一個院子里。” |
tiān zāi rén huò天災人禍 | 天:自然。自然的災害和人為的禍患。也比喻害人精(罵人的話)。 | 元 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屠世雄并無此事,敢是另有個天災人禍,假稱屠世雄的么?” |
lài xiā má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癩蝦蟆想吃天鵝肉 | 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東西。癡心妄想。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回:“平兒說道:‘癩蝦蟆想吃天鵝肉,沒人倫的混帳東西,起這樣念頭,叫他不得好死。’” |
dì fù tiān fān地覆天翻 | 覆:翻過來。形容變化巨大。也形容鬧得很兇。 | 唐 劉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tiān bēng dì tān天崩地坍 | 比喻重大的事變。也形容巨大的聲響。同“天崩地坼”。 | 茅盾《參孫的復仇》:“立時天崩地坍一陣響,整個大殿倒塌。” |
mí tiān dà zuì彌天大罪 | 彌天:滿天;形容極大。天大的罪過。 | 宋 王偁《東都事略》:“臣有彌天之罪,也有彌天之功。” |
mán tiān mèi dì瞞天昧地 | 指瞞上欺下,沒有一句真話 | 元 無名氏《鬧銅臺》第一折:“我那日離山營,到銅城見倉官壞法胡行徑,專瞞天昧地不公平。” |
tī tiān nòng jǐng踢天弄井 | 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領(lǐng)極大。也形容頑皮到極點。 |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術(shù)踢天弄井,項羽力拔山也那舉鼎。”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zàn shí huò fú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 | 不測: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災禍的發(fā)生,事先是無法預料的。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你怎么就保得無事?” |
fèi tiān zhèn dì沸天震地 | 形容聲音極其喧騰。 | 葉圣陶《一個朋友》:“那一對小新人面對面站著,在一陣沸天震地的拍手聲里,他們倆鞠上三個大躬。” |
yuàn qì chōng tiān怨氣沖天 | 怨恨之氣沖到天空。形容怨憤情緒極大。 | 明 無名氏《精忠記 應真》:“今下方黑氣沖天,我佛慧眼一觀,乃是臨安秦檜屈陷忠臣岳飛父子,幽魂不散,怨氣沖天。” |
huái róu tiān xià懷柔天下 | 使天下歸服。懷柔:舊指統(tǒng)治者用政治手腕籠絡(luò)人心,使之歸服。 | |
tiān wén shù zì天文數(shù)字 | 表示極大的數(shù)字。 | 張愛玲《小艾》:“物價已經(jīng)漲成天文數(shù)字,到了天盡頭了,還是漲。” |
jiāng tiān jiù dì將天就地 | 謂以高就低。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傷,小可承娘子錯愛,將天就地,求之不得,豈敢推托?” |
gōng gài tiān xià功蓋天下 | 功勞天下第一。 | 唐·李復言《續(xù)玄怪錄·李衛(wèi)公靖》:“其后竟以兵權(quán)靜寇難,功蓋天下。”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正此之謂也。” |
zhē tiān mí dì遮天迷地 | 同“遮天蓋地”。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十六回:“風起處遮天迷地,火來時煙飛焰裹。” |
zhē dì gài tiān遮地蓋天 | 同“遮天蓋地”。 | 李季《五月端陽·打橫山》:“大小據(jù)點一掃光,紅軍和赤衛(wèi)軍遮地蓋天。” |
zhē dì màn tiān遮地漫天 | 同“遮天蓋地”。 | 《清平山堂話本·羊角哀死戰(zhàn)荊軻》:“團空攪陣,不分南北西東;遮地迷天,變盡青黃赤黑。” |
lè tiān ān mìng樂天安命 | 見“樂天知命” | 巴金《春》:“連她這個樂天安命的年輕姑娘現(xiàn)在也說出這樣的話來,這倒是覺新料想不到的。” |
tiān yī wú fèng天衣無縫 | 天上神仙的衣服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 五代 前蜀 牛嶠《靈怪錄 郭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
hú zhōng tiān dì壺中天地 | 指道家的生活。 | 元 劉秉忠《永遇樂》詞:“壺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還明日。” |
tiān xià wén zōng天下文宗 | 文宗:廣受宗仰的文人。指受天下人敬仰的文人。 | 《舊唐書·陳子昂傳》:“初為《感遇詩》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適見而驚曰‘此子必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 |
mó tiān ài rì摩天礙日 | 摩:接觸;礙:遮蔽。形容山的高大。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0回:“忽又見一座高山,真是摩天礙日。” |
tiān dào wú sī天道無私 | 天道:天理。指上天公正,不偏袒親舊。 | 宋·王禹偁《謝歷日表》:“臣聞天道無私,所以運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時。” |
tiān rǎng zhī jué天壤之覺 | 壤:地。天和地,一在極上,一在極下,比喻差別極大。 | 晉·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論仙》:“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乘矣。” |
tì tiān xíng dào替天行道 | 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會里農(nóng)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組織群眾的口號。 |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你山上頭領(lǐng),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 |
yī bù dēng tiān一步登天 |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達到極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 清 李綠園《歧路燈》:“萬望口角春風,我就一步登天,點了買辦差,就過好日子。” |
tiān xià wú shuāng天下無雙 | 天下找不出第二個。形容出類拔萃,獨一無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 |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法眼宗 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mán tiān mán dì瞞天瞞地 | 指瞞上欺下。 | 元 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一折:“你便休得要瞞天瞞地,你則會帳房里閑坐的,咱可便委其實。” |
tiān jīng dì wěi天經(jīng)地緯 | ①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jīng)緯也。”指天地間理所當然、無可非議的道理。②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 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jīng)緯也。” |
fèi fǎn yíng tiān沸反盈天 | 沸:翻滾;反:翻轉(zhuǎn);盈:充滿。沸騰翻滾的聲浪喧天。形容人聲嘈雜喧囂;亂成一片。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見外面的人雪片打進來,沸反盈天,喊聲不絕。” |
kòu tiān wú lù叩天無路 | 叩:敲;閽:宮門;叩閽:鳴冤。指沒辦法申訴冤屈。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二回:“生員自小女被惡侯搶劫,叩天無路,逢人哭訴。” |
qīng tiān bái rì青天白日 |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顯的事情或高潔的品德。 | 唐 王建《寄分司張郎中》:“青天白日當頭上,會有求閑不得時。” |
huáng tiān jiāo rì黃天焦日 | 猶大天白日。指白天。 | 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下一:“如今的時新,黃天焦日,男的女的在一起,嘻嘻哈哈,像個什么?” |
zhōng tiān zhī mù終天之慕 | 終天:終身。終生思慕之情。 | 南朝·梁·沈約《為齊竟陵王解講疏》:“終天之慕,不續(xù)于短年,欷報之誠,思隆于永劫。” |
hún rán tiān chéng渾然天成 | 形容詩文結(jié)構(gòu)嚴密自然,用詞運典毫無斧鑿痕跡。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 唐 韓愈《上襄陽于相公書》:“閣下負超卓之奇才,蓄雄剛之俊德,渾然天成,無有畔岸。” |
tiān fān dì fù天翻地覆 | 形容變化巨大;也形容鬧得很兇。覆:翻過來。 | 唐 劉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
fú yǔ tiān qí福與天齊 | 齊:同,并。形容福運極佳。 | 明·無名氏《群仙朝圣》第一折:“因當今福與天齊,行仁孝神圣皆知。”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言語妙天下 | 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
tiān zhēn wú xié天真無邪 | 邪:不正當。心地善良純潔,沒有不正當?shù)南敕ā?/td> | 丁玲《風雪人間》上卷:“我是一個天真無邪的人,是一個革命戰(zhàn)士,是黨的兒女。” |
āi gǎn tiān dì哀感天地 | 形容極其哀痛,使天地都為之感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卷一 二祖阿難尊者》:“王聞失聲號慟,哀感天地。” |
yuān tiān qū dì冤天屈地 | 形容非常冤枉委屈。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吾好意為你寄信,你妻子自不曾到,今日這話,卻不知禍從天上來!” |
chái tiān gǎi yù柴天改玉 | 指改朝換代。柴天,燒柴祭天;改玉,改換佩玉。 | 清 黃宗羲《余恭人傳》:“柴天改玉之交,皇風未暢,鼎族阽危,謠言沸火。” |
tiān fù dì zǎi天覆地載 | 覆:蓋;載:承受。象天覆蓋萬物,地承受一切一樣。比喻范圍極廣大。也比喻恩澤深厚。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 |
xiè lù tiān jī泄露天機 | 比喻泄露秘密。 | 宋 陸游《醉中草書因戲作此詩》:“臨池勤苦今安有,漏壁工夫古亦稀;稚子問翁新悟處,欲言直恐泄天機。” |
zuān tiān rù dì鉆天入地 | 形容神通廣大,很有辦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二回:“他是個鉆天入地,斧砍火燒,下油鍋都不怕的好漢。” |
tiān yá dì jiǎo天涯地角 | 形容極遠的地方,或相隔極遠。 | 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陰謀詭計 面無由,但以情企。” |
tiān huāng dì lǎo天荒地老 | 指經(jīng)歷的時間極久。 | 唐 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
tiān wú níng rì天無寧日 | 寧:安定。沒有一天安寧的時候。 | 梁斌《紅旗譜》第一卷:“自從孫大炮革起命來,把清朝的江山推到,天無寧日。” |
qíng tiān niè hǎi情天孽海 | 孽:罪惡。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淵。舊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貴族之女,俱屬從情天孽海而來。” |
yuàn tiān yōu rén怨天憂人 | 怨:怨恨;天:命運;憂:責怪。怨恨天命,責怪別人。形容遇到不稱心的事情一味歸咎客觀,埋怨別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
mán tiān dà huǎng瞞天大謊 | 指天大的謊話。形容漫無邊際的假話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把偏房說成正房,一味瞞天大謊,全無半點真實。” |
chēng tiān zhǔ dì撐天拄地 | 猶言頂天立地。 | 《朱子全書》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這個道理,教他撐天拄地。” |
bí kǒng liáo tiān鼻孔遼天 | 仰起頭來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 見“鼻孔撩天”。 |
shùn rì yáo tiān舜日堯天 | 見“舜日堯年”。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4回:“今果然民安物阜,的確舜日堯天,夸之不盡。” |
huò cóng tiān shàng lái禍從天上來 | 禍:禍害,災難。比喻意外的災禍突然到來。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正是: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陳氏見丈夫拿去,哭死在地。” |
jiā ǒu zì tiān chéng佳偶自天成 | 佳偶:好的配偶;天成: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滿的婚姻。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良緣由夙締,佳偶自天成。” |
yí wù tiān xià疑誤天下 | 疑:懷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 |
dú bù tiān xià獨步天下 | 獨步:獨一無二,特別突出。超群出眾,無人可比。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逸民傳 戴良》:“我若仲尼長東魯,大禹出西羌,獨步天下,誰與為偶!” |
sàng jìn tiān liáng喪盡天良 | 喪:喪失;盡:全部;天良:良心。沒有一點良心。形容壞人惡毒到了極點。 | 清 錢泳《履園叢話》:“今人既高貴驕奢矣,而又喪盡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 |
lì jǐng mén tiān歷井捫天 | 井:星宿名。手能觸天,形容極高。 | 宋 蘇轍《卜居賦》:“諸子送我,歷井捫天,汝不忘我,我不忘先。” |
wèn tiān mǎi guà問天買卦 | 求問上天以卜吉兇。 | 《劉知遠諸宮調(diào)·君臣弟兄子母夫婦團圓》:“三娘起對諸親,奴有愿,問天買卦。” |
dò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動天地,泣鬼神 | 動:感動;泣:低聲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動。形容事跡或作品十分感人。 | 清·汪琬《烈婦周氏墓表》:“然則匹婦雖微,及其精誠所激,往往動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
jīng wěi tiān xià經(jīng)緯天下 | 經(jīng),緯:治理。指治理國家。 |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jīng)緯天下,永為儀則。” |
fú dì dòng tiān福地洞天 | 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后多比喻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 | 元 高明《琵琶記 牛小姐規(guī)勸侍婢》:“這般福地洞天,可知有仙姝玉女。” |
tiān xià tāo tāo天下滔滔 | 滔滔:連續(xù)不斷的樣子。洪水彌漫,遍地都是。比喻社會普遍紛亂。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風氣比比皆是。 | 《三國志通俗演義·趙子龍磐河大戰(zhàn)》:“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懸之危。” |
huí tiān wǎn rì回天挽日 | 見“回天倒日”。 |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稟貼贅說》:“則回天挽日之功,皆出憲臺起死噓枯之賜矣。” |
zhēng tiān kàng sú爭天抗俗 | 與大自然斗爭,同落后的風俗習慣抗衡。 | |
tiān zhèn dì hài天震地駭 | 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有時形容事件、場面令人驚駭。 | 《三國志 魏志 文帝紀》裴松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于時天震地駭。” |
jīn gǔ lián tiān金鼓連天 | 金鼓:古時作戰(zhàn),用金鉦和戰(zhàn)鼓指揮士兵,擊鼓表示前進,鳴金表示后退;連天:響徹云霄。形容軍威盛大或戰(zhàn)斗激烈。 | 明 陳汝元《金蓮記 焚券》:“金鼓連天,喊聲震地,不是赤眉嘯聚,定為碧眼橫行,待我出門一看,便知端的。” |
nì tiān bèi lǐ逆天背理 | 逆:違背。違背天道常理。 | 元·無名氏《陳倉路》頭折:“則他那逆天背理可釤殺,我則待要剿除亂掠扶家國。” |
hún fēi tiān wài魂飛天外 |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形容驚恐到極點。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履》:“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 |
màn tiān chè dì漫天徹地 | 漫:滿;徹:透。滿山遍野,形容眾多而密集。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9回:“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風,漫天徹地。” |
tiān shēng yī duì天生一對 | 指生來就注定為一對。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十回:“明明果是佳人才子,天生一對也,便是嫣素也覺風光。” |
mán tiān xí dì瞞天席地 | 瞞:隱瞞實情。指瞞上欺下,一手遮天。 | 清·洪楝園《警黃鐘》第三出:“說鄰封安然無事,那日問環(huán)球公法,誰是誰非。他瞞天席地,不令主知。” |
hēi tiān bàn yè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馬烽《三年早知道》:“一個老漢說:‘黑天半夜怕什么!紅星社不會有人來。’” |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挾天子令諸侯 | 挾:挾制;諸侯:帝王分封的列國統(tǒng)治者。挾制著皇帝,用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用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 元·孔文卿《地藏王證東窗事犯》第一折:“信著個挾天子令諸侯紫綬臣,待損俺守邊塞破敵軍鐵衣郎!” |
wèi tiān zhī mìng畏天知命 | 畏:敬服;天:上天;命:命運。指順從天意,按照命運的安排行事。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異傳》:“彼皆畏天知命,睹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 |
chōng tiān sāi dì充天塞地 | 指整個宇宙。 | 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你看這個天地中間,甚么是天地的心?’對曰:‘嘗聞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對曰:‘只是一個靈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間,只有這個靈明。” |
qíng tiān lèi hǎi情天淚海 | 形容一味沉溺于感傷的愛情世界。 | 金松岑《論寫情小說于新社會之關(guān)系》:“取無數(shù)高領(lǐng)窄袖花冠長裙之新人物,相與歌泣,于情天淚海之世界。” |
chái tiān gǎi wù柴天改物 | 指改朝換代。改物,改變前朝的文物制度。 | 《宋書 武帝紀贊》:“至于鐘石變聲,柴天改物,民已去晉,異于延康之初,功實靜亂,又殊感熙之末。” |
zhàn tiān dòu dì戰(zhàn)天斗地 | 戰(zhàn)、斗:泛指斗爭。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 | |
nì tiān fàn shùn逆天犯順 | 背逆天意正道。 | 《周書·齊煬王憲傳》:“直若逆天犯順,此則自取滅亡。” |
chéng qīng tiān xià澄清天下 | 指整肅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復歸太平。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