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出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wén xíng chū chǔ文行出處 | 文:學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舊指文人的學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度。 | 《周易·系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hàn chū zhān bèi汗出沾背 | 沾:浸濕。汗水沾濕了脊背。形容天氣炎熱或人極度驚慌或慚愧。 |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
dù mén bù chū杜門不出 | 關閉門戶,不外出與人交往接觸。 | 《國語·晉語一》:“讒言益起,狐突杜門不出。” |
chū yǔ chéng zhāng出語成章 | 見“出口成章”。 | 范文瀾《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漢梵文,又深探佛學,譯經出語成章,筆人隨寫,即可披玩。” |
rén cái chū zhòng人材出眾 | 人品才能超出眾人。同“人才出眾”。 | 清 吳趼人《情變》第四回:“我想我們二官人材出眾,生得又秀氣,何老頭子見了,一定是中意的。” |
chū rén yì wài出人意外 | 超出人們的意料。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所以天下事往往有出人意外的。” |
chū gǔ qiān qiáo出谷遷喬 | 從幽深的溪谷出來,遷上了高大的喬木。比喻地位上升。 | 《詩經 小雅 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
chū yán yǒu zhāng出言有章 | 說話有條理。 | 《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 |
chū hū yù liào出乎預料 | 指出人意料。 | 柯云路《三千萬》:“白莎輕微地一怔,她對丁猛的平淡反應出乎預料。” |
yú guàn ér chū魚貫而出 | 像游魚那樣連貫著出現。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擇,從竇中魚貫而出,外面正是一條逼狹的胡同,還靜悄悄的沒人阻住。” |
chū shī yǒu míng出師有名 | 有正當理由進行征伐。 | 京劇《將相和》第一場:“趙若獻璧,乃懼怕我邦,不難臣服;若是不獻,再去征討,方算出師有名。” |
chū chū máo lú初出茅廬 |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
rù sǐ chū shēng入死出生 | 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 清·夏燮《中西紀事》第八卷:“某經歷海洋五十年,此身在炮彈中入死出生者數數矣!” |
liàng rù wéi chū量入為出 | 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據收的多少來決定支出的用度。 | 西漢 戴圣《禮記 王制》:“冢宰制國用,必于歲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國用……量入以為出。” |
yán chū huàn rù言出患入 | 患:禍害,災難。話一出口,患禍就隨之進入。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90卷:“言出患入,言失身亡,故圣人當言而懼,發言而憂,常如臨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貧。” |
chū ěr fǎn ěr出爾反爾 | 爾: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復無常。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紹宗:‘如何是西來意?’紹宗曰:‘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 |
bù chū suǒ liào不出所料 | 出:超出;料:推測;料想。指沒有出乎預料。即在意料之中。 | 清 曾樸《孽海花》第十回:“我從昨夜與密斯談天之后,一直防著你,剛剛走到你那邊,見你不在,我就猜著到這里來了,所以一直趕來,果然不出所料。”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識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曉天下的事情。 | 清·吳趼人《俏皮話·驢辯》:“然則秀才們,看得兩卷書,何以便要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
dà chū fēng tóu大出風頭 | 指成為輿論注意的中心,出頭露面,顯示個人的表現。 | 林語堂《談中西文化》:“記得民國二十四年,中國戲劇詩文在外國大出風頭。” |
gǒu kǒu lǐ shēng bù chū xiàng yá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 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第十五章:“還有些話,牽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說也罷。” |
yún kāi rì chū云開日出 | 拔開云霧,見到太陽。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文準禪師》:“云開日出,水綠山青。” |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情人眼里出西施 | 比喻由于有感情,覺得對方無一處不美。 | 清·翟灝《能人編·婦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語也。” |
bié chū jī zhù別出機杼 | 機杼:織布機,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指寫作另辟途徑,能夠創新。 | 宋 洪邁《容齋詩話》第四卷:“詩文當有所本。若用古人語意,別出機杼,曲而暢之,自足以傳示來世。” |
gāo chū yún biǎo高出云表 | 云表:云外。高高直立,伸入云端。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回頭看隔院時,正有一棵高出云表的老槐樹。” |
yī yán chū kǒu,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出口,駟馬難追 | 駟馬:四匹馬拉車。話說出了口,就是四匹馬拉車也難追回。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 宋·歐陽修《筆說·駟不及舌說》:“俗云: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論語》所謂‘駟不及舌’也。” |
yán shī chū gāo tú嚴師出高徒 | 嚴:嚴厲,嚴格。嚴格的師傅才能培養出手藝高強的徒弟 | |
chū jiā qì sú出家棄俗 | 棄:放棄;俗:塵俗。棄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2回:“我已出家棄俗,家中之事,公主自為主之,我何苦又去管他?” |
chū wèi jiàn yán出位僭言 | 出:超出;僭:超越本分。超越自己的地位說出無權說或不應說的話 | 唐·柳宗元《上裴晉公度獻唐雅詩啟》:“出位僭言,惶戰交積。”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識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曉天下的事情。 | 魯迅《諺語》:“古之秀才,自以為無所不曉,于是有‘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這自負的漫天大謊。” |
hū zhī huò chū呼之或出 | 呼:招呼;之:代詞,指代呼喚的對象。形容所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也指人選已醞釀成熟,即將就任。 | 宋·蘇軾《郭忠恕畫贊序》:“空蒙寂歷,煙雨滅沒,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
zhèng chū duō mén政出多門 | 政令出自許多部門。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魯之有季孟,猶晉之有欒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謀曰:‘晉政多門,不可從也。’” |
yǔ chū yuè xié語出月脅 | 出語驚人,非同尋常。 | 唐 皇甫湜《〈顧況集〉序》:“偏于逸歌長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最為快也。” |
quán biàn fēng chū權變鋒出 | 隨機應變,鋒芒畢露。形容言辭辯捷銳利。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朔對向響應,權變鋒出,文章辭令橫無窮,上頗倡優畜之。” |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駟馬:古時用四匹馬拉一輛車。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的車也追不上;形容話已說出口;沒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駟馬難追”或單作“駟馬難追”。 | 元·李壽卿《伍員吹蕭》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反悔之理。” |
jiàn rù guì chū賤入貴出 | 低價買進,高價賣出。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一回:“至于涉險履危,梯山航海,賤入貴出,貿易開張,能思善算。” |
bié chū xīn cái別出新裁 | 指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 清 顧觀光《武陵山人雜著 雜說》:“敖繼公釋《儀禮》,屏棄古注,別出新裁,于經文有難通處,不以為衍文,即以為脫簡。” |
chū mò wú cháng出沒無常 | 出:出現;沒:隱沒;無常:沒有常規。忽而出現;忽而隱藏;沒有一定的規律;令人無法捉摸。也作“出沒不定”。 | 宋 王十朋《王忠文公集 論廣海二寇札子》:“海寇出沒無常,尤為瀕海州縣之患。” |
chū chǔ shū tú出處殊途 | 見“出處殊涂”。 |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八:“出處殊途,俯仰異容。瞻嘆古烈,思邁高蹤。” |
yī bí kǒng chū qì一鼻孔出氣 | 同一個鼻孔出氣。比喻立場、觀點、主張完全一致。 |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一卷:“似此不必學溫韋,已與溫韋一鼻孔出氣。” |
chū yú rù niǎn出輿入輦 | 謂動必乘車。 | 漢·枚乘《七發》:“且夫出輿入輦,命曰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 |
yìng yùn ér chū應運而出 | 指應天命而產生。現指適應時機而產生 | 孫中山《建國方略·知行總論》:“由此觀之,凡為需要所迫,不獨人類能應運而出,創造發明,即物類亦有此良能。” |
chū wū ní ér bù rǎn出污泥而不染 | 比喻生于污濁的環境卻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純潔的品格。 | 宋 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rì chū ér zuò,rì luò ér x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作:做工。太陽升起就做工,太陽下山就休息。泛指簡樸單純的生活。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2章:“如果你從小就在這個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 |
duó kuàng ér chū奪眶而出 | 眶:眼的四周。指眼淚無法控制地從眼里流出。形容心情非常激動或悲痛。 | 茅盾《子夜》六:“兩粒大淚珠終于奪眶而出,掉在他的手上。” |
zú bù chū hù足不出戶 | 戶:門。腳不跨出家門。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卻說蘇盼奴自從趙司戶去后,足不出門,一客不見,只等襄陽來音。” |
chū qí bù yì,yǎn qí bù bèi出其不意,掩其不備 |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后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 語出《孫子 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yī huī chū shǒu一麾出守 | 麾:揮斥、排擠。原指阮咸受排擠,而出為始平太守。后指京官出任地方官。 | 南朝 宋 顏延之《五君詠 阮始平》:“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
céng chū dié jiàn層出疊見 | 指接連不斷地多次出現。 | 清 紀昀《<水經注>目錄后校記》:“今以《永樂大典》所引,各按水名,逐條參校,非惟字句之訛,層出疊見,其中脫簡,有自數十字至四百余字者。” |
chāo fán chū shì超凡出世 | 超越凡俗,離開塵世。 | 元·馬鈺《清心鏡·嘆世》“廝是非,講閑氣。豈悟修行,超凡出世。” |
jiǎo lì jié chū角立杰出 | 卓然特立,超過一般。 | |
céng chū dié jiàn層出迭見 | 指接連不斷地多次出現。 | 清 紀昀《<水經注>目錄后校記》:“今以《永樂大典》所引,各按水名,逐條參校,非惟字句之訛,層出迭見,其中脫簡,有自數十字至四百余字者。” |
yóu yú chū tīng游魚出聽 | 水里的魚游到水面上來聽音樂。形容音樂美妙動聽。 | 戰國·趙·荀況《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游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
kāi xiá chū hǔ開柙出虎 | 柙:關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dà mén bù chū,èr mén bù jìn大門不出,二門不進 | ||
rén cái chū zhòng人才出眾 | 人品才能超出眾人。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歲,豐姿灑落,人才出眾,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
chū yú yì biǎo出于意表 | 謂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唐·張讀《宣室志》卷四:“一夕,風月晴瑩,有扣門者,出視之,見一丈夫,衣冠甚偉,儀狀秀逸。喬延入與坐,談議朗暢,出于意表。喬重之,以為人無及者。” |
chū nú rù zhǔ出奴入主 | 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楊,則入于墨,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后以“出奴入主”謂挾門戶成見。 | 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
yáng qún lǐ pǎo chū luò tuó lái羊群里跑出駱駝來 | 比喻在尋常的人或事物中出現了個不同尋常的人或事物。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8回:“如今你還了得,‘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你又會做文章了!” |
chū móu huà cè出謀劃策 | 謀:計謀;劃:籌劃。制定計謀策略。指為人出主意。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汝依違觀望其間,并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
dāng miàn chū chǒu當面出丑 | 在大庭廣眾暴露自己的弱點。 | |
sī bù chū wèi思不出位 | 考慮事情不超過自己的職分。 | 《周易 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
chū rén yì liào出人意料 | 意料:事先對情況、結果等的估計;超出人們的料想猜測之外。表示情況非同尋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
qiú zhōng chū xiào求忠出孝 | 謂尋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語本《后漢書·韋彪傳》:“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首。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 | 語本《后漢書·韋彪傳》:“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首。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 |
huò cóng kǒu chū,huàn cóng kǒu rù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 指說錯了話要惹禍,吃錯了東西要生病。后多以強調言語必須謹慎。 | 《周易·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孔潁達疏:“先儒云: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wú bèi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后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 語出《孫子 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chū chǒu fàng guāi出丑放乖 | 猶言出乖露丑。 | 元·耶律楚材《為石壁寺請信公庵主開堂疏》:“竊以達磨昔年,莽鹵截鶴續鳧;天寧今日,顢頇證龜作鱉,可憐弄七成拙,不免出丑放乖。” |
céng xiàn dié chū層見迭出 | 接連不斷地多次出現。 | 《文獻通考 經籍五二》:“于是緣業之說,因果之說,六根、六塵、四大、十二緣生之說,層見迭出,宏遠微妙。 |
shǒu rú chǔ nǚ,chū rú tuō tù守如處女,出如脫兔 | 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 《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 |
chū zhèn jì lí出震繼離 | 謂帝王登基即位。 | |
chū hū fǎn hū出乎反乎 | 猶言出爾反爾。謂翻悔或說了不照著做。 | 《白雪遺音·起字呀呀喲·悶坐牙床》:“怕只怕你,出乎反乎,一旦之間,把奴就撇。我的天哪,叫我依靠何人?” |
chū shēng rù sǐ出生入死 | 原指人從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rén pà chū míng zhū pà zhuàng人怕出名豬怕壯 | 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煩,就象豬長肥了就要被宰殺一樣。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3回:“俗話兒說的,‘人怕出名豬怕壯’,況且又是個虛名兒。” |
xū shā chū xué需沙出穴 | 語本《易·需》:“需于沙,小有言,終吉。”和“需于血,出自穴”。后因用“需沙出穴”謂遇險兇而能幸免。 | 語出《易·需》:“需于沙,小有言,終吉。”和“需于血,出自穴”。 |
hóng xìng chū qiáng紅杏出墻 | 紅色的杏花穿出墻外。指春天一派繁榮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勢。 | 宋 葉紹翁《游小園不值》詩:“春風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 |
tuī chén chū xīn推陳出新 | 推出糧倉里的舊糧;更換新糧。引申為剔除舊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華;使之向新的方向發展。陳:倉儲存的舊糧。 | 《明史 范濟傳》:“嚴偽造之條,開倒換之法,推陳出新,無耗無阻。” |
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行行出狀元 | 狀元;科舉時代的一種稱號。唐、宋時稱進士及第的第一名;元代稱殿式第一等第一名。后比喻本行中成績最好的人。每種職業都有杰出的人才。 | 明 馮惟敏《玉抱肚 贈趙今燕》曲:“琵琶輕掃動人憐,須信行行出狀元。” |
chū rén tóu dì出人頭地 | 原意是讓這個人高出一頭。后形容超過一般人或高人一等。 | 宋 歐陽修《與梅圣俞書》:“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
pò zhàn bǎi chū破綻百出 | 綻:裂開;破綻:指衣服上的裂口。形容說話、做事漏洞很多。 | 宋 李侗《李廷平集 答問下》:“卻回頭看釋氏之書,漸漸破綻百出。” |
shēn rù xiǎn chū深入顯出 | 見“深入淺出”。 | 清·俞樾《湖樓筆談》六:“蓋詩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顯出。入之不深,則有淺易之病;出之不顯,則有艱澀之患。” |
chū qì tǒng出氣筒 | 指沒有恰當的由頭而被人當作發泄怨恨的對象。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二部:“他不愿向她發火,不愿拿她當出氣筒子。” |
lì chū yī kǒng利出一孔 | 給予利祿賞賜只有一條途徑,那是從事耕戰。 | 《管子·國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國無敵。”《商君書·弱民》:“利出一孔,則國多物。” |
chū shǒu dé lú出手得盧 | 盧:古時樗蒲戲一擲五子皆黑,為最勝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勝利。 | 《南齊書 張瓌傳》:“獻捷,太祖以告領軍張沖,沖曰:‘瓌以百口一擲,出手得盧矣。’” |
chū lèi chāo qún出類超群 | 出:超過;類:同類。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 明·無名氏《誤失金環》第四折:“兩個夫榮妻貴,一雙出類超群。” |
chū móu xiàn cè出謀獻策 | 出主意、想對策來幫助解決問題。 | 浩然《艷陽天》第十章:“彎彎繞提出這個問題,明明是給馬之悅出謀獻策,眼前這個笨蛋,偏偏領會不了。” |
chū tóu chuán ér xiān xiǔ làn出頭椽兒先朽爛 | 椽:屋頂上的木條;朽:腐爛。露在屋檐外的椽子先腐爛。比喻搶先出頭的人先遭受挫折。 | 《雍熙樂府·點絳唇》:“張弓專等南來雁,馬行崖畔收疆晚,出頭椽兒先朽爛。” |
chū jiàng rù xiàng出將入相 | 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 北魏《元英墓志》:“出將入相,朝望攸居。” |
chū qí huá cè出奇劃策 | 猶言出謀劃策。 | 沙汀《淘金記》十二:“他就經常替他們出奇劃策,為著種種吃人害人的事情準備堂皇的理由。” |
chū yí rù xiǎn出夷入險 | 出入于安危之中。 | 宋·葉適《故運副龍圖侍郎孟公墓志銘》:“由此更踐內外,出夷入險,擇而守中,勞而有成,干方舉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
kǒu chū bù xùn口出不遜 | 遜:恭順;謙遜。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沒有禮貌。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16回:“他說我訛他,還口出不遜,打了我一頓,求老爺公斷。” |
liú zhōng bù chū留中不出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 唐·元稹《唐穆宗文惠皇帝戒勵風俗德音文》:“留中不出之請,益發其陰私;公論不容之詞,實生于朋黨。” |
quán pán tuō chū全盤托出 | 連盤子也端出來了。比喻全都講出來,毫不保留。 | 元 明本述《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卷十六:“今日特為你起模畫樣,和盤托出。” |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出淤泥而不染 |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長在污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 宋 朱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 |
jì chū wú liáo計出無聊 | 主意出于無可奈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吳王濞列傳》:“上復責問吳使者,使者對曰:‘……今王始詐病,及覺,見責急,愈益閉,恐上誅之,計乃無聊。唯上棄之,而與更始。’” |
chū jiāng zài zhì出疆載質 | 疆:邊疆;質:同“贄”,古代初次見面的禮物。指帶著見面禮到國外去。比喻出賣民族利益,投靠外國。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 |
chuǎn é bǎi chū舛訛百出 | 舛:錯亂。訛:錯誤。錯亂的地方很多。一般指書籍的寫作或印制不精。 | |
yī yán jì chū,jīn yù bù yí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移:改變。話說出了口,就是用黃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貞心定識不減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chū gōng wàng sī出公忘私 | 出于公心忘掉私情。 | 清·梅曾亮《送周石生序》:“非出公忘私、盡掃刮同異恩怨、屏置城府外,不足稱朝廷委任、寄耳目之意。” |
kǒu chū kuáng yán口出狂言 | 嘴里說出狂妄自大的話。指說話狂妄、放肆。也指胡說八道。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二回:“宋江聽得,慌忙過來看時,卻是‘九紋龍’史進,‘沒遮攔’穆弘,在閣子內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
shēn jū jiǎn chū深居簡出 | 簡:少。指人呆在家里;不常出門。 | 唐 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夫獸深居而簡出,懼物之為己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