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聞強記的成語故事
拼音bó wén qiáng jì
基本解釋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出處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八卷:“人眾兵強而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而守之以淺者不隘。”
暫未找到成語博聞強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博聞強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牽強附會 | 清 曾樸《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
聞風而動 | 宋 陳亮《祭趙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聞風而起。” |
默默無聞 | 明 李楨《剪燈余話》:“而使之昧昧無聞,安得不飲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
博通經(jīng)籍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融傳》:“初,京兆摯恂以儒術教授隱于南山,不應聘,名重關西,融從其游學,博通經(jīng)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
博學多聞 | 《文子 精誠》:“雖博學多聞,不免于亂。” |
強取豪奪 | 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下卷:“‘這叫強取豪奪。’謝慶元嘶聲地說。” |
聞聲相思 | 《鬼谷子·內(nèi)揵》:“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
堅強不屈 | 荀況《荀子 法行》:“堅剛而不屈,義也。” |
自強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旁征博引 | 清 王韜《淞隱漫錄》:“生數(shù)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 |
以弱制強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款學寡聞 | 莊周《莊子 達生》:“今休,款啟寡聞之民也。” |
惡醉強酒 | 《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
地大物博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別省可比。” |
綠林強盜 | 魯迅《書信集 致趙家璧》:“試看綠林強盜,怎樣不惜錢財以買盒子炮,就可知道。” |
充耳不聞 | 清 李漁《奈何天 鬧封》:“邊陲告急,司轉(zhuǎn)運者,充耳不聞。” |
精明強干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況且隨帶的那些司員,又都是些精明強干、久經(jīng)審案的能員,那消幾日,早問出許多賊款來。” |
繁榮富強 | 峻青《壯志錄》:“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
精兵強將 | 《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
強人所難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豈肯顛倒陰陽,強人所難。’” |
強顏歡笑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為笑。” |
記憶猶新 | 宋 劉克莊《后村全集跋章南舉千藁》:“多識其士,友去之數(shù)十年,猶記憶如新相知;今屈指故友存者十無一二。” |
聞所不聞 | 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 |
博采眾長 | 北齊 魏收《魏書 劉芳傳》:“考括墳籍,博采群議。” |
前所未聞 | 宋 周密《齊東野語 黃婆》:“此事前所未聞,是知窮荒絕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
直諒多聞 |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