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葉倡條的成語故事
拼音yě yè chàng tiáo
基本解釋倡:通‘娼’;冶:妖艷。原形容楊柳的枝葉婀娜多姿,后比喻任人玩賞攀折的花草枝葉,借指妓女。
出處唐 李商隱《燕春臺(tái)》詩:“蜜房羽客類芳心,冶葉倡條遍相識(shí)。”
暫未找到成語冶葉倡條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冶葉倡條)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葉知秋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山川》:“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dú)q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td>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fēng)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td> |
落葉歸根 | 明 王世貞《鳴鳳記》第38出:“落葉歸根,豐城劍回?!?/td> |
枝對(duì)葉比 | 唐獨(dú)孤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及其大壞也,儷偶章句,使枝對(duì)葉比,以八病四聲為梏拳,拳拳守之,如奉法令?!?/td> |
一條龍 | 張平《抉擇》:“據(jù)說現(xiàn)在時(shí)興的已經(jīng)是一條龍服務(wù):跳舞、吃飯、桑拿、唱歌、打牌,從下午開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td> |
胡支扯葉 | |
慢條斯理 | 元 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td> |
條入葉貫 | 漢·王充《論衡·薄葬》:“通人知士,雖博覽古今,窺涉百家,條入葉貫,不知審知?!?/td> |
夫倡婦隨 | 語出《關(guān)尹子·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背?,一本作“倡”。 |
葉落歸根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葉落歸根,來時(shí)無口?!?/td> |
井井有條 | 荀況《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td> |
葉落知秋 | 宋 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 天童華禪師法嗣》:“動(dòng)弦別曲,葉落知秋,舉一明三?!?/td> |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八回:“常言道:‘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yǎng)不大。” |
有條不紊 | 【出處】《尚書 盤庚上》:“若網(wǎng)在綱,有條而不紊。” |
秋風(fēng)掃葉 | 明 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程萬里]每日間見元兵所過,殘滅如秋風(fēng)掃葉,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
有條有理 | 《尚書 盤庚上》:“若網(wǎng)在綱,有條而不紊?!笨装矅鴤鳎骸叭缇W(wǎng)在綱,各有條理而不亂也。” |
落葉知秋 | 宋 唐庚《文錄》:“仙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td> |
條分節(jié)解 | 《新唐書·崔義玄傳》:“義玄有章句學(xué),先儒疑繆,或音故不通者,輒采諸家,條分節(jié)解,能是正之。” |
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 |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110回:“俗話說的,‘牡丹雖好,全仗綠葉扶持’。太太們不虧了鳳丫頭,那些人還幫著嗎?” |
葉落歸秋 | 元·貫云石《斗鵪鶉·佳偶》曲:“美眷愛,俏伴侶。葉落歸秋,花生滿路?!?/td> |
枝流葉布 | 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公諱咸,字元卓,汝南西平人。蓋秦將李信之后,孝武大將軍廣之胄也。枝流葉布,家于茲土?!?/td> |
連枝帶葉 | 明·無名氏《龍門隱秀》第三折:“誰想俺嫂狠兄毒心意歹,全不想共根同蒂,連枝帶葉,把我似乞兒般搶出門來?!?/td> |
死路一條 | 歐陽山《苦斗》:“那是死路一條。咱們見不上面了。” |
教條主義 | 毛澤東《矛盾論》:“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在這個(gè)問題上的錯(cuò)誤,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認(rèn)識(shí)各別事物的特殊的本質(zhì)?!?/td> |
胡枝扯葉 | 《金瓶梅詞話》第三七回:“瓶兒道:‘你這老貨偏有這些胡枝扯葉的。你明日不來,我和你答話?!?/td> |
枝附葉連 | 《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姜維]故自危懼,不復(fù)還成都”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維惡黃皓恣擅,啟后主欲殺之。后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于失言,遜辭而出。” |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鶚冠子 天則》:“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td> |
老油條 | 柯崗《逐鹿中原》第八章:“飼養(yǎng)員老陳擺起一副老油條的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