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存亡,匹夫有責的成語故事
拼音guó zhī cún wáng,pǐ fū yǒu zé
基本解釋匹夫:平民男子。指國家興亡大事,每個平民都有責任。
出處
暫未找到成語國之存亡,匹夫有責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國之存亡,匹夫有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世之雄 | 宋 蘇軾《赤壁賦》:“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一丘之貉 | 東漢 班固《漢書 楊惲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td> |
一舉手之勞 |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td> |
一之為甚 | 元·侯克中《歸興》詩:“一之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
一之已甚 | 唐·任蕃《夢游錄·張生》:“酒至白面少年,復請歌。張妻曰:‘一之已甚,其可再乎?’” |
一之謂甚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一人之交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那時我家先父就和婁氏弟兄是一人之交?!?/td> |
一人善射,百夫決拾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吳語》:“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td> |
一人有慶 | 《尚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td> |
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志,萬夫莫奪。’” |
一介之善 | 《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藝,居接士之館。” |
一介之士 |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彼越王者一節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
一介之才 | 《后漢書·杜詩傳》:“臣詩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創制大業,賢俊在外,空乏之間,超受大恩?!薄段倪x·陸倕〈石闕銘序〉》:“興建庠序,啟設郊丘,一介之才必記,天文之典咸秩。”呂向注:“一介,謂小才也。” |
一以貫之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參乎!吾道一以貫之?!?/td> |
一偏之見 | 《宋史·劉述傳》:“安石任一偏之見,改立新議,以害天下大公?!?/td> |
一偏之論 | 宋·朱熹《答沈叔晦書》:“前日務為學而不觀書,此固一偏之論。” |
一劍之任 | 《尉繚子·武議》:“臨難決疑,揮兵指刃,此將事也;一劍之任,非將事也?!薄稇饑摺R策六》:“齊桓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公于壇位之上?!?/td> |
一勇之夫 |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我兩個無過是一勇之夫,但有出力去處,自當效命,生死不辭?!?/td> |
一卒之田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晉語》:“無一卒之田。” |
一命之榮 | 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二·滁陽王奉祀官》:“后人不叨一命之榮。滁陽之祭,亦僅有司歲終一舉而已?!?/td> |
一國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
一夜夫妻百夜恩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td> |
一夜夫妻百日恩 | 許地山《春桃》:“咱們到底還是兩口子,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 |
一夫之勇 | 《三國志·魏志·荀彧傳》:“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
一夫之用 | 《后漢書·馮異傳》:“異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td> |
一夫當關 | 《明史·外國傳一·朝鮮》:“忠州左右烏、竹兩嶺,羊腸繞曲,有‘一夫當關’之險?!?/td>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唐 李白《蜀道難》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