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根禍胎的成語故事
拼音niè gēn huò tāi
基本解釋災禍的根源。舊指壞的兒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暫未找到成語孽根禍胎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孽根禍胎)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根一板 | |
上根大器 | |
不根之論 | 《漢書 嚴助傳》:“朔、皋不根持論,上頗俳優畜之。 |
不根之談 | 清 沈濤《交翠軒筆記》第四卷:“揚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與死同音,乃改為喜。此不根之談也?!?/td> |
不測之禍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秦始皇九年》:“妾賴天而有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盡可得,孰與身臨不測之禍哉!” |
豐屋之禍 | 陳壽《三國志·辛毗楊阜高堂隆傳》:“《易》曰:‘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閴其無人’。王者以天下為家,言豐屋之禍,至于家無人也?!?/td> |
樂禍不悛 | 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其間兇殘之黨,樂禍不悛,則須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td> |
樂禍幸災 | 南朝·梁·沈約《宋書·沈攸之傳》:“而攸之始奉國諱,喜見于容,普天同哀,己以為慶。此其樂禍幸災,大逆之罪一也?!?/td> |
亡猿禍木 | 《淵鑒類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歷中,有猴數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殺之。中一老猴忽躍去近鄰一家縱火焚屋。里人懼,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脫去?!?/td> |
以德追禍 | 《韓非子 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樂,上下之利莫長于此。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誅薄罪,久怨細過,長侮偷快,數以德追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td> |
全身遠禍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鄉,你母女自去全身遠禍?!?/td> |
六根清凈 | 隋 隋煬帝《寶臺經藏愿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凈?!?/td> |
六根清靜 |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靜。” |
興亡禍福 | 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二折:“這七條弦興亡禍福都相應,端的個圣賢可對,神鬼堪驚,俗懷頓爽,塵慮皆清。” |
興妖作孽 | 明 瞿佑《剪燈新話 永州野廟記》:“此物在世已久,興妖作孽,無與為比?!?/td> |
兵拏禍結 | 《宋史·陳良祐傳》:“今遣使乃啟釁之端,萬一敵騎犯邊,則民力困于供輸,州郡疲于調發,兵拏禍結,未有息期。” |
兵連禍接 | 孫中山《誥誡東江叛軍通令》:“數年以來,閩、粵、湘生民涂炭,曹吳二賊,實為禍首,近復啟釁浙奉,兵連禍接,本大元帥已明令諸將出師北伐。” |
兵連禍深 | 唐·陸贄《冬至大禮大赦制》:“兵連禍深,變起都邑,六師播蕩,九服震驚?!?/td> |
兵連禍結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赍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馀年?!?/td> |
兵革之禍 | 東漢·班固《漢書·五行志中之下》:“將有急怒之謀,以生兵革之禍。” |
再實之木根必傷 | 南朝·宋·范嘩《后漢書·馬皇后紀》:“常觀富貴之家,祿位重疊,猶再實之木,其根必傷?!?/td> |
再實之根必傷 | 《淮南子 人間訓》:“再實之根必傷,掘藏之家必有殃?!?/td> |
凡胎俗骨 | 明·無名氏《蕉帕記》第三出:“向來偏覓多人,皆系凡胎俗骨,無可下手?!?/td> |
凡胎濁體 | 元·昊昌齡《張天師》第一折:“念小生凡胎濁體,怎敢和仙子陪奉?” |
凡胎濁骨 | 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一折:“我和這等愚眉肉眼難相瞅,凡胎濁骨難相守?!?/td> |
凡胎肉眼 |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 |
切樹倒根 | |
刨樹搜根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聽這部書,也不過逢場作戲,看這部書,也不過走馬觀花。真個的,還把有用精神置之無用之地,費這閑心去刨樹搜根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