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鄰居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ē fāng lín jū
基本解釋街坊:鄰居。指鄰居人家。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居,都知得了,只瞞著武大一個不知。”
暫未找到成語街坊鄰居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街坊鄰居)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別財異居 | 《宋史 太祖紀二》:“癸亥,詔:荊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孫不得別財異居。” |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居功自滿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象郝搖旗這樣的人,平時居功自滿,遇到艱難的時候又不肯同心協力,常發怨言。” |
居重馭輕 |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故自三代、秦、漢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親歷行陣,習知武事,知居重馭輕之勢。” |
疑鄰盜斧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
奇貨可居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呂不韋列傳》:“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
四鄰八舍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六回:“那成家一般也動了諸親百眷、四鄰八舍,送人情,斗分子,雖然娶妾,倒也四司六局,一毫不茍。” |
唯鄰是卜 | 《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鄰是卜。” |
安居樂業 | 東漢 班固《漢書 貨殖傳序》:“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
居高臨下 | 北齊 魏收《魏書 財安王》:“繳山立柵,分為數處,居高臨下,隔水為營。” |
隱居求志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
離群索居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
居大不易 | 唐 張固《幽閑鼓吹》:“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
后來居上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汲鄭列傳》:“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 |
耦居無猜 | 清 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46首:“得與云、山、書、史,耦居無猜,不可謂非人生之幸。” |
居心不良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卿居心不凈,乃復強欲滓穢太清耶。”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大街小巷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節,好生清明,黃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花放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
居諸不息 | 南朝·梁·蕭綱《善覺寺碑銘》:“居諸不息,寒暑推移。” |
巷尾街頭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十一:“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日:\'街頭巷尾。\'” |
十字街頭 | 元 無名氏《村樂堂》:“則這金釵兒是二人口內的招伏狀,更壓著那十字街頭犯由榜,這公事不虛誑。” |
蕩析離居 | 《尚書 盤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 |
過街老鼠 | 清 翟灝《通俗編 獸畜》:“《慎子》:‘一兔過街,百人逐之。’按,流俗有過街老鼠語,似承此而訛。” |
街頭巷尾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太子道一禪師》:“曰:‘如何是學人轉身處?’師日:‘街頭巷尾。’” |
野處穴居 | 《周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
終老隱居 | 《宋史·劉爚傳》:“爚從熹武夷山講道讀書,怡然自適,筑云莊山房,為終老恤居之計。” |
居安思危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
走街串巷 | 老舍《四世同堂》:“雖說為了生活他得走街串巷,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可他從來沒跟人動過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