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罪引慝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謂引咎自責。
出處《書·大禹謨》:“[舜]負罪引慝,祇載見瞽螋。”蔡沈集傳:“負罪,自負其罪,不敢以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為父母之慝也。”
例子負罪引慝,思古無訧,際人倫之窮者,何厚于自責也?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
基礎信息
拼音fù zuì yǐn tè
注音ㄈㄨˋ ㄗㄨㄟˋ 一ㄣˇ ㄊㄜˋ
繁體負辠引慝
感情負罪引慝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處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負罪引慝的意思解釋、負罪引慝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引物連類 | 謂引證或引喻某一事物,而連帶及于同類的其它事物。 |
引鬼上門 | 比喻招來壞人。 |
旁征博引 |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例證。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救經引足 | 經:自縊,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 |
罪上加罪 | 指罪惡更為嚴重。 |
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引領翹首 | 引領:伸長脖子;翹首:抬頭。伸長脖子,抬著頭。非常盼望的樣子。 |
罪魁禍首 | 作惡犯罪的頭子(魁、首:頭目)。指壞事的根子。 |
罪有攸歸 | 攸:所。罪責有所歸屬。指罪犯必受懲治。 |
罪不容死 | 罪惡極大,處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 |
自負盈虧 | 自己負責盈利和虧損 |
千古罪人 | 形容犯的罪永遠被人記著 |
引人注目 | 引起別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
引吭高歌 | 引:拉;伸;吭:喉嚨;嗓子。放開噪子;大聲歌唱。 |
引狼入室 | 引:招引;把狼引到室內。比喻自己把壞人或敵人招引進來。 |
反裘負芻 | 反裘:反穿皮衣;負:背;芻:柴草。反穿皮襖背柴。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 |
忍辱負重 | 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
背義負恩 | 指背棄道義,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德。 |
罪該萬死 | 罪孽深重;判一次死刑還不足以抵罪。(萬死:死一萬次)。 |
將功贖罪 | 將:用;拿;贖:抵嘗;彌補。拿功勞來抵償罪過。 |
引經據典 | 引;援解;引用;經:經書;據:依據;典:典籍。引用經典著作作為立論的依據。 |
興師問罪 | 宣布對方罪狀;發兵討伐。形容群起而嚴厲斥責對方的過失。興、動:發動;師:軍隊;眾:大隊人馬。 |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 言者:說話的人;聞者:聽話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
立功贖罪 | 立功:建立功績;贖:補償。建立功績來補償罪行或過失。 |
翹首引領 | 仰起頭,伸長脖子。形容盼望殷切。 |
引蛇出洞 | 比喻引誘壞人進行活動,使之暴露。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百姓本沒有罪,因身藏璧玉而獲罪。原指財寶能致禍。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