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節死義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謂堅守節操,為正義而死。
出處宋·蘇軾《上皇帝書》:“前山陽亡徒蘇令,縱橫史士,臨難莫肯仗節死義者,以守相威權素奪故也。”
例子杜子美《送嚴武還朝》詩:‘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勸以仗節死義也。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八》
基礎信息
拼音zhàng jié sǐ yì
注音ㄓㄤˋ ㄐ一ㄝˊ ㄙˇ 一ˋ
繁體仗節死義
感情仗節死義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仗節死義的意思解釋、仗節死義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仗勢欺人 | 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種權勢欺壓別人。 |
大義滅親 | 為了維護正義;對犯了罪的親屬不包庇;使之受到應得的懲處。 |
高風亮節 | 高尚的品德;堅貞的節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
開源節流 | 開源:開辟水源;節流:節制水流。開辟收入的新來源;節制支出;減少消耗。比喻增收節支。 |
勤儉節約 | 指人勤于勞作而生活簡單儉樸。 |
天經地義 |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
死灰復燃 | 熄滅的火灰又燃燒起來。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東西又重新活動起來。復:又。 |
本位主義 | 為自己所在的小單位打算而不顧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 |
死腦瓜骨 | 不開通。 |
個人主義 | 個人本身的利益應該高于一切的道德學說或原則,道德的自私自利。 |
節用裕民 | 節約用度,使人民過富裕的生活。 |
死要面子 | 指特別愛惜自己的顏面。 |
狐死首丘 |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
曉以大義 | 曉:使人明白。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
繁文縟節 |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 |
仁義道德 |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官僚主義 | 指只發號施令而不考虛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即當官作老爺的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 |
之死靡二 | 同“之死靡它”。 |
不到黃河心不死 | 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節哀順變 | 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 |
民不畏死 | 畏:懼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氣慨。 |
生死有命 |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指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魚死網破 |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指拼個你死我活。 |
視死如歸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
死不開口 | 至死也不說話。指緘口不言 |
死對頭 |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 |
盡誠竭節 | 誠:忠誠。節:氣節,義節。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亦作“盡節竭誠”、“盡心竭誠”、“盡忠竭力”、“盡忠竭誠”、“盡忠竭節”、“竭忠盡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