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待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tāo huì dài shí韜晦待時 | 謂掩藏鋒芒,隱匿蹤跡,等待時機。 | 茅盾《蝕·動搖》:“辛亥那年國光就加入革命,后來時事日非,只好韜晦待時。” |
qiào zú kě dài翹足可待 | 翹足:抬起腳。一舉足的時間內即可等到。比喻很快就能實現。 | 清·夏燮《中西紀事·庚申換約之役》:“種種危亡,翹足可待,又安有掃蕩廓清之日。” |
ān zuò dài bì安坐待斃 | 坐著等死。指不積極想辦法,坐等滅亡。 | 明 李贄《焚書 復鄧鼎石》:“惟是世人無才無術,或有才術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趨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斃。” |
shí bù wǒ dài時不我待 | 時間不會等待我們。指要抓緊時間。 | 清 秋瑾《贈蔣鹿珊先生言志且為他日成功之鴻爪也》:“事機一失應難再,時乎時乎不我待!” |
xù yíng dài jié蓄盈待竭 | 蓄:積蓄,儲藏;竭:干涸。積蓄部隊的銳氣,等待對方士氣低落時再出擊。 | 清·汪宗沂《衛公兵法·將務兵謀》:“若此,則當卷跡藏聲,蓄盈待竭,避其鋒勢,與之持久。” |
yǐ lǐ xiāng dài以禮相待 |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
dài shí shǒu fèn待時守分 | 待:等待;時:時機;分:本分。為了等待好的時機而暫時安分守己。 |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一折:“想咱人不得志呵,當以待時守分,何日是我那發跡的時節也呵!” |
lì fǔ dài chuī轢釜待炊 | 刮鍋有聲,等待燒火做飯。形容生活艱難。 | |
lìng yǎn kàn dài另眼看待 | 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5卷:“侍郎與夫人看見人物標致,更加禮儀齊備,心下喜歡,另眼看待。” |
gèng dài gàn bà更待干罷 | 意謂怎肯干休。 | |
yǎng ér dài lǎo,jī gǔ fáng jī養兒待老,積谷防饑 |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2卷:“自古道,‘養兒待老,積谷防饑。’你我年過四旬,尚無子嗣。光陰似箭,眨眼頭白。百年之事,靠著何人?” |
qiāo zú ér dài蹺足而待 | 踮起腳跟等待。形容短時間內便能見到事情的結果。語出《漢書·高帝紀》:“大臣內畔,諸將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 語出《漢書·高帝紀》:“大臣內畔,諸將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
zuò ér dài shǔ坐而待曙 | 坐著等待天亮。比喻勤謹。 | 唐·陸贄《答百寮第二表》:“坐而待曙,忮及上春。” |
wú qiān dài wàn無千待萬 | 見“無千無萬”。 | 明·徐渭《女狀元》第三出:“黃科才聽老爺分付,就狠跑到法場里。去看的無千待萬,都說屈的多。” |
lìng yǎn xiāng dài另眼相待 | 以不同于一般的態度對待,指特殊照顧、優待。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不過仗著這些功勞情分,有祖宗時,都另眼相待,如今誰肯難為他?” |
yì yǐ dài láo逸以待勞 | 猶以逸待勞。 | 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 |
zūn yǎng dài shí遵養待時 | 同“遵養時晦”。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害卿兄弟,獨夫介立,遵養待時,臣節詎久。”范祥雍校注:“此言爾朱榮待有時機,即欲篡奪。” |
kuān yǐ dài rén寬以待人 | 寬:寬容。以寬宏大度的態度來對待別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某素知劉備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 |
yán chén yǐ dài嚴陳以待 | 見“嚴陣以待”。 | |
jí bù jí dài急不及待 | 見“急不可待”。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44回:“但他頑心太重,同時就急不及待把那盒子開了開來。” |
dài shí ér jǔ待時而舉 | 待:等待;舉:行動。等待有利時機再采取行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9回:“寡君知天運之盛衰,達時務之機變,所以養兵練將,待時而舉。” |
shǒu zhū dài tù守株待兔 |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
kè bù dài shí刻不待時 | 謂時間緊迫。 | 《天雨花》第21回:“刻不待時遭大禍,叫我三人那里奔。” |
zhěng zhuāng dài fā整裝待發 | 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請愿團還未啟程北上,上海方面北軍第四師整裝待發的消息已傳到浙江來。” |
zuò ér dài dàn坐而待旦 | 旦:天亮。坐著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 《尚書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孟子 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
zuò yǐ dài bì坐以待斃 | 待:等待;斃:死。坐著等死。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 | 先秦 管仲《管子 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
yùn qí dài jià蘊奇待價 | 蘊:積聚,藏蓄。積聚珍奇的寶物,等待適當的價錢。比喻懷藏奇才,等待施展的機會。 | 《梁書·武帝紀》:“若懷寶迷邦,蘊奇待價,蓄響藏真,不求聞達。” |
zé jǐ zhòng,dài rén qīng責己重,待人輕 | 要求自己嚴格,對待別人要寬厚。 | 唐·韓愈《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
zhí dài yǔ lín tóu直待雨淋頭 | 比喻不能及早罷手或毫無準備。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師》:“僧問:‘迢迢一路時如何?’師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頭。’” |
zhěn gē dài dàn枕戈待旦 | 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枕著武器躺著;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時刻準備迎戰。 | 《晉書 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liǎn shǒu dài bì斂手待斃 | 猶言束手待斃。 | 宋·洪邁《容齋續筆·靖康時事》:“予頃修《靖康實錄》,竊痛一時之禍,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數十萬,曾不能北向發一矢、獲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斃。” |
dài shí ér dòng待時而動 | 等待時機然后行動。 | 《周易 系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
pò bù kě dài迫不可待 | 見“迫不及待”。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29回:“迫不可待者,即令官吏帶銀子,按戶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與銀若干,使其度命。” |
bù dài shī cài不待蓍蔡 | 蓍蔡:同“蓍龜”,指卜筮。不用占卜就能知道吉兇。比喻事理極明顯。 |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公達潛朗,思同筮蔡。” |
áo áo dài shí嗷嗷待食 | 嗷嗷:哀鳴聲;待:等待;食:喂養。迫于饑餓而急于求食的樣子。形容災民受饑餓,處于困境等待援助。 | 清 秋瑾《致秋譽章書其五》:“況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無需吾哥焦灼家用。” |
yǐ yì dài láo以佚待勞 | 見“以逸待勞”。 | 《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
yán zhèn yǐ dài嚴陣以待 | 嚴:嚴肅整齊;嚴陣:整齊嚴正的陣勢。擺好陣勢等待著。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著敵人。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
tuī chéng xiāng dài推誠相待 | 誠:誠實的心意。指以真心對待人。 | 《北齊書·慕容紹宗傳》:“我與晉州推誠相待,何忽輒相猜阻,橫生此言。” |
yòng yì dài láo用逸待勞 | 以逸待勞。謂作戰時采取守勢,養精蓄銳,待敵軍奔走疲憊之后,乘機出擊以取勝。 | 《晉書·庾翼傳》:“御以長轡,用逸待勞,比及數年,興復可冀。” |
qǐ zú ér dài企足而待 | 抬起腳后跟等著。比喻盼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 |
shì mù yǐ dài拭目以待 | 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zuò yǐ dài wáng坐以待亡 | 待:等待。坐著等死。形容不積極想辦法找出路。 | 梁啟超《政聞時言·讀宣統二年十月三日上諭感言》:“人心風俗其他之病征尚不深患,而惟此坐以待亡之心理最為足患。” |
zhǐ rì ér dài指日而待 | 見“指日可待”。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十一回:“將來執掌昭陽,可指日而待,為何夫人雙眉反蹙起來?” |
qiáo shǒu yǐ dài翹首以待 | 翹首:抬起頭。形容殷切盼望。 | 王朔《無人喝彩》:“李緬寧趕到公共汽車站,車已停穩,開了前后車門上下客。他擠在人堆里翹首以待。” |
yùn dú dài jià韞櫝待價 | 韞:藏;犢:木匣子。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價出售。比喻懷才待用或懷才隱退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張衡傳》:“且韞櫝以待價,踵顏氏以行止。” |
dài jiǎ ér gū待賈而沽 | 亦作“待價而沽”。等待善價出售,亦比喻懷才待用或待時而行。語本《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 語本《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
zhěn gē dài mìng枕戈待命 | 枕著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時刻準備戰斗。 |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張統制現帶有可靠軍隊數營,在漢口劉家廟枕戈待命。” |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 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 清·羅澤南《與蔣瀛海書》:“取古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調和其血氣。” |
dài zhào gōng chē待詔公車 | 詔:皇帝的命令;公車:官車或官署。指在公車或官署準備聽從皇帝的召喚。 | 東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朔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上偉之,令待詔公車,奉祿薄,未得省見。” |
dài shì chéng shí待勢乘時 | 勢:形勢。靜觀形勢,利用時機。 |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據先生甘貧守困,待勢乘時,所謂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之物。” |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lěng yǎn xiāng dài冷眼相待 | 用冷淡的態度接待。比喻不歡迎或看不起。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須將好言諫勸丈夫。” |
xū wèi yǐ dài虛位以待 | 留著位置等待。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寧可虛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濫位。” |
dài rén jiē wù待人接物 | 物:人物;人們。接待交往各種人物。指平時與人相處。 | 宋 俞文豹《吹劍四錄》:“內而存心養性、立身行己無所歉,外而待人接物、處事應世無所戾。” |
xū zuǒ yǐ dài虛左以待 | 虛:空著;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
nìng dāng yǒu rì chóu wú rì,mò dài wú shí sī yǒu shí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 寧:寧愿;籌:計劃。當有錢時要考慮貧窮時,不能到了沒錢時還在回想有錢時候。指應厲行節約,注意儲備,不能浪費。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5回:“‘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人肚內有了這兩句話,便不怕了。” |
zhé jié dài shì折節待士 | 指屈己待人。 | 《周書 邵廣傳》:“時晉公護諸子及廣弟杞國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廣獨率由禮則,又折節待士,朝野以是稱焉。” |
jié chéng xiāng dài竭誠相待 | 竭誠:竭盡誠意。待:對待。竭盡誠意地對待別人。 |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yán yú zé jǐ,kuān yǐ dài rén嚴于責己,寬以待人 | 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 《憶鄧拓·鄧拓和人民日報》:“老鄧總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主動承擔責任,不使別的同志感到壓力。” |
cáng qì dài shí藏器待時 | 器:用具,引伸為才能。比喻學好本領,等待施展的機會。 | 《周易 系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
zé jǐ zhòng yǐ zhōu,dài rén qīng yǐ yuē責己重以周,待人輕以約 | 周:周到,引申為嚴格;約:簡單,引申為不苛求。要求自己嚴格,對待別人要寬厚。 | 唐·韓愈《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
yǐ yì dài láo以逸待勞 | 逸:安閑;勞:疲勞。用安閑之己待疲勞之敵。指自己養精蓄銳;等敵人疲勞后;待機痛擊疲勞之敵。 |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
yǐ mǎ kě dài倚馬可待 | 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 唐 李白《與韓荊州韓宗書》:“縱之以清淡,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
dài tù shǒu zhū待兔守株 | 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序》:“刻舟求劍,體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寧遠。” |
chí zhòng dài jī持重待機 | 持重:小心謹慎。形容謹慎地等待時機。 | 《晉書·宣帝紀》:“時朝廷以亮僑軍遠寇,利在急戰,每命帝持重待機以候其變。” |
xuán gǔ dài zhuī懸鼓待椎 | 《淵鑒類函·樂·鼓二》引明陳耀文《天中記》:“宋范仲淹一日攜子純仁訪民家。民舍有鼓為妖。坐未幾,鼓自風滾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謂純仁曰:‘此鼓久不擊,見好客至,故自來庭以尋槌耳。’令純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懸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 《淵鑒類函·樂·鼓二》引明陳耀文《天中記》:“宋范仲淹一日攜子純仁訪民家。民舍有鼓為妖。坐未幾,鼓自風滾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謂純仁曰:‘此鼓久不擊,見好客至,故自來庭以尋槌耳。’令純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
dài jià cáng zhū待價藏珠 | 待:等待;待價:等待高價出售。珍藏明珠,等待高價出售。比喻有才學者等待被人賞識。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
jí bù kě dài急不可待 | 急:緊急;迫切;待:等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難耐。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青蛾》:“逆害飲食,但思魚羹,而近地則無,百里外始可購致。時廝騎皆被差遣,生性純孝,急不可待,懷貲獨往。” |
zhěn gē dài dí枕戈待敵 | 枕著兵器等待迎敵。形容時刻準備殺敵。 | 《南齊書·褚淵傳》:“結壘新亭,枕戈待敵……鋒鏑初交,元惡送首。” |
jué bù dài shí決不待時 | 謂對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執行。封建時代處決死囚多在秋后,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處決,故謂。 | |
yíng fēng dài yuè迎風待月 | 指男女秘密約會。 | 唐 元稹《鶯鶯傳》:“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
xū xí yǐ dài虛席以待 | 空著位置等待。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桌上擺著精致的餐具虛席以待,使人穿堂而過時有一種晝夜不分的懶洋洋的感覺。” |
cháng jiāng yǒu rì sī wú rì,mò dài wú shí sī yǒu shí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 思:考慮。在物資豐富時要考慮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時才后悔。指應注意節約,不要浪費。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2回:“‘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如此剴切勸諭,奢侈之風,自可漸息。” |
chì chéng xiāng dài赤誠相待 | 赤誠: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這所剩的數千饑餓疲憊之師因感學生一片忠君愛國之心和平日赤誠相待,暫時不忍離去,勉強可以一戰。” |
xí zhēn dài pìn席珍待聘 | 席:鋪陳;聘:請人任職。鋪陳珍品,待人選用。舊指有才能的人等待受聘用。 | 西漢 戴圣《禮記 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
shǒu xiān dài hòu守先待后 | 猶繼往開來;承先啟后。 | 清·陳確《答沈朗思書》:“夫以程朱之賢,即不表章《大學》,而循循焉惟孔孟之從,必可守先待后,為一代大儒無疑也。” |
qǐ zhǒng kě dài企踵可待 | 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符傳》:“則蕭、曹、周、韓之倫,何足不致,吳、鄧、梁、竇之屬,企踵可待。” |
tuī chéng dài wù推誠待物 | 誠:真心;物:他人。以誠心對人。 | 《明史·鄒智傳》:“陛下豈不欲推誠待物哉?由其進身之初,多出私門,先有以致陛下之厭薄。” |
jì rì ér dài計日而待 | 計算著日子來等待,意即無須很久。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
hán bāo dài fàng含苞待放 | 形容花朵將要開放時的形態。也比喻將成年的少女。 | 清 李汝珍《鏡花緣》:“又命摧花使者,往來保護,以期含苞吐萼之時,加之呈妍。” |
gèng dài hé shí更待何時 | 更:再,復。指不必再等待,已到了該說該做的時候。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臨濟玄禪師法嗣》:“我將手向伊面前橫兩橫,到這里卻去不得,似這般瞎漢不打更待何時?” |
yù sāo dài yǎng預搔待癢 | 癢還未發作便預先搔抓。比喻事先作多余的準備。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洪忍禪師》:“師曰:‘不可預搔而待癢。’” |
xū zuǒ xiāng dài虛左相待 | 虛:空著;左:古代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回:“素聞老先生品位崇高,學問醇正,敬以參謀之位,虛左相待。” |
zhǐ rì kě dài指日可待 | 形容不要多久就可達到目的(指日:可以指出日期)。 | 三國 蜀 諸葛亮《出師表》:“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可待也。” |
dōng gé dài xián東閣待賢 | 特地開東門接待賢人。 | 東漢·班固《漢書·公孫弘傳》:“于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 |
bǎi fán dài jǔ百凡待舉 | 無數事情都等待興辦。 | 平佚《臨時政府成立記》:“而滬軍陳都督,復以民軍倡義伊始,百凡待舉,無總機關以代表全國,外人疑慮,交涉為難。” |
xiāng dài rú bīn相待如賓 | 相處如待賓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賓。” |
dài zì guī zhōng待字閨中 | 留在閨房里等待許配(閨:好臥室)。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女子許嫁,笄而字。” |
lái shì bù kě dài來世不可待 | 對于未來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 《莊子·人間世》:“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
bǎi fèi dài xīng百廢待興 | 興:興辦。許多已被廢置的事情都需要興辦。形容面臨著一場大規模的建設事業;有許多事要做。 | 王穎《海外赤子》:“百廢待興,一下子怎么能抓得過來?” |
shù shǒu dài sǐ束手待死 | 同“束手待斃”。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曹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
zé jǐ yǐ zhōu,dài rén yǐ yuē責己以周,待人以約 | 周:周到,引申為嚴格;約:簡單,引申為不苛求。要求自己嚴格,對待別人要寬厚。 | 唐·韓愈《原毀》:“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
tuò shǒu kě dài唾手可待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很快就可以得到或成功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6回:“可乘此機會,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遼國之亡,唾手可待。” |
jì rì kě dài計日可待 | 指為期不遠。 | 明 海瑞《治黎策》:“夫以萬全之力,視此直狐兔耳。其束身系頸,計日可待也。” |
dài lǐ bù lǐ待理不理 | 要理不理。形容對人態度冷淡。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5回:“二大爺,你們這會子瞧我窮,回來我得了銀子,就是個財主了。別這么待理不理的。” |
zì bù dài yán自不待言 | 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語解釋。 | |
dài jià ér gū待價而沽 | 等到好價錢再出售(沽:賣)。比喻做事等待某種條件;或懷才等待賞識者重用。 | 宋 胡繼宗《書言故事 金寶》:“待時而動曰待價而沽。” |
zhěn gē yǐ dài枕戈以待 | 同“枕戈待旦”。 | 明·張煌言《上行在陳南北機宜疏》:“臣雖駑鈍,亦當枕戈以待。” |
yùn yù dài jià韞玉待價 | 韞:藏。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價出售。比喻懷才待用或懷才隱退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89回:“那明是韞玉待價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