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國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hū zhōng bào guó攄忠報國 | 攄:抒發。抒發忠誠,報效國家。 | 《楊家將演義》第39回:“汝等赴任之后,各宜攄忠報國,施展奇抱?!?/td> |
jīng zhōng bào guó精忠報國 | 精心忠誠;報效祖國。 | 《北史 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
bǎo guó ān mín保國安民 | 保衛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2回:“若以禮幣請他,拜為上將,可以掃清水寨,殄滅狂徒,保國安民?!?/td> |
mín yīn guó fù民殷國富 | 殷:殷實,富足;阜:豐富。國家人民殷實富裕。 | 《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td> |
mín fù guó qiáng民富國強 | 人民富裕,國家強盛。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勾踐歸國外傳》:“越主內實府庫,墾其田疇,民富國強,眾安道泰?!?/td> |
tiān fǔ zhī guó天府之國 | 天府:天生的倉庫;國:地區。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后專指四川。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td> |
fù guó yù mín富國裕民 | 使國家和人民富裕。 | 劉大白《龜——為任君茂梧題畫》詩:“你大肚彭亨,好像個財神。但身沒半文,說什么富國裕民!” |
jìn cuì shì guó盡瘁事國 | 瘁:勞累;盡瘁:竭盡勞苦;事:服務,效力。比喻用盡心思和精力為國家效力。 | 《詩經·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 |
shā shēn jiù guó殺身救國 | 不惜犧牲生命以報答國家。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盡心謀國,忠也;臨難不避,勇也;殺身救國,仁也?!?/td> |
zhōng jūn bào guó忠君報國 | 忠于國君,報效國家。 | 元·鄭光祖《伊尹耕萃》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濟世安民,忠君報國,乃是男兒所為?!?/td> |
xíng shèng zhī guó形勝之國 | 形勝:地理形勢優越。指地勢優越的國家。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險千里,持戟百萬?!?/td> |
juān qū bào guó捐軀報國 | 捐軀:舍棄生命。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報效國家。 | 《元史 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
jiǎo guó gēng sú矯國更俗 | 匡正國事,改革敝俗。同“矯國革俗”。 | 《戰國策 齊策六》:“矯國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薄妒酚?魯仲連鄒陽列傳》作“矯國更俗”。司馬貞索隱:“矯正國事,改更弊俗也?!?/td> |
zuǒ guó zhī móu佐國之謀 | 佐:協助;謀:謀略。協助治國的謀略。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第五倫傳》:“拔于囚虜之中,信其佐國之謀?!?/td> |
guó zhōng zhī guó國中之國 | 指一個國家內不受中央政權統轄的政權或地方。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國中之國’,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舉行愛國運動,無不恨恨不已?!?/td> |
jiǎo guó gé sú矯國革俗 | 匡正國事,改革敝俗。 | 《戰國策 齊策六》:“矯國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彼抉R貞索隱:“矯正國事,改更弊俗也。” |
wù guó yāng mín誤國殃民 | 給國家人民帶來禍害。 | 明·楊繼盛《請誅賊臣疏》:“臣觀大學士嚴嵩,盜權竊柄,誤國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賊乎。” |
guó tài mín ān國泰民安 |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td> |
tóng zhōu dí guó同舟敵國 | 同舟共濟的人成了敵人。 |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
ài guó yī jiā愛國一家 | 熱愛祖國,像一家人。 | 《人民日報》1958.10.11:“都本著‘愛國一家’的原則,采取既往不咎的態度?!?/td> |
lǐ tōng wài guó里通外國 | 里通:暗中勾結。與國外反動勢力暗中勾結;盜賣本國的情報或國家利益。 | 魯迅《且介亭雜文 病后雜談之余》:“ 大則指為‘里通外國’,就是現在之所謂‘漢奸’?!?/td> |
yù guó zú mín裕國足民 | 裕:富饒。使人民富裕,國家豐足。 | 明·張居正《答應天巡撫論大政大典》:“且此項錢糧,貯積甚多,將來裕國足民,更不外索?!?/td> |
rù guó wèn sú入國問俗 | 國:原指都城,后多指國家。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td> |
qiú róng mài guó求榮賣國 | 榮:榮華富貴。出賣國家的權益,謀求個人的名利權勢。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6回:“康王用的俱是奸臣,求榮賣國之輩,如何保守得江山?” |
guó jiā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 匹夫:平民男子。指國家興亡大事,每個平民都有責任。 | 周作人《楊柳》:“大抵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類的大題目,文章又照例是空泛的?!?/td> |
guó shì tiáo táng國事蜩螗 | 蜩螗:蟬鳴擾人。形容國家處于紛亂不堪的狀態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15回:“但是現在國事蜩螗,人心震動,外交失敗,內政不修,正是岌岌可危的時候?!?/td> |
wàn guó lái cháo萬國來朝 | 萬:概數,多;朝:朝貢,朝拜。很多國家來朝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2回:“太平年萬國來朝,雍熙世八仙慶壽。” |
qiān shèng zhī guó千乘之國 | 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春秋時指中等諸侯國。 | 春秋·魯·孔丘《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td> |
dí guó tōng zhōu敵國通舟 | 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眾叛親離。 | 清·黃遵憲《由輪舟抵天津作》詩:“敵國通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 |
yōu guó ài mín憂國愛民 | 憂心國家,愛護百姓。 | 《戰國策·齊策》:“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td> |
guó rén jiē yuē kě shā國人皆曰可殺 | 皆:都;可:能。罪大惡極,全國人民都說他該殺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td> |
kāi guó gōng chén開國功臣 | 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回:“他見單雄信好客,是一個做得開國功臣的,因此借寓東岳廟中,圖與交往。” |
zhòng rén guó shì眾人國士 | 眾人:普通人;國士:國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國中杰出的人才。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眾人遇臣,臣故眾人報之;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td> |
guó sè tiān zī國色天姿 | 國色:女子美色冠絕全國;天姿:天生的姿色。舊時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 《公羊傳 昭公三十一年》:“顏夫人者,嫗盈女也,國色也?!稘h武帝內傳》:“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td> |
jīng bāng wěi guó經幫緯國 | 經、緯:本指絲織物的縱線和橫線,引申為治理、規劃;邦:國家。指治理國家。 |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邦緯國必俟曹之勛,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td> |
fù kān dí guó富堪敵國 | 見“富可敵國”。 | 《廿載繁華夢》第三回:“若庫書吏役,反得富堪敵國,坐擁膏腴?!?/td> |
guó bù jiān nán國步艱難 | 國步:國家的命運。國家處于危難的境地。 | 《舊五代史 蕭頃傳》:“時國步艱難,連師倔強,率多奏請,欲立家廟于本鎮,頃上章論奏。乃止。” |
zhì guó ān bāng治國安邦 | 治理國家,使之太平、安定。 | 元·無名氏《猿聽經》第一折:“不能勾治國安邦朝帝闕,常只是披霜帶月似檐中。” |
guó fù bīng qiáng國富兵強 | 國家富裕,軍隊強盛。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齊放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td> |
fù guó ān mín富國安民 | 使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 《后漢書·方術許楊傳》:“明府今興立廢業,富國安民,謠童之言,將有征于此,誠愿以死效力?!?/td> |
yù mín zú guó裕民足國 | 使人民富裕,國家豐足。 |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td> |
guó zhī gān chéng國之干城 | 干城:批御敵的武器和工具,這里比喻捍衛者。國家主權的捍衛者。 | 《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笨追f達疏:“言以武夫自固,為捍蔽如盾,為防守如城然?!?/td> |
qīng chéng qīng guó傾城傾國 | 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后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 東漢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td> |
yǐn ruò dí guó隱若敵國 | 隱:威嚴莊重的樣子;若:象;敵:匹敵,同等;敵國:相當于一國。指對國家起舉足輕重作用的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游俠列傳》:“吳楚反時,條侯為太尉,乘傳車將至河南,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煜买}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td> |
dù guó bìng mín蠹國病民 |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 元 劉祁《歸潛志》卷十三:“因思一時富貴權勢之人,生長紈綺中……非惟不知稼穡之艱難,流于奢淫以蠹國病民,抑又不知世間溫飽安逸之正味為不少。” |
bǎo jiā wèi guó保家衛國 | 保衛家鄉和祖國。 | 冰心《跟小朋友談訪埃觀感》:“在保家衛國的強烈感情里,我們兩國人民是血肉相連的!” |
guó shì duō jiān國事多艱 | 國家連續出現重大事故。形容國家局勢不安定。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7回:“邇者獲罪于天,國事多艱,以致胡馬長驅,干戈鼎沸?!?/td> |
guó zhī sì wéi國之四維 | 四維:指禮義廉恥。指治國的綱紀。 | 春秋·齊·管仲《管子·牧民》:“國之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 |
guó jiā duō nàn國家多難 | 難:災難。國家多次遭到災難。形容國家政局不穩。 |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td> |
sàng shī rǔ guó喪師辱國 | 軍隊損失,國家蒙受恥辱。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貫、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鋒復軍殺將,喪師辱國,大肆誹謗,欲皇上加罪?!?/td> |
quán guó yī pán qí全國一盤棋 | 指全國各部門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全面安排,互相協作。 | 鄧小平《前十年為后十年做好準備》:“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 |
jǔ guó ruò kuáng舉國若狂 | 舉:全;狂:瘋狂。指全國上下群情振奮;縱情歡樂不能自已;都像瘋狂了似的。 | 西漢 戴圣《禮記 雜記下》:“子貢觀于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td> |
pò guó wáng zōng破國亡宗 | 國家毀滅,宗族消亡。 | 宋·蘇軾《東坡志林》第五卷:“用商鞅桑宏羊之術,破國亡宗者皆是也?!?/td> |
wáng guó zhī qì亡國之器 | 指象箸、玉杯之類的器皿,古代作為驕奢亡國的象征。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貴直》:“亡國之器陳于廷,所以為戒。” |
guó jiā dà jì國家大計 | 與國家利益有關的重大事情。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5回:“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戰之故;于國家大計,本無所損?!?/td> |
tú shēn wàng guó圖身忘國 | 圖:謀取。只謀取個人的利益而不顧國家的安危。 | 唐·白居易《有木詩序》:“余讀漢書列傳,見佞順媕婀,圖身忘國,如張禹輩者。” |
qīng guó qīng chéng傾國傾城 | 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后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 東漢 班固《漢書 外戚傳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td> |
qiè gōu dào guó竊鉤盜國 | 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成為諸侯。諷刺小盜被殺、大盜竊國的反?,F象。 | 廖仲愷《有感》:“竊鉤盜國將誰咎?扃鐍緘滕只自欺。” |
guó mài mín mìng國脈民命 | 脈:命脈。國家和人民的命脈。比喻國家和人民賴以生存的根基。 | 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當此國難深重之秋,若猶不思變計,則日汪肆擾于外,奸徒破壞于內,國脈民命,岌岌可危矣?!?/td> |
hǔ láng zhī guó虎狼之國 | 像虎和狼一樣兇猛的國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國家。 |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秦,虎狼之國,不可信?!?/td> |
dà dào qiè guó大盜竊國 | 竊:盜取。形容壞人竊取國家政權。 | 戰國·宋·莊周《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td> |
guó ěr wàng jiā國爾忘家 | 爾:助詞。為了國家而不顧家庭。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td> |
wáng guó zhī yīn亡國之音 | 原指國家將亡,人民困苦,因此音樂也多表現為哀思的曲調,后多指頹靡淫蕩的歌曲。 | 西漢 戴圣《禮記 樂記》:“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td> |
juān shēng xùn guó捐生殉國 | 捐生:舍棄生命;殉國:為國家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追光寺》:“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
yōu guó wàng jiā憂國忘家 | 因憂慮國事而不考慮自己的家事。 | 《后漢書·來歙傳》:“中郎將來歙,攻戰連年,平定羌、隴,憂國忘家,忠孝彰著?!?/td> |
yì guó lì mín益國利民 | 對國家、對人民都有利。 | 《周書·文帝紀下》:“參考變通,可以益國利民便時適治者,為二十四新制?!?/td> |
guó pò jiā wáng國破家亡 | 國家被分割;家室被毀滅。 | 晉 劉琨《答盧諶書》:“國破家亡,親友雕殘?!?/td> |
mài guó qiú lì賣國求利 | 見“賣國求榮”。 | 宋·洪邁《容齋續筆·朱溫三事》:“蘇循及其子楷,自謂有功于梁,當不擢用。全忠薄其為人,以其為唐鴟梟,賣國求利,勒循致仕,斥楷歸田里?!?/td> |
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 禎祥:吉兆。國家興盛必定有某種征兆。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
bì guān suǒ guó閉關鎖國 | 閉;關閉;關:關口;鎖:封鎖。封鎖關口;關閉國境。指封鎖國境;不與外國通商往來。 | 《周易 復》:“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td> |
yōu guó yōu mín憂國憂民 | 為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而擔憂。 | 《戰國策·齊策》:“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td> |
qiè gōu zhě zhū,qiè guó zhě hóu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 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 先秦 莊周《莊子 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td> |
zhōu yóu liè guó周游列國 |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帶著他的學生周游當時的許多國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張。后指走遍各地。 | 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國》:“孔子的學生說:‘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打那以后,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生周游列國,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政治主張?!?/td> |
mài guó qiú róng賣國求榮 | 榮:榮華富貴。指出賣國家利益謀取個人榮華富貴。 | 宋 洪邁《容齋續筆 朱溫之事》:“蘇循及其子楷,自謂有功于梁,當不擢用。全忠薄其為人,以其為唐鴟梟,賣國求利,勒循致仕,斥楷歸田里?!?/td> |
liǎng guó jiāo bīng,bù zhǎn lái shǐ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 指作戰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5回:“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我們派個人去是決計不要緊的?!?/td> |
bìng mín gǔ guó病民蠱國 | ?。簱p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昔劉晏桑弘羊,利盡緇銖,而未嘗病國病民,后世猶說其聚斂。” |
cù guó sàng shī蹙國喪師 | 蹙:迫促;師:軍隊。形容國家受難,軍隊失利。 | 《晉書·陸曄、何充等傳論》:“未有嘉謀善政,出總戎律,惟聞蹙國喪師,是知風流異貞固之才,談論非奇正之要?!?/td> |
qiáng bīng fù guó強兵富國 | 使兵力強大,國家富足。 | 清·王韜《上當路論時務書》;“西國之所以講強兵富國者,率以尚器為先。” |
gòng shāng guó shì共商國是 | 國是:國事;國家的大政方針。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 | |
zhì guó qí jiā治國齊家 | 提高自身修養,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區,最后使全國安寧 |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
tiān zī guó sè天姿國色 | 天姿:天生的姿色;國色:女子美色冠絕全國。舊時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 《公羊傳 昭公三十一年》:“顏夫人者,嫗盈女也,國色也?!稘h武帝內傳》:“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td> |
dù guó yāng mín蠹國殃民 | 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 《明史 方從哲傳》:“代營榷稅,蠹國殃民。” |
yí guó dòng zhòng移國動眾 | 動搖國基及民心。 | 《管子 五輔》:“若民有淫行邪性,樹為淫辭,作為淫巧,以上諂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國動眾,以害民務者,其刑死流。” |
guó zhī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 妖孽:妖魔鬼怪。國家將要滅亡必定有某種征兆。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td> |
wù guó tiǎn mín誤國殄民 | 殄:滅絕。讓國家受害,人民遭殃。 | 宋·周密《齊東野語·洪君疇》:“貪繆之柏,誤國殄民,逐之已晚。” |
guó fù mín qiáng國富民強 | 國家富足;人民強健。 | 漢 趙曄《吳越春秋》:“民富國強,眾安道泰?!?/td> |
guó bù fāng jiǎn國步方蹇 | 國步:國家的命運。國家處于危難的境地。 | 南朝·宋·謝莊《孝武帝哀策文》:“王室多故,國步方蹇。” |
wáng guó bài jiā亡國敗家 | 指國家覆滅、家人離散。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安其危而利其葘,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 |
yōu guó wàng shēn憂國忘身 | 憂:憂慮。一心憂慮國事,忘了自身安危。 | 《晉書·淮南忠壯王允傳》:“故淮南王允忠考篤誠,憂國忘身,討亂奮發,幾于克捷。” |
guó fù mín ān國富民安 | 國家富強,人民安定。 | 《漢書·刑法志》:“至齊桓公任用管仲而國富民安。” |
qí jiā zhì guó齊家治國 | 整治家庭和治理國家。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td> |
yú mín rùn guó于民潤國 | 潤:滋益,有利。對人民對國家都有好處。 |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絲,損人利己;蠶腹有絲,于民潤國?!?/td> |
wáng guó zhī shēng亡國之聲 | 指淫靡的音樂。 | 《韓非子·十過》:“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 |
fù kě dí guó富可敵國 | 敵:匹敵。私人擁有的財富可與國家的資財相匹敵。形容極為富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8卷:“母銀越多,丹頭越精。若煉得半合許丹頭,富可敵國矣。” |
rǔ guó yāng mín辱國殃民 | 使國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國殄民”。 | 《古今小說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趙愚丞相,罷黜道學諸臣,輕開邊釁,辱國殃民。” |
cù guó bǎi lǐ蹙國百里 | 蹙:縮;國:國土。指喪失國土或邊疆。 | 《詩經·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td> |
yōu guó fèng gōng憂國奉公 | 心懷國家,努力做好工作。 | 《后漢書·祭遵傳》:“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征虜者乎?!?/td> |
jìn zhōng bào guó盡忠報國 | 用全部忠誠報效國家。 | 《北史 文苑傳 顏之儀》:“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 |
shàng yī yī guó上醫醫國 | 上醫:高明的醫生,比喻高賢;醫國:指為國家除患祛弊。高賢能治理好國家。 | 《國語·晉語八》:“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 |
qǐ guó yōu tiān杞國憂天 | 同“杞人憂天”。 | 明·何景明《田子行》:“丹誠不回白日照,杞國憂天獨勞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