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元丹丘山居”譯文及注釋
譯文
老友棲身嵩山,只因愛這山川之美。
大好的春光,卻空林獨臥,白日高照也不起。
松風徐吹,似清除襟袖中的俗氣;石潭水清,清洗心里耳中的塵世污垢。
羨慕你啊,無憂無慮,靜心高臥云霞里。
注釋
東山:東晉謝安隱居的地方,這里借指元丹丘山居。
洗心耳:洗心,《易·系辭》: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洗耳,據《高士傳》記載,堯要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不答應,跑到嵩山隱居起來;堯找到他,又要讓他做九州長,許由不愿意聽,就在穎水里洗耳朵,表示堯的話污了自己的耳朵。
“題元丹丘山居”鑒賞
賞析
這首詩的頭兩句,先用東山表明故人隱居的事實和山居對他的意義,再寫山壑之美和故人的喜好。這樣交代一句,下面就不再寫景了。
中間四句刻畫故人的形象,還在年富力強的時候,故人就高臥山林,太陽老高了,還不起床,這是一個疏懶的人的形象。古人所謂的高士就是這樣的,他們鄙棄功名利祿,追求閑云野鶴般的人生境界。“松風清襟袖,石潭洗心耳”兩句運用古典故事來刻畫這個形象的精神風貌,將故人比作古代隱士高人,意境深遠;松濤陣陣,佇立在風中的聽者心有會意;石潭清清,住在它旁邊的觀者心耳早已清凈。其人格之高潔,盡在不言之中。前兩句是畫肉,這兩句是畫骨,這樣,詩人筆下的形象不但有形態,而且有精神,于是就具有了人格魅力,具有了詩人仰慕的人格魅力。其實,這也是詩人是在刻畫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追求功成身退,隱居山林的生活。
創作背景
元丹丘是個道士,他在嵩山腳下、潁水岸上建了幾間房子,這就是潁陽山居。他是李白的好朋友,李白到了這里,看到他住的地方北依馬嶺,連峰嵩丘,南瞻鹿臺,北極汝海,云巖掩映,頗有佳致,心里非常喜歡,就接連寫了好幾首詩送給元丹丘。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的詩(143篇)〕猜你喜歡
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
貧居依稼穡,戮力東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
饑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
揚楫越平湖,泛隨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聲閑且哀。
悲風愛靜夜,林鳥喜晨開。
曰余作此來,三四星火頹。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遙謝荷蓧翁,聊得從君棲。
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閑止。
坐止高蔭下,步止蓽門里。
好味止園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無喜。
暮止不安寢,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營衛止不理。
徒知止不樂,未知止利己。
始覺止為善,今朝真止矣。
從此一止去,將止扶桑涘。
清顏止宿容,奚止千萬祀。
鬻海歌
鬻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輪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
風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
鹵濃堿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
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
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
自從潴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
周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門,安得母富子不貧。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廣皇仁到海濱。
甲兵凈洗征輪輟,君有馀財罷鹽鐵。
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