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客詞”譯文及注釋
譯文
商人天還未亮就已起床,仍覺得此時出發(fā)已經(jīng)太遲了。
高山之中有條捷徑,在天色還很昏暗的時候趕路應(yīng)該不會引起別人懷疑和覬覦。
但不幸的是有盜寇埋伏在這條路上,當商人經(jīng)過時,他們一擁而上。
金銀財寶被人洗劫一空,空落落的錢袋子被丟棄在小路旁。
商人辛苦多年,在揚州購買了大宅,卻沒想到路遇劫匪,葬身荒野。
他的妻子此時不知不幸已經(jīng)發(fā)生,正對著鏡子細細整理自己的妝容,等待商人的歸來。
注釋
賈(gǔ)客:商人。古時特指囤積營利的坐商,古時候稱行商為“商”,坐商為“賈”。后泛指商人。
發(fā):出發(fā)。
疾路:捷徑。
暗行:在天色還很昏暗的時候趕路。
寇盜:指搶劫的強盜。
委:丟棄,拋棄。岐:一作“歧”,路的分支。
揚州:今揚州,唐朝當時最著名、最繁華的都市,也是當時富商大賈的集散地。
此日:此時此刻。
“賈客詞”鑒賞
賞析
此詩內(nèi)容不加雕飾,語言流暢,如行云流水一般,真實自然地表現(xiàn)了唐朝賈客(商人)及其親人的所遭受的悲慘命運。其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則是表達了詩人對唐朝中晚期的社會經(jīng)濟凋敝的悲哀和傷感。
“賈客燈下起,猶言發(fā)已遲。”中,通過“起”、“言”、“行”等動作,寫商人為了謀利,天不亮就起來趕路。從“暗行”照應(yīng)“燈下起”,口口聲聲“發(fā)已遲”到“終不疑”,都可看出詩人煉句是頗費斟酌的。
“高山有疾路,暗行終不疑。寇盜伏其路,猛獸來相追。”兩句承接上面,寫賈客“暗行”引出的后果。“猛獸來相追”:既寫出寇盜的兇殘,又自然地引出商人可悲的下場。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這里不寫賈客性命如何,卻只說了錢財被搶光。其實寫錢就是側(cè)寫人,而且是更深刻地刻畫了人。
“揚州有大宅,白骨無地歸。”古人認為客死異鄉(xiāng)是很可悲的,一般只有窮困潦倒的人才會遭此不幸。“揚州”是當時極為繁華的城市,死者家住揚州,有朱門大宅,竟落到如此下場,實在難以想象。僅此兩句,已使詩的意境更為深邃了。
不料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出語驚人:“少婦當此日,對鏡弄花枝。”這一方尸骨已拋棄在荒山僻野,那一方尚對著鏡子梳妝打扮,等待賈客歸來。“當此日”三個字把兩種相反的現(xiàn)象連接到一起形成對照,就更顯得賈客的下場可悲可嘆,少婦的命運可悲可憐。
詩人這種抒發(fā)感想的方法很值得借鑒,比直來直去地發(fā)一番議論強得多。這四句詩仿佛在講客觀事實,并不帶絲毫主觀的色彩。詩人通過幾個很妥貼的意象來表現(xiàn),表達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經(jīng)濟凋敝的悲哀。這種技巧,在唐詩中是常見的。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后期,長年藩鎮(zhèn)割據(jù)使唐王朝的統(tǒng)治權(quán)力名存實亡。在全國各地,蕃鎮(zhèn)節(jié)度使掌有地方政權(quán)與大部分兵權(quán),不受唐王朝的統(tǒng)治。詩人為體現(xiàn)唐朝商人及其親人的悲慘生活,寫下了這首詩。
劉駕簡介
唐代·劉駕的簡介

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與曹鄴友善,俱工古風。鄴先及第,不忍先歸,待于長安。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guī),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其詩較有社會內(nèi)容,如《反賈客樂》反映農(nóng)民疾苦,《有感》抨擊邊將腐化,《棄婦》表現(xiàn)對被遺棄婦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較好的作品。《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事跡見其《唐樂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
...〔? 劉駕的詩(1篇)〕猜你喜歡
水調(diào)歌頭·偶為共命鳥
偶為共命鳥,都是可憐蟲。淚與秋河相似,點點注天東。十載樓中新婦,九載天涯夫婿,首已似飛蓬。年光愁病里,心緒別離中。
詠春蠶,疑夏雁,泣秋蛩。幾見珠圍翠繞,含笑坐東風。聞道十分消瘦,為我兩番磨折,辛苦念梁鴻。誰知千里夜,各對一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