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桃杏”譯文及注釋
譯文
無論是身處天涯還是海角,只要內(nèi)心平靜就能安然地把所在地當(dāng)做家鄉(xiāng)。
路途遙遠(yuǎn),誰還能唱出家鄉(xiāng)的小曲兒?時間久長,我已漸漸忘卻京城面貌。
忠州的生活清閑幽靜,我想以三年為期,種下的杏樹桃樹等待花開。
注釋
大抵:大概。
心安:心無掛慮;內(nèi)心安適坦然。
鄉(xiāng)曲:一說指家鄉(xiāng)的小曲;一說指荒遠(yuǎn)偏僻的家鄉(xiāng)。
年深:時間久長。
京華:京城的美稱。
“種桃杏”鑒賞
簡析
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一說是寫于白居易被貶謫他鄉(xiāng)期間。面對人在異鄉(xiāng)的孤獨和凄涼,他豁然處之,種花種樹還為此吟詩。道:“三年后,桃杏就開花了,我離吃桃子就不遠(yuǎn)了吧?”“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初讀此句,不禁憶起樂天的另一名句“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另,東坡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與此句亦有異曲同工之處。古代山高路遠(yuǎn),交通不便,“故鄉(xiāng)”自然而然成了文人墨客們寫詩作賦的一個重要主題,但此故鄉(xiāng)非彼故鄉(xiāng),他可以是人出生的地方,也可以是心安定的地方。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詩(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