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失雞”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平生對身外之物很淡薄,雞不見了,家中小童特別焦急。家家都有閑的鍋灶,可以任意地烹調或者煎炒。要是用雞做湯的話,還可以貼補他三個火燒;要是煎炒的話,可以送他一把胡椒,這倒反而省了我當東道主去請。而且還可以免去公雞一早高聲的報曉,這樣好一直睡到日頭老高。
注釋
滿庭芳:曲牌名。
火燒:餅子,燒餅
穿炒:煎炒。
東道:主人,東道主之省。
終朝:此指早晨。
“滿庭芳·失雞”鑒賞
賞析
曲的前三句講述緣由,主人丟了雞還勸小童別焦急;接下來四至八句,想象偷雞賊將雞下鍋烹煮;最后兩句戲言自己貪睡,丟了雞也好。曲中將眼前小事隨手拈來,語言風趣,以小見大,頗見特色。
這支曲一開篇,就是主人教訓童子的口氣。不是訓他沒把雞看好,反是教他不要焦急都失掉了,你焦急也是那么回事,不焦急也是那么回事。焦急,還會添病,所以還是不焦急為好。古代有一個成語——“楚失楚得”。漢劉向《說苑》里講了這樣個故事:楚共公打獵時掉了一張弓,左右想回頭去找,共公說:楚人遺弓,楚人得之,找什么找!可見從古以來,就有“會想”的人。然而此曲中的主人,不但豁達,而且風趣,想象力很強——偷雞賊此刻一定很得意吧,雞則很倒霉——下鍋了吧。“家家自有閑鍋灶”,著一“閑”字,是想象那人早已是等雞下鍋。“任意烹炮”,著“任意”二字,是想象那人正偷著樂。于是,主人很想為那人助興——倒貼幾個火燒、一點作料。他知道“煮湯”如果再有火燒配合著吃就更好,所以“助他三枚火燒”;“穿炒”還要多加調料,所以“助他一把胡椒”。分得這樣清楚,說得這樣心平氣和,這是生活的情趣,也是作者的風趣。要換一個人,想到自己的雞下了別人的鍋,一定會氣上加氣。卻不,因為他“會想”。凡事有利有弊,有弊有利。雞給別人煮了,第一層好處是免得請客——“倒省了我開東道”,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主人好客,平時就愛做東道,可稱“小孟嘗”;第二層好處,“免終朝報曉,直睡到日頭高。”這話的言外之意,是他貪睡。家里沒有雞打鳴了,可以睡得更加安穩。在古人詞曲中,習慣用貪睡來表示一種豁達的心態,例如“東郭先生都不管,關上門兒穩睡”(宋陳郁《念奴嬌·雪》)、“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意即在睡)也”(元馬致遠《夜行船·秋思》)。大家都知道,睡眠好是一項健康指標,包括心理健康。
順便說,讀曲要有正確的審美態度,否則難免有隔膜的批評——譬如認為此曲提倡馬虎的作風,或認為它助長盜竊的風氣,那就很殺風景了。須知,此曲的前提是東西已經失掉了。如果東西沒有失掉,當然是看緊為好。另一個前提是,不知道是誰偷的。要是知道,為了社會安定,還是舉報為好。再說,即使宣布“助他三枚火燒”“助他一把胡椒”,那賊也未必敢站出來領,終究是打趣而已。
明王驥德說:“客問今日詞人之冠,余曰:‘于北詞得一人,曰高郵王西樓,俊艷工煉,字字精琢,惜不見長篇。’”(《詞律·雜論》)文貴精,不貴多,詞曲更是如此,何必以“不見長篇”為恨!站在散曲的立場上講,這支曲的境界,實不在蘇東坡《定風波》之下。
創作背景
古人居家以雞犬為伴。母雞可以下蛋,公雞可以報曉。可知雞不但是食物來源,而且可以當鬧鐘。因此,偷雞是一件很無公德的事。反之,雞被偷了,則是一件很使人沮喪、乃至焦急的事。主人被偷走了只公雞,童子正在焦急,便產生了這支曲。
王磐簡介
明代·王磐的簡介

王磐(約1470年~1530年)稱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畫家,亦通醫學。字鴻漸,江蘇高郵人。少時薄科舉,不應試,一生沒有作過官,盡情放縱于山水詩畫之間,筑樓于城西,終日與文人雅士歌吹吟詠,因自號“西樓”。所作散曲,題材廣泛。正德間,宦官當權,船到高郵,輒吹喇叭,騷擾民間,作《朝天子·詠喇叭》一首以諷。著有《王西樓樂府》、《王西樓先生樂府》、《野菜譜》、《西樓律詩》。
...〔? 王磐的詩(4篇)〕猜你喜歡
滿江紅·無利無名
無利無名,無榮無辱,無煩無惱。夜燈前、獨歌獨酌,獨吟獨笑。況值群山初雪滿,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饒百歲擬如何,從他老。
知富貴,誰能保。知功業,何時了。算簞瓢金玉,所爭多少。一瞬光陰何足道,便思行樂常不早。待春來攜酒殢東風,眠芳草。
田家謠
麥上場,蠶出筐,此時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麥地皆青秧。
陰晴隨意古難得,婦后夫先各努力。
倏涼驟暖蠶易蛾,大婦絡絲中婦織。
中婦輟閑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
飯熟何曾趁時吃,辛苦僅得蠶事畢。
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貯二麥饒絲綿。
小婦莫辭擔上肩,卻放大婦當姑前。
江上吟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