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韋少府”譯文及注釋
譯文
西自長安蒼龍門而出,向南而登白鹿原。
想要追尋商山四皓的足跡,心里依然眷戀漢皇的恩德。
遠行至南方水鄉澤國,細心探究道經的奧妙。
洗盡心中塵念欣賞句溪之月,靜心傾聽敬亭山的猿嘯。
在塵世間筑室而居,關閉門窗就沒有世間喧鬧的聲音。
多次屈你高駕前來造訪,贈送我精微奧義之言。
重意氣則交合,尚風雅則道存。
離別之后懷有相思之情,我只有醉心歌酒以解離愁。
注釋
蒼龍門:漢長安未央宮東有蒼龍闕。
白鹿原:亦稱灞上,在長安東南。
商山皓:商山四皓。
向溪:在安徽宣城東五里,溪流回曲,形如句字,源出籠叢、天目諸山,東北流二百馀里,合眾流入長江。
清耳:潔其心耳。
敬亭:山名,在宣城。
多:贊美。
枉:屈尊。
微言:精微的言論。
“別韋少府”鑒賞
賞析
李白的“相思”詩隱約存在著某種界限。藝術的相思,其抒情內核呈疊加狀態,由詩人到詩人,由詩到詩,詩味兒漸濃,人生味兒漸淡,甚至可以演化成一種政治相思。古人解之:“此太白被放之后,心不忘君而作。”如果以這種眼光去賞詩,“美人如花隔云端”中的“美人”就少了太多綽約風姿,一副高高在上的君王面孔令人生畏。還是將之還原為藝術的相思為好,美人是大眾的美人,相思是普遍的相思。這類相思詩,用美麗的詩歌語言喚醒了潛藏人們心底的“相思”情懷,又何必追問為誰而寫呢?
李白的贈、別、寄、送詩中所出現的大量“相思”,是可以找到表達對象的,在此姑且稱為“人生的相思”。這些酬唱贈答類詩歌,世態人情滲透了詩歌,人生是詩歌的內核。詩人的相思對象不再是虛擬的,而是真實的存在,這從詩歌的標題即可看出,透過《別韋少府》,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詩人的真切人生。
創作背景
詩文作年難以確定,從詩中所寫之“句溪月”、“敬亭猿”看,當是作于宣州。時或在天寶十二、十三載(753—754)間。韋少府,名字不詳,當是宣州某屬縣之縣尉。 ?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的詩(143篇)〕猜你喜歡
別韋少府
西出蒼龍門,南登白鹿原。
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
水國遠行邁,仙經深討論。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
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
交乃意氣合,道因風雅存。
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
齊天樂·會江湖諸友泛湖
曲塵猶沁傷心水,歌蟬暗驚春換。露藻清啼,煙夢淡碧,先結湖山秋怨。波簾翠卷。嘆霞薄輕綃,汜人重見。傍柳追涼,暫疏懷袖負紈扇。
南花清斗素靨,畫船應不載,坡靜詩卷。泛酒芳筩,題名蠹壁,重集湘鴻江燕。平蕪未剪。怕一夕西風,鏡心紅變。望極愁生,暮天菱唱遠。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寒雞號荒林,山壁月倒掛。
披衣起視夜,攬轡念行邁。
我來夏云初,素節今已屆。
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
微風動涼襟,曉氣清余睡。
緬懷京師友,文酒邈高會。
其間蘇與梅,二子可畏愛。
篇章富縱橫,聲價相磨蓋。
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
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沛。
譬如千里馬,已發不可殺。
盈前盡珠璣,一一難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
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后輩。
文詞愈清新,心意雖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態。
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
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
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
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
二子雙鳳凰,百鳥之嘉瑞。
云煙一翱翔,羽翮一摧鎩。
安得相從游,終日鳴噦噦。
問胡苦思之,對酒把新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