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曲·農夫渴雨”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年復一年在牛背后耕作扶犁,近日里可使農夫懊惱之極。稻苗肥壯正等著楊花吐穗,苗都要枯死了,卻是響晴的天不下一絲雨。
可恨蒼天不顧人們渴雨的急切心情,讓殘霞把要下雨的白虹沖斷,云朵向南飄去。農夫們注視著那片白云,盼望能在人間降下三尺好雨。
注釋
扶犁住:把犁為生。住,過活,過日子。此句是說年年都是在牛背后扶著梨杖,泛指干農活。
最:正。懊(ào)惱殺:心里十分煩惱。
恰待:正要,剛要。抽花:抽穗。
渴煞:十分渴望。
殘霞:即晚霞。預示后幾天為晴天。
玉虹:彩虹。虹為雨后天象。
三尺甘霖:指大雨。甘霖:好雨。
“鸚鵡曲·農夫渴雨”鑒賞
賞析
這支小令寫農夫渴雨,用農民的口吻來寫,極為質樸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年年牛背扶犁住”,是說農夫們終生從事農業,以此為生。但是正當農作物抽穗揚花最需要雨水之時,天公卻不作美,久旱不雨。他們盼望雨水救活莊稼。但天象卻呈無雨的征兆,使人著急。作者心情與農夫一樣,遙望長天,希望有一片閑云或許會降下甘露。這是他內心真誠的祈求,表現出他關心人民疾苦與農民同喜憂的精神。
此曲由農夫眼中看出,口中說出,這種設身處地,直接反映農家生活與農民的思想情緒的作品,在整個元人散曲中誠屬不多,難能可貴。因詩人體察農夫生活的艱辛,理解他們的心愿,才能對他們有如此真誠的同情。 [3]?
“年年牛背扶犁住”即“年年牛背扶住犁”,因押韻和平仄的需要改動了語序,卻因此使全句顯得圓融老到。這一句通過跟隨牛后把犁的畫面,洗練而生動地塑造了田間耕作的“農夫”形象。更重要的是以“年年”為下句的“近日”作出鋪墊,農夫年復一年辛勞耕田,種種苦惱都安然忍受下來,而近日卻“最懊惱殺”,可見非同小可。三、四句寫出了其中的原因,是因為稻子恰待抽穗揚花,偏偏卻逢上天旱,以至于農夫“渴煞青天雷雨”。短短四句,就已繳足了題目的含意,勾起了讀者的關心與同情。
然而上半段只能說是交代了一個大的背景,“農夫渴雨”究竟渴望到怎樣的程度?〔幺篇〕便就此進行了點染和生發。作者選取了農夫仰望天空的鏡頭。此時夕陽已下,殘霞滿天,俗諺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顯然毫無下雨的跡象,大違農夫的心意。全句以一個“恨”字領起,顯示了農夫的失望。這“殘霞”還在飄散變化,然而不久就漸漸消隱于南天。作者不直言它的消失,而用了“截斷玉虹南去”的曲折表述,暗示農夫一直在殘霞中尋覓著“玉虹”的蹤影,也就是說,在期盼著出現降雨的征兆,然而殘霞“截斷”了這種可能。“截斷”二字,帶有毫不通融的決絕意味,呼應了前句的“不近人情”。這兩句雖是貫聯一氣,實卻包含了農夫目睹殘霞從出現到消失的漫長過程。作品至此并不結止,又繼續生發出余波,這就是最末兩句。“望人間三尺甘霖”,望是盼望、想望,“三尺甘霖”自然是子虛烏有。然而“三尺”又說得如此具體,可見這是浮現在農夫腦海中的幻影,說明他還在癡癡盼想。皇天不負苦心人,果然天空凝起一團云朵!“看一片閑云起處”,云是閑云,起是初生,這云是否有所作為、能不能化為“甘霖”,作者皆無交代,只留下渴雨農夫“看”的剪影,也為讀者留下了悠長而深重的余味。
這支小曲純用白描,層層生波,細膩地表現了農家甘苦的一個側面。下片〔幺篇〕中連用“殘霞”、“玉虹”、“甘霖”、“閑云”四種表示天象的詞語,卻有實有虛,令人玩味無窮。馮子振的《鸚鵡曲》,是在京城聽歌女演唱白賁的《黑漆弩(即鸚鵡曲)·漁父》后,因友人提起此曲曲牌格律嚴格難循,而有意和作的,他運用各種題材,前后步原韻共作了四十一首。在聲律與韻腳的限制中信步游行,可見作者不凡的才情。
馮子振簡介
元代·馮子振的簡介

馮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號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縣人。自幼勤奮好學。元大德二年(1298)登進士及第,時年47歲,人謂“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學,先召為集賢院學士、待制,繼任承事郎,連任保寧(今四川境內)、彰德(今河南安陽)節度使。晚年歸鄉著述。世稱其“博洽經史,于書無所不記”,且文思敏捷。下筆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頗豐,傳世有《居庸賦》、《十八公賦》、《華清古樂府》、《海粟詩集》等書文,以散曲最著。
...〔? 馮子振的詩(7篇)〕猜你喜歡
秋日田家雜詠
西風八九月,積地秋云黃。
力田已告成,計日宜收藏。
刈獲須及時,慮為雨雪傷。
農家終歲勞,至此愿稍償。
勤苦守恒業,始有數月糧。
嗟彼豪華子,素餐厭膏粱。
安坐廢手足,嗜欲毒其腸。
豈知民力艱,顆米皆琳瑯。
園居知風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獲稻時,粒粒脂膏香。
賀新涼·再贈柳敬亭
咄汝青衫叟。閱浮生、繁華蕭索,白衣蒼狗。六代風流歸扺掌,舌下濤飛山走。似易水、歌聲聽久。試問于今真姓字,但回頭笑指蕪城柳。休暫住,譚天口。
當年處仲東來后。斷江流、樓船鐵鎖,落星如斗。七十九年塵土夢,才向青門沽酒。更誰是、嘉榮舊友。天寶琵琶宮監在,訴江潭憔悴人知否。今昔恨,一搔首。
橡媼嘆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
傴僂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
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
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納于官,私室無倉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
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于春,橡實誑饑腸。
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吁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江夏行
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
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適來往南浦,欲問西江船。
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
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凄。
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
不如輕薄兒,旦暮長相隨。
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
打麥
打麥打麥,彭彭魄魄,聲在山南應山北。
四月太陽出東北,才離海嶠麥尚青,
轉到天心麥已熟。
鶡旦催人夜不眠,竹雞叫雨云如墨。
大婦腰鐮出,小婦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為樂,敢憚頭枯面焦黑!
貴人薦廟已嘗新,酒醴雍容會所親;
曲終厭飫勞童仆,豈信田家未入唇!
盡將精好輸公賦,次把升斗求市人。
麥秋正急又秧禾,豐歲自少兇歲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
將此打麥詞,兼作插禾歌。
詠三良
彈冠乘通津,但懼時我遺。
服勤盡歲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謬獲露,遂為君所私。
出則陪文輿,人必侍丹帷。
箴規響已從,計議初無虧。
一朝長逝后,愿言同此歸。
厚恩固難忘,君命安可違!
臨穴罔惟疑,投義志攸希。
荊棘籠高墳,黃鳥聲正悲。
良人不可贖,泫然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