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作
[元代]:揭傒斯
疏星凍霜空,流月濕林薄。
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
疏星凍霜空,流月濕林薄。
虛館人不眠,時聞一葉落。
“寒夜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疏星散布在霜空里凝結不動,朦朧月色下草木濕濕潤潤。
旅居在客店中輾轉難眠,正是萬籟俱寂時,聽得那一片枯葉落地的聲音。
注釋
疏星:稀疏的星星,形容天上的星星很少。
虛館:寂靜的館舍。
“寒夜作”鑒賞
賞析
時令當在涼秋。如用“映”“點”“著”等替代,前兩句便帶上平敘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轉化為言幽。詩人首句著一“凍”字,意在強調自己冷峭的心情。揭傒斯的這首《寒夜作》,最令人欣賞的是一句“時聞一葉落”,落葉的聲音很小,而一葉落的聲音更小,還是“時聞”,真實反映了人不眠時,那種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寒夜寒,風冷星疏,朦朧之月讓林子披上薄薄一層冷光,人員稀少的旅館,更顯得孤寂難耐。這首詩,描寫了人在他鄉的無奈與悲涼,反映了作者的思鄉之情。聯系到作者由宋入元,有改朝換代后的不適,“虛館人不眠”,還為官有朝不保夕之感,“時聞一葉落”,也在詩中隱隱表現出來。
?
元代·揭傒斯的簡介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字曼碩,號貞文,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人。家貧力學,大德年間出游湘漢。延佑初年由布衣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閣授經郎、遷翰林待制,拜集賢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階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遼、金、宋三史,為總裁官。《遼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館,謚文安,著有《文安集》,為文簡潔嚴整,為詩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冊,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梈同為“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并稱“儒林四杰。”
...〔
? 揭傒斯的詩(5篇)〕
清代:
納蘭性德
悶自剔殘燈,暗雨空庭。瀟瀟已是不堪聽,那更西風偏著意,做盡秋聲。
城柝已三更,欲睡還醒。薄寒中夜掩銀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悶自剔殘燈,暗雨空庭。瀟瀟已是不堪聽,那更西風偏著意,做盡秋聲。
城柝已三更,欲睡還醒。薄寒中夜掩銀屏,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宋代:
蘇軾
父老爭看烏角巾,應緣曾現宰官身。
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
父老爭看烏角巾,應緣曾現宰官身。
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
明代:
李贄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
暖風熏細草,涼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
暖風熏細草,涼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
宋代:
晁端友
寒林殘日欲棲烏,壁里青燈乍有無。
小雨愔愔人假寐,臥聽疲馬齧殘芻。
寒林殘日欲棲烏,壁裡青燈乍有無。
小雨愔愔人假寐,臥聽疲馬齧殘芻。
宋代:
周必大
一掛吳帆不計程,幾回系纜幾回行。
天寒有日云猶凍,江闊無風浪自生。
數點家山常在眼,一聲寒雁正關情。
長年忽得南來鯉,恐有音書作急烹。
一掛吳帆不計程,幾回系纜幾回行。
天寒有日雲猶凍,江闊無風浪自生。
數點家山常在眼,一聲寒雁正關情。
長年忽得南來鯉,恐有音書作急烹。
元代:
徐再思
江皋樓觀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敗垣芳草,空廊落葉,深砌蒼苔。
遠人南去,夕陽西下,江水東來。
木蘭花在,山僧試問,知為誰開?
江臯樓觀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敗垣芳草,空廊落葉,深砌蒼苔。
遠人南去,夕陽西下,江水東來。
木蘭花在,山僧試問,知為誰開?
五代:
馮延巳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裡朱顔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宋代:
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聲。
清代:
王國維
愁展翠羅衾,半是馀溫半淚。不辨墜歡新恨,是人間滋味。
幾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渾閑事。獨向西風林下,望紅塵一騎。
愁展翠羅衾,半是馀溫半淚。不辨墜歡新恨,是人間滋味。
幾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渾閑事。獨向西風林下,望紅塵一騎。
唐代:
徐惠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