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意”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積雪映照的屋子里,旅居在外的客人面對青燈孤枕難以入眠,歸家的路途清楚明了地展現在眼前。
在家鄉山里居住的兒女們應該也是急切地盼望著我,互相談論著:十月上旬能到家嗎?
注釋
客意:旅居中的心情。
燈青:油燈發出青熒的光,形容火焰很小。
枕孤:孤孤單單地睡在客店里。
了(liǎo)了(liǎo):很清楚的樣子。
山間:詩人在山中的家。
應:想來會,表揣測的口氣。
初旬:即上旬,一個月的前十天。
得到無:能到家嗎?這是摹擬兒女盼望自己的話。
“客意”鑒賞
創作背景
蒙古定宗海迷失后二年(公元1250年)秋,詩人到河北順天(今河北保定)張柔家里做客,初冬還鄉時,在途中寫下了這首小詩。
賞析
這是一首旅途思家的古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歸家途中遇雪、獨居旅店時的情形,表達了想念家人、盼望回家的迫切心情。全詩質樸無華,情感真摯。
該詩第一句是環境描寫。“雪屋”“燈青”“枕孤”,從紙面上就透出了寒冷凄清,渲染了詩人的心境。“雪屋”一詞顯得很重,可以想見雪大、雪厚,以至道路阻隔,為后面三句作了鋪墊。越是路途阻隔,詩人想念家人、盼望回家的心情越是急切,以至于幻化出一幅幅清晰生動、視覺可見的場面。
“ 了了”二字,寫出了詩人的目光似乎真的透過了沉沉夜幕、紛紛大雪,清楚地看見了歸家的道路和家中兒女盼望父親的臉龐。最后一句“十月初旬得到無”,通過兒女們的天真發問,表現了詩人屈指計算歸程的急迫。
元好問簡介
金朝·元好問的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元好問的詩(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