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旅懷”譯文及注釋
譯文
畫角在寒風中悲鳴,《單于》曲調一聲聲落在譙門,我們的馬車匆匆趕路投宿,來到這彌漫著飛雪的小孤村。酒市里的燈火漸漸稀少,只有枯葉亂紛紛,敲打著窗門。空中傳來驚雁的哀鳴,從那凄戾的叫聲中,可以想象它們剛剛離開迷蒙的水面,正在迅疾地穿過寒云。
依舊是半暗半明的淡月,到如今,這一切景物卻令我落魄傷魂。夢想著返回故園,那里的梅花該多少艷明。那位穿著綠羅裙的佳人,恐怕早已為我容顏瘦損。試問那一樹樹暗香疏影,是否也在相思,萬點紅花是否都變作了淚痕。料想那位美人一定緊鎖雙眉,滿腔幽怨悲恨,獨倚畫屏苦挨著黃昏。
注釋
南浦:詞牌名之一。原唐教坊曲名。用《楚辭·九歌》“送美人兮南浦”的句意。宋詞借舊曲另制新調。此調有北、仄兩體。雙調,上片八句,押四仄韻,五十二字;下片九句,押四仄韻,五十三字,共一百O五字,也可押平聲韻,但甚少人用。用“中呂調”。
風悲畫角:寒風中傳來號角悲涼的聲音。
《單(chán)于》、三弄落譙(qiáo)門:城樓上反復吹奏著《單于》曲。譙門,建有瞭望樓的城門。
骎骎(qīn):馬飛跑的樣子。
嘹唳(lì):高空鳥鳴聲。
故國《梅花》歸夢:《梅花》曲引起思歸的夢想。
愁損綠羅裙:想起家里的愛人便愁壞了。綠羅裙,指穿綠羅裙的人。
暗香:指梅花。
啼痕:淚痕。
“南浦·旅懷”鑒賞
賞析
上片通過聽覺和視覺構成四幅各具特色的畫面,即“畫角譙門”、“飛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驚雁”。首句“風悲”兩字刻畫風聲。風聲帶來陣陣角聲,那是譙門上有人在吹《小單于》名曲吧。畫角是涂有彩繪的軍中樂器,其聲凄厲,畫角飛聲,散入風中,又曾觸動過無數旅人的愁思,“風悲”兩字極為靈動傳神。秦觀《滿庭芳》中對角聲之哀也曾有描寫,“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一“落”字見得譙門之高,風力之勁,并且還表達出旅人心頭的沉重之感。
“投宿”兩句寫途中飛雪。“骎骎”形容馬在奔馳,又上承“投宿”,使旅人急于歇腳的心情躍然紙上;下啟“飛雪”,點出急于投宿是因為風雪交加。“飛”形容漫天飛雪飄舞之狀,而“滿”字又著力畫出村子之小而且孤。“酒市”二句是入村以后的景象。燈火闌珊,人跡稀少,可見雪大且深,也襯托夜間旅舍獨處之冷清,所聞者唯有亂葉撲窗之聲。“舞紛紛”寫落葉之多和風力之急。“骎骎”、“飛”、“滿”、“舞”都是動字;“骎骎”在句中不僅狀客觀之物,而且還能傳主觀之情,由此可見作者對字、詞、句的推敲斟酌。《白雨齋詞話》極為贊賞這點:“此詞遣詞琢句,工絕警絕,最令人愛”。
“送數聲”三句是客舍夜坐所聞。雪夜風急,忽聞雁聲。雁群入夜歇宿在沙渚蘆叢之中,遇到外物襲擊,由守衛的雁兒報警,便迅速飛向高空。“乍離”句即是寫這種情況。“嘹唳”句說的是雁群受驚后穿過密布的凍云飛向高空,鳴聲高亢曼長。雁兒多在高空飛行,白天遠望可見,夜間則從鳴聲得知。杜牧《早雁》詩有云:“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云外,言其飛得高也。張文潛《楚城曉望》詩也說:“山川搖落霜華重,風日晴和雁字高。”而盧綸《塞下曲》寫的就是雁兒夜驚:“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單于戰敗后想趁黑夜逃遁,途中驚動了雁群,雁兒驚飛云外時的鳴聲使追逐者得知單于的去向。本詞所寫的是南歸途中的雁兒,在夜間受驚高飛時的鳴聲,叩動旅人的心弦,無限鄉思,黯然而生,詞意至此由寫景轉入下片的抒情。
下片另開境界,由雪夜聞雁轉為淡月鄉愁,委婉地鋪寫相思情意。“好在”句是說風雪稍止,云霧未散,朦朧中透視半痕淡月。“好在”指月色依舊。
“無處不消魂”,描繪客居夜思,月色依稀當年,望月生情,不禁黯然魂消。“故國”兩句,訴說由于故國之梅以及穿著綠羅裙之人,使他眷戀難忘,因此頻頻入夢。“故國”,即“故園”,周邦彥《蘭陵王》中就有“登臨望故國”之句。“愁損”兩字,憐想夢中伊人亦為相思所若,語意曲折。
“為問”兩句上承“故國”句,是以設問將梅擬人化,將枝上蓓蕾比擬為淚珠。試問那暗香浮動的花枝,是否也是為了相思而淚痕點點?末兩句又上承“愁損”句,設想對方,由己及人。自己在客中歸夢梅花,愁緒滿懷,想伊人在故園賞梅憶人,淚滴枝頭,正如牛嶠《菩薩蠻》中所云:“愁勻紅粉淚。眉剪春山翠。何處是遼陽,錦屏春畫長。”薄暮時分,她斜倚屏風想起遠方旅人,他遙憶故園,應亦是余恨綿綿,難以消除。
孔夷簡介
宋代·孔夷的簡介

孔夷,北宋哲宗年間(公元1086-1100年)的著名詞人。字方平,汝州龍興(今屬河南寶豐)人。學者孔旼之子。北宋哲宗元祐間隱士,隱名魯逸仲。孔夷深受父親孔旼的影響,終生不求仕進,唯以詩酒自娛。隱居滍陽(今河南),與李廌為詩酒侶,自號滍皋漁父。與李薦、劉攽、韓維為友。王灼《碧雞漫志》卷二稱其與侄孔處度齊名。黃升贊其“詞意婉麗,似萬俟雅言”(《花庵詞選》)。《全宋詞》錄其詞三首。事見《咸淳臨安志》卷六六。
...〔? 孔夷的詩(1篇)〕猜你喜歡
田家即事
蒲葉日已長,杏花日已滋。
老農要看此,貴不違天時。
迎晨起飯牛,雙駕耕東菑。
蚯蚓土中出,田烏隨我飛。
群合亂啄噪,嗷嗷如道饑。
我心多惻隱,顧此兩傷悲。
撥食與田烏,日暮空筐歸。
親戚更相誚,我心終不移。
從軍詩五首·其三
從軍征遐路,討彼東南夷。
方舟順廣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暉。
蟋蟀夾岸鳴,孤鳥翩翩飛。
征夫心多懷,惻愴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寢,此愁當告誰。
身服干戈事,豈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茲理不可違。
過陰山和人韻
陰山千里橫東西,秋聲浩浩鳴秋溪。
猿猱鴻鵠不能過,天兵百萬馳霜蹄。
萬傾松風落松子,郁郁蒼蒼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臺羅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巒突兀何雄雄。
古來天險阻西域,人煙不與中原通。
細路縈紆斜復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風蕭蕭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橋橫雁行,勝游奇觀真非常。
臨高俯視千萬仞,令人凜凜生恐惶。
百里鏡湖山頂上,旦暮云煙浮氣象。
山南山北多幽絕,幾派飛泉練千丈。
大河西注波無窮,千溪萬壑皆會同。
君成綺語壯奇誕,造物縮手神無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遙思山外屯邊兵,西風冷徹征衣鐵。